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5 章 大唐的和亲政策

作品:《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全本免费阅读


    知道了二哥想亲征,李玄霸便不拖沓,迅速启程回长安。


    但路途遥远,等李玄霸回到长安时,也已经入秋了。


    李世民亲自来渭水迎接李玄霸,一见到李玄霸,李玄霸就让李世民搬罐子。


    李世民搬了几个罐子后,才意识到自己是皇帝,这时候明明可以吩咐下人去搬。


    李玄霸:“我忘记了。”


    李世民:“哦,我也忘记了。”


    李世民没有带群臣,只带了房杜魏等几个友人和老下属。


    他们见李玄霸与李世民兄弟二人亲自搬东西,还以为是多重要的物品,也挥手让下人让开,帮忙一起搬运。听到兄弟二人“我忘记了”的对话,他们的额头都有青筋爆绽。


    陛下已经够让他们头疼了,李三一回来,兄弟二人对他们脑袋的破坏力果然加倍。


    虽然友人在生气,但李二李三都认为友人生个毛线的气,有什么好气,都不在意。


    至于一直当背景板的李小五则对罐子敲敲打打,好奇里面装的什么。


    “好吃的。”李玄霸道,“岭南物产丰富,香料和不要钱似的,我做了些有当地特色的卤味给你们尝尝鲜。”


    李玄霸前世南下打工的时候,学了些南方油卤和盐卤的做法。


    餐馆打工包吃包住,是大部分南下打工人都向往的第一个工作。李玄霸长得还算周正,嘴又甜,还有为父母还债的可怜buff,后厨的大师傅乐意教他几手。


    虽然赚大钱尽快还债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李玄霸很快就投身网店,好心人教的手艺也没有淡忘。


    这些手艺在餐饮店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可能门可罗雀,对唐朝人而言,新鲜感是足够了。


    李玄霸说了罐子里装的什么后,友人们的怒气消散,再次挥开下人自己搬罐子。


    魏徵好奇地打开贴着自己名字的罐子,一股酸臭味扑面而来。


    其他人纷纷后退,魏徵露出了陶醉的神色:“三郎君,这是什么?”


    李玄霸道:“酸笋。”


    等后世广西的酋帅来拜见他,提起特色美食时,李玄霸才想起酸笋。


    北方现在的气候虽然还算温暖,有竹笋这道菜,论把各种时令蔬菜吃出花来,还是要看南方人。


    酸笋不需要放盐,只需要将应季的春笋浸泡入山泉水,再放入不见天的井水中腌制。


    或许是岭南的水质,或许是岭南的气候,李玄霸把酸笋的做法教给了因年纪渐大,食欲有点不振的李靖,李靖在江都腌制的酸笋还是没有李玄霸在交州腌制的酸笋美味。


    魏徵特别喜欢吃腌制的酸味食物。他最爱的醋芹,就是类似榨菜的发酵芹菜,其酸味如醋,所以称为“醋芹”。


    醋芹的味道非常浓烈,每当魏徵在办公之余摸出醋芹来吃的时候,同房处理公务的房杜等人就和后世看见室友吃螺蛳粉臭豆腐和香菜凉拌折耳根的大学生一样,恨不得把魏徵


    打出去。


    李玄霸就知道魏徵肯定会喜爱酸笋。现在魏徵从吃醋芹改成吃酸笋,三省的官吏们的神情一定很精彩。


    “江都有道名菜叫臭鳜鱼,其味道闻着虽然臭,吃起来非常香,我也给你做了一些。”李玄霸细数南方的发酵食物,什么臭鳜鱼毛豆腐,他相信魏徵一定会非常开心。


    当然这些菜现在根本不是江都出产,但李玄霸说是,那就是了。此后未来人肯定也说是了。


    魏徵的神色果然非常愉快,连连感谢李玄霸,好似变回了曾经那位好说话的魏道士。


    李世民转头去看现在与魏徵共处时间最多的房乔、杜如晦。


    哦豁,他们的脸色果然很难看。


    最近房杜魏三人摈弃前嫌,合起来“对付”李世民。李世民正头疼。


    不愧是阿玄,一回来就隐隐有拆散“房杜魏联盟”的迹象。


    李玄霸说完给魏徵准备的美食后,又点了一下给其他人的特别美食。


    虽然他带回来的东西人人有份,就是房杜也能尝到酸笋臭鳜鱼,但每道菜的分量是不同的,根据他们不同的喜好做了区分。


    房乔爱吃素,较为养生,李玄霸带来的就是各种卤素材,比如卤菜必备的卤莲藕和卤海带;杜如晦爱吃肉,李玄霸送杜如晦的就是各种卤味盐焗鸡鸭鹅鸽子;李小五什么都吃,李玄霸送的就很均衡;至于二哥……


    李玄霸道:“我带了会种甘蔗和制糖的人回来。”


    李世民像个孩子似的欢呼了一声,连李智云都悄悄给了二哥一个鄙视的眼神。


    虽然三兄带回来了会种甘蔗和会制糖的人,但二兄你每日能吃的糖不还是被二嫂和母亲严格管控,你以为你能多吃一口吗?


    李世民当然知道自己不能多吃一口。但他就喜欢糖,就算不能吃,每日数数糖罐子,想着这些糖都是自家造的,他也开心!


    李玄霸在心里叨叨:【等我们这里蔗糖的产量提高了,我给你做漂亮的糖果当摆设,什么翻糖人偶和翻糖武器,看腻了还能赏给大臣们吃,把大臣们的牙都甜掉。】


    李世民:【哈!】


    顿了顿。


    李世民:【哈!】


    李玄霸疑惑,怎么许久不见,


    二哥的心声回应又退化成一个字了?这还能退化的?看来自己这次回来要多刺激刺激二哥,加强二哥的心声锻炼。


    分完了东西后,李世民左右张望,疑惑道:“弟妹呢?你把她丢在交州做什么?铁牛呢?战死了?”


    李玄霸翻白眼:“珠娘对瘴气的研究正在紧要关头,我不想她来回奔波。铁牛自然留在交州保护珠娘,顺带暂替我当交州都督,辅佐薛老师和薛伯褒。”


    他没说珠娘也要帮他负责一部分岭南的事务。


    从古至今一直严禁女人干政,冯夫人等能掌握实权的女性多是女性酋帅,或者是与太后掌权情况类似的将门寡妇。他三姊立下的功劳换成一个普通男人都能封侯,但她哪怕是大唐的公主,也得乖乖


    交出兵权回家相夫教子。


    如果不是李玄霸替她找了个有女国王的地方去接替就藩,她现在也只是一个“在皇帝面前有话语权所以有实权”的公主,如历史中其他有实权的公主一样,与“李昭”这个人本身无关,也与她的功绩和才能无关。


    宇文珠也是一样的道理。


    女神医的不可替代性才能让她在太医院为官,宫中女眷和贵族女眷是只有她能服务的群体,换成其他任何官职都不可能。


    皇帝也不是什么都能做,连隋炀帝如此随心所欲了,在苏威说削减勋贵永业田时,也要连忙发布圣旨说“朕没这么想过!众卿别激动!”。如果能随心所欲,李世民现在就要把朝堂上所有说李玄霸谋反的人都砍了,然后每天狂炫一斤糖。


    大唐是个封建社会,一个就算武则天当了女帝,朝中都没有女性官员的封建社会。


    李玄霸在心声中将宇文珠会帮自己看着岭南的事告诉二哥,但在其他人,哪怕在小五面前,李玄霸都不会透露丝毫,以免这群人烦到自家珠娘,逼得珠娘为了清净,恐怕太医院都待不下去。


    李世民眨了眨眼,在心里【哦】了一声表示自己知道了。


    他其实也不太理解李玄霸让宇文珠做那么多不该做的事的原因,但李玄霸自己乐意,他就懒得多说。这权力是他给李玄霸的,李玄霸可以让下属暂代,也能让宇文珠暂代,李玄霸自己觉得没问题就行。


    李世民也知道李玄霸不会太过分。因为过分了,受苦的是宇文珠。


    风言风语是真的能逼死人的。


    提到了宇文珠,回去的路上,李世民便说起了三姊李昭。


    李昭顺利诞下一个健康的男孩,虽然出生日期不一定对得上,但这个男孩也被取名为柴哲威。


    养了近一年的身体,李昭决定在李世民亲征西突厥之前前往东女国接替女王之位,整顿国内内务,柴绍也准备同去。


    东女国夫妻皆为王,王夫不管内政,只管对外战争。朝中男子不能为官,只能为将。李昭将要带去的旧部都在紧急培训自家夫人,他们为将的时候,自家夫人是要在东女国当官掌管内政的。


    中原王朝就算在明清时,对蛮夷文化都较为宽容,不会去更改他们的习俗,所以明清时,特别是明末,出现了许多女将军,秦良玉还一路坐到了三公的位置。所以对于东女国的习俗,朝中公卿也很尊重。


    入乡随俗,东女国都肯把女王之位让给李唐公主了,其他方面他们必须尊重,慷慨地让东女国保持原有传统。


    “三姊去世后,女王将由新的大唐公主赴任。”李世民虽然同意让李昭去当王,但不会让李昭和柴绍的子嗣世袭东女国国王之位,这是帝王的底线。


    李玄霸问道:“不是所有公主都有三姊那样的大志向、大毅力和大才华。如果公主者无人愿意受苦呢?”


    李世民道:“我会如培养皇子一样培养公主。学得多了,见识多了,总会有人生出野心。如果实在没有,那就算了。”


    正撑着下巴看车窗外的李玄霸意识到了什么,回头:“你决定让亲女儿去和亲了?”


    李世民声调压低:“不是你说的,不是和亲,是普通的嫁娶。”


    李玄霸和李世民兄弟二人相对沉默了好一会儿。


    公主和亲这件事,李世民和李玄霸在还没有争夺天下的时候就讨论过。


    李世民的想法与历史中的唐太宗一样,公主的婚姻就是起联姻作用,下嫁功臣和下嫁蛮夷是一样的。下嫁蛮夷后,公主会被立为“可敦”,不仅拥有左右蛮夷内政的权力,将来生的继承可汗之位的孩子也将拥有大唐宗室的血统,得叫他一声外祖父。


    南北朝之后,和亲并不是屈辱的事。公主不仅要嫁出去,可汗之女也会入朝嫁给皇室或者朝中重臣。这一点,与清朝类似。


    其实“和亲”这个名词彻底定为中原王朝和外来蛮夷联姻,就是隋唐开始的事。因为隋唐的君王都和所谓胡人有扯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他们才能这么坦然进行联姻。


    在北朝到隋朝已经奠定了“和亲”的习俗后,当可汗向大唐王朝求亲,大唐却说你是蛮夷我不嫁公主,那就是明着告诉对方,我要灭你了。


    李玄霸知道“和亲”不可避免,但他提出一个让李世民逃避了许久的问题。


    “你想当以后可汗的外祖父,那你舍得让你亲女儿去吗?”


    后世人都夸


    汉唐和亲时不让公主去,让亲王之女或者宗女去,这真的是夸赞吗?


    两国联姻,如先秦一样,如果真的如唐太宗嘴里所说的“可汗与其他功臣一样平等”,那你怎么不派自己的女儿?


    派去的不是真公主,地位就比其他可敦低一等。亲王之女尚可,如果朝中有人还能借大唐的势;宗室女去了草原,就纯粹是摆设和玩物,大唐皇帝不会关注他们。


    隋朝和亲的公主嫁去草原之后要入乡随俗,生下的儿子不一定能当新的可汗,丈夫死了必须不断改嫁,甚至嫁给继子。


    问问朝中的驸马,谁敢?


    唐太宗的话说得漂亮,但只要他不愿意让皇帝的亲女儿吃苦,这些话也就是漂亮话而已。


    身份高贵的只有真正的公主,敢拿着鞭子抽丈夫,在草原上作威作福的也只有父兄是皇帝的真正的公主。


    大唐皇帝想要更改草原的习俗,让所有可汗娶公主之后都要把自己当大唐的驸马,公主出塞后与在朝中一样,孩子必定是继承人,丈夫死了可改嫁他人也可回家,那首先可汗们得娶的真是公主。


    说句更难听的话,皇帝想要和亲,并认为和亲很重要,凭什么让没有享受过公主待遇的无辜女子派去和亲?他们的父兄又不是皇帝。


    李玄霸只是抱怨一番,没想过让二哥做出什么改变。


    反正就算二哥要让亲王之女和亲,也不会让他和小五的女儿去,与他没关系。


    没想到,二哥居然松口了。


    李玄霸细思之后,觉得也没什么意外。


    历史中的唐


    太宗对女儿的态度,就是一个好用的联姻工具。他能让十一二岁的女儿嫁给年过半百的老功臣,嫁给草原可汗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唐太宗不愿意,倒不是多心疼女儿,只是觉得可汗们不配。


    但如果女儿借着公主的身份和父兄的撑腰,能成为草原上真正的“可敦”,而不是纯粹的摆设,那么这件事对大唐皇帝而言就可行。


    或许当皇帝之前的李世民仍旧不愿意,但当了几年皇帝,对边疆局势了解越来越深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