第46章 西红柿蛋汤

作品:《七零花魁养崽日常

    车很快进了部队,在路口停下来的时候,去赶集的几人相继下车,柳绵看到路边树下有个人远远站着。


    应该是在等人。


    这边家属楼的军嫂,柳绵不算熟悉,来回走动这么久也有个记忆。


    只有炮兵团那边家属楼的军嫂还不然熟悉。


    柳绵又看了几眼,身影好像又有几分眼熟,然后见着人忽然上前几步,跟着迎上下车的其中一个大包小包的军嫂。


    两人随后一起从岔路口离开。


    部队里多走几圈,眼熟的人简直太多了,柳绵没放在心上。


    转头和文嫂子一起回去。


    柳绵想的不错,牛骨头带回去,周谨第一时间就跑了过来。


    他还没见过这么大的骨头,卖肉的摊主把肉剔的再干净,骨头上还是会有些许残留的红色肉块,中间连着白色的筋膜。


    那些牛杂暂时不会吃,柳绵知道在冷的环境下,食物更不容易发生变质。


    虽然没有冰块,柳绵还是手巧的接了盆水做出一个简单的冰盆装置。


    然后把牛杂放进去。


    至于牛肉,拿出来切成适等的小块,然后放盆里抹上足够的盐。


    随后就先把它放在一旁没再去管。


    周谨:“这就是牛的骨头?它看起来好大啊。”


    “嗯,是牛的腿骨。”


    买来的牛骨头看着还挺干净的,不过柳绵显然过不去心里那道坎。她接了盆水,把表面简单洗一洗。


    要是想熬牛骨头汤,首先还要把骨头泡水里一段时间,把里头的血水和杂质都泡出来。


    这样后熬煮的骨头汤不会有膻味,口感也会更好。


    把骨头放盘里洗刷一阵,柳绵跑厨房拿出宽木案板和切菜用的大刀。


    周谨则难得放开了他喜欢的玩具和竹笛,双手托着下巴,乖巧蹲在泡骨头的盆前看着柳绵一系列的动作。


    他之前跟爹妈住一起的时候,村子里也有牛,不过那对村子来说也是很珍贵的物资,不可能说像猪一样,养了一年还能全村分肉。


    而正常情况下,人们对它越看重,牛一生的意外里,病痛伤残,还有自然老死都不会那么常见。


    所以周谨长这么大,还真没吃过牛肉。


    柳绵买的牛骨头,应该是两根后腿的腿骨,一个就足够多。


    她这次只打算熬一根。


    “小心别被骨头沫子溅到了。”柳绵小声提醒。


    她把牛骨头拿出来放在案板上,然后把刀举起来,先试探着在骨头上落下一刀。


    “嚓!”金属刀猛地落在骨头上,发出令人牙酸的声响。


    接连的震动从骨头和刀口接触的地方直直传过来,虎口处隐隐发麻。


    “嘶,”在周谨面前,柳绵不愿把受挫的一面表现出来,忍着想要放下刀甩手的冲动,柳绵装作若无其事,说:“嗯,还挺硬的。”


    柳绵已经开始怀疑,就自己的力气,到底能不能把它剁开了。


    反应过来的柳绵第一时间看刀口。


    还好家里这把菜刀也不知道是什么材质打的,起码质量杠杠的。刚才被柳绵拿来剁骨头,刀锋口也没看见什么豁口。


    看来是把足以传家的好刀。


    不过要是再被柳绵这么没分寸的剁下去,骨头没见个刀口,这把刀废下去几个是可以预见的。


    周谨也发现了,他看了眼刚才柳绵一刀一下,几乎没什么变化的牛骨头。


    “小婶婶,骨头很硬,力气也不够,我们要用更大的刀才能剁开。”虽然没亲眼见过杀牛,但在村子里,杀猪几乎每年都能见到。


    一般这时候,大人都会把小孩子拘在家里,避免他们看到这类堪称血腥的场面。


    不过千防万防,杀猪当天又是杀,又是村里各家分肉的,热闹的很。


    他们总能找到各种大人疏忽的时候,然后爬到不远处高高的树上,或者在被围一圈的杀猪现场观看着。


    那时杀猪的,都是村子里手艺最好的人。


    周谨还有些那时候的记忆,在临时用木板长桌堆起来的木案上。


    大冬天,一看就一身力气的男人挽高了灰黑色的衣袖,他高高举起了那看起来锋利又十分有重量的斧形大剁刀。


    剁刀整体看起来是铁黑色的,然后临近刀锋口的地方,在阳光下,金色光泽一闪而逝。


    又是带着令人畏惧的刺目的金属白色。


    那还仅仅是在杀猪。


    周谨以前的村子里也有养了一头牛,很明显,一头牛远比一头喂养的很好的猪要大很多。


    还比猪要高。


    而对比杀猪时,那时村子里选出来的那个屠户浑身不好惹的横肉,还有一看就害怕的大剁刀。


    不管怎么看,都觉得一把小小的菜刀,再加上他漂亮纤细的小婶婶,能把比肥猪还大的牛骨头剁开。


    柳绵:“……”


    她登时额上划过几条黑线。


    不甘心的把骨头翻来覆去地又看了好几遍,确定以自己的本事,还有厨房这把唯一的菜刀,今天她是绝不可能把骨头剁开。


    “现在只能等你小叔叔回来,让他来剁了。”


    “原本还想早点泡,下午就把汤炖上来着。”柳绵说到,脸上遗憾表情几乎掩藏不住。


    要知道,凡是涉及各种汤之类的,里头加了骨头,时间都是一个半个时辰往上走。


    而像这种完全是老死的老牛骨头,要想熬煮它,时间更是在两个时辰以上。


    周邵明下班是挺早的,而且除了出外勤外,一般也不会发生加班的事情,就算有临时需要处理的事情。


    这几个月来,周邵明也是选择把文件拿回来处理。


    房间有专门的一张供周邵明处理文件的办公桌,有时周谨睡下,柳绵睡不着,闲的无事,也会拿来自己擅长熟悉的针线筐子,在一旁慢悠悠做一些针线活。


    比如一家三口的衣服,绣鞋底子,或者把周邵明训练磨破,还有周谨在外面到处玩,不小心磨开断线的衣服裤子缝缝补补。


    兴致来了,给两个不习惯用帕子的一大一小两男人多绣两块手帕备用。


    周邵明和周谨常用的帕子一角,都被她小心思明显地绣上了他们各自的名字缩写。


    “不管了,我们先泡上。”


    柳绵把骨头又扔回水里,然后甩甩手,把手上的水珠子甩干大半。


    她笑盈盈询问家里唯二成员周谨的意见,“今晚我们是吃牛杂?”


    要是周谨不乐意,昨天文嫂子还送来了两根鲜嫩可口的小黄瓜,他们自己包了饺子煎着,还剩下一盘。


    厨房有几个西红柿,柳绵打算晚上打个西红柿鸡蛋汤,小黄瓜切丝当配料。


    周谨闻言,下意识转头朝柳绵之前接了水,放进去几块小东西当支架的搪瓷盆。


    这个柳绵做出来的简易冷藏装置,里头正正被柳绵放进了今天上午才买的,和文嫂子一家一半的牛杂。


    要是周谨想吃的话,柳绵现在就开始收拾,晚上加上各种香料。


    还有萝卜或者豆腐菇子一锅煮上一个小时。正好能赶上周邵明下班。


    到时焖一锅干饭,柳绵都能吃两碗。


    周谨明显咽了咽口水,不过不是馋的,他是吓的。


    现在牛杂没经过处理,放在盆里都有一股子难闻的腥味。


    显然,从没吃过的小人并不觉得它能好吃。


    周谨:“不,我们可以明天再吃。”


    周谨想了想,决定还是能躲一时是一时,晚上等小叔叔回来,告诉小叔叔。


    “明天?”


    牛杂需要处理,像牛肠之类的,要像彻底洗干净,还需要用上草木灰等。


    这个柳绵确实还没准备,这么一想,今天确实时间不够。


    “行,那今晚我们喝汤好不好,西红柿鸡蛋汤。”柳绵说。


    周谨之前吃过柳绵做的西红柿鸡蛋汤,味道酸酸甜甜的,和馒头搭着吃会很好吃。


    “好。”


    “先洗洗手,自己去玩儿会儿,等你小叔叔回来直接吃饭。”刚把周谨蹲的还挺近,难保不会有血水溅到他身上。


    周谨:“好。”


    周谨应了一声,大多做饭的时候他人虽小,柳绵也不是什么都不让他做。


    偶尔也会帮忙把择好的菜洗干净。


    今天是做汤,自从柳绵嫌麻烦,让周邵明把小厨房挪到房间里。


    被充当是厨房的小房间空间并不大,不需要周谨在这边帮忙。


    柳绵套上了自己做的围裙,现在做汤自然还早,不过只是一盘煎饺,一锅容易消化的西红柿蛋汤根本不容易填饱肚子。


    特别是像周邵明这种每天训练,运动量不小的青壮年。


    每天需要的营养摄求只会更多。


    家里还有十来斤面粉,柳绵打算就面粉做点手擀面,到时男人要是吃不饱,可以直接把手擀面扔进去煮。


    柳绵分不清当下军嫂常常讨论的70,80或者什么95面粉到底什么区别。


    却知道现在吃的面粉,远比她们那时候要好的多。


    她们那时候,家里面粉都是发黑的。


    像稍微穷苦的百姓,他们拿到的面粉,做的面饼里经常还有小石子,小沙子,一不小心就会磕到牙。


    柳绵舀出几碗面放盆里,又打了个鸡蛋进去,加水和了。


    等到面团揉的差不多了,在上面盖上盖子,接下来就是等着醒上半小时。


    醒后的面再做,手擀面会更加筋道。


    之后把面团洒点面粉,擀成一张薄薄的大饼状,到时切好就可以直接下锅。


    要说下厨,柳绵并没有没学过。


    就算是在楼里,她们要学也是学着做一些简单的,比如绿豆糕,桂花糕之类。


    好在柳绵确实是有几分厨艺天赋在身上的。


    有原身的记忆,再加上之前在柳家看着嫂子张芬在厨房做过几个月的饭。


    再触类旁通一下,普通的家庭菜式,她已经会了个七七八八。


    味道怎么样不提,至少周邵明周谨这俩叔侄瞧着还挺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