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贾诩教子

作品:《三国:我在季汉当丞相

    这世上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


    再坏的人,都会为自己的行为找合理性。


    换而言之,他们都不会认为自己是坏人。


    就比如现在的贾诩。


    董卓已经是艘破船,我及时跳船逃生,这有错吗,有错吗!


    难道非要给董卓陪葬才行?


    但天下所有的父亲,不管本身行事作风如何,却又都希望自己的儿子是一个好人。


    所以当贾穆说出刚才那些话时,贾诩心中感叹儿子迂腐的同时,却也颇有些欣慰。


    我儿忠厚纯良,可谓正人君子矣!


    有一片赤诚之心就好,其他的都可以慢慢教嘛。


    所以,贾诩打算给儿子上一课。


    “跟我来。”


    贾诩说着,把儿子领到凉亭中坐了下来。


    “你方才说,董卓对为父信重有加,叫为父不可忘恩负义,以免天下人耻笑?”


    听这贾诩的语气,贾穆有些惶恐,连忙拱手道:“父亲,此乃孩儿胡言乱语……”


    话还没说完,就被贾诩挥袖打断。


    “就事论事,对错都不必讳言。”


    “唯!”贾穆恭声道,“董相虽为恶天下,却无恶与父亲,父亲若害之,孩儿以为不妥。”


    简而言之,他董卓就算该死,也不该咱们动手,这不合适。


    贾诩却笑了,“你还知道董卓为恶于天下。既是该死,为何不能由为父出手除之?”


    “这……”


    见儿子语塞,贾诩继续笑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何谓仁义?这世上有小仁小义,亦有大仁大义。


    固自身而处泰然,见事微而怀远虑,小仁也。谋人事而守本分,任其位而感其恩,中仁也。匡社稷而扫不臣,济苍生而救万民,大仁也。


    然世间之事,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舍其小而取其大,是为天道。


    我武威贾氏世代二千石,为父纵有官爵,亦是身受国恩,非他董卓之赐,你可明白?”


    从内心里来说,贾诩就没看起过董卓,甚至对李儒也只是有交情而无感激。


    开玩笑,要不是这俩家伙把我从西凉弄过来,我现在不知道过得有多爽。


    如今要杀董卓,也是为了保全自身。


    只是儿子尚且年幼,教育起来不能上升到太现实的高度,所以贾诩才会讲这些大道理。


    正直仁义是一个人的根本,必须得养护好。


    等他历经世事之后,现实自然会帮他修枝剪叶。


    听了贾诩的解释,贾穆眼中闪过一丝明悟。


    “父亲的意思是,董相并无恩德于咱们,因此咱们出手,乃是为国除贼?”


    “不错!”贾诩点了点头道,“董卓倒行逆施,祸害苍生,海内所共见也。为父出手诛之,一为保全自身,二为扶济苍生,小仁大仁便可兼得,何乐而不为?”


    “父亲,孩儿明白了!”


    贾穆重重一点头道,心中再无道德障碍。


    “明白就好,你虽读了些圣贤书,但行事终究太过迂腐,这可不好。


    先祖《过秦论》中曾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为官也好,处事也罢,都需因势变化。若是罔顾事实,偏执一端,败亡之日不远矣。”


    为了教育儿子,贾诩可谓费劲了心思,甚至把先祖贾谊的名言都搬出来了。


    贾穆自是听得如痴如醉,如醍醐灌顶一般。


    可若张恒在此,只怕是会笑破肚皮,最后再指着贾诩骂一顿。


    贾文和,你坏事做尽,却还想当个好人,真个是恬不知耻!


    就在父子二人畅谈之时,一个家仆忽然从未外面走了过来,手中拿着一封书信。


    “这是……”


    贾诩从家仆手中接过书信,眉头微微皱起。


    家仆答道:“家主,这封信是被人从外面投掷进来的,小人追出去时,送信人已然消失。”


    贾诩心中顿时有了一个猜想,便赶紧一挥手让家仆退下去,这才打开书信。


    看到里面的内容后,贾诩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


    “这般藏头露尾……倒是符合张子毅的行事风格!”


    贾诩捋须笑道,声音中满是揶揄。


    “父亲,张子毅是谁?”贾穆问道。


    “一个贪生怕死之徒而已,不值一提!”


    贾诩大言不惭道,语气充满了鄙夷。


    ……


    五日后。


    天还未明,百官却已经穿戴整齐,在上东门前等候董卓的车驾。


    汉代的皇宫叫南北宫,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分为南宫和北宫。


    四周有十二道城门,而上东门,便是南北宫东北方的大门。


    至于百官为什么在这里聚集,原因很简单,这是董卓要求的。


    今天是天子尊董卓为尚父的日子,但是光弄个尊号,董卓还觉得不过瘾,便提议要祭祀宗庙社稷。而从上东门进去,就是宗庙社稷之所在。


    此言一出,百官尽皆哗然,所有人都攥紧了拳头。


    老贼该死!


    这操作是什么意思,就是董卓不仅想要官方认证,更想要历代先帝的认证。


    简单点说,就是董卓准备告诉汉朝的历代帝王,你们的子孙刘协,现在准备认我当爹。


    没办法,谁让我老董大度呢,就勉为其难收了这个儿子吧!


    嗯,也不知听到这个消息,历代先帝的灵位会不会掉下了……


    百官自然视此为奇耻大辱,当场便有许多人表示反对,却都被王允劝了下去。


    且让老贼再得意一时,到时候当着宗庙社稷的面将其诛杀,也算向历代先帝一个赔罪了!


    商议已定,百官自然不敢怠慢,纷纷穿起朝服,一大早便在外等候。


    但董卓呢……直到快晌午的时候,还未见人。


    毕竟是尚父的尊号,皇帝他爹啊!


    今日之后,董卓算是彻底达到了人生巅峰,心中的快意简直无法用言语形容。


    大概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董卓一高兴,昨晚便畅饮至深夜,下半夜又与貂蝉好一番鏖战,直到凌晨时分才沉沉睡去,自然没这么快醒。


    百官就这么在上东门口等着,从天未明等到日上三竿,又从日上三竿等到日当正中,可董卓就是没来。


    七八月份的天气酷热难耐,等到太阳出来后,百官便汗如雨下,甚至有不少人当场中暑昏死过去。


    可剩下的人却丝毫不敢怠慢,仍旧顶着毒辣的太阳,等待董卓驾临。


    相比于那些强忍酷暑的官员,王允等人虽然还撑得住,但心中却越来越惶恐。


    董贼为何还不到?


    难道有人告密,让老贼知道了我们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