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冬至之郊

作品:《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

    《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全本免费阅读 []


    人生最重要的是身体得行。


    你看人家司马懿,硬是熬**老曹家三代人。


    第二日,早早起来的赵昺正在花园里锻炼身体。


    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早睡早起做运动……


    宫人们看到这些稀奇古怪的动作,个个好奇得很。


    “来来来,你们站在我的后面,跟我一起做做运动。”赵昺一边做着广播操,一边招呼跟随在身边的宫人们。


    一群宫女小内侍们听了赵昺的话,一个个乖乖地跟在后面一起扭动着。


    “一二三四,二二三四……”赵昺放慢了节奏,带领着人们一起做起来了。


    一大早赵昺倒也没有做过于剧烈的运动,毕竟早上超量的运动百害而无一利。


    锻炼身体最佳时间在酉时(you,三声),也就是下午五六点钟的时候。


    早晨起床之后就大量运动,很容易造成低血糖,甚至引起晕厥,危害很大。


    时间很快,转瞬即逝。


    就在今天,历史上害死赵与珞的狗贼钱真孙也已经被拉到城门口,当场一刀两断,狗血喷了一地。


    行刑现场可以说人山人海,拥挤不堪。朝廷要员,市民百姓,还有那些休沐的大宋士兵悉数参观。


    处决之前还举行了一场专门讨伐**的声讨会,苦大深仇的苦主们纷纷登台,哭诉着当年曾经遭遇过的种种不堪回首的经历。


    末了,苦主们更是感谢赵官家给他们生活下去的希望。


    一个个穷苦百姓朝着宫门方向以头杵地,泣不成声。


    “打死他!”


    “打死他!”


    “杀了他!”


    “杀了他!”


    百姓们群情激愤,甚至赵与珞一再喊话让大家保持肃静,却毫无作用。


    要不是维持秩序的兵丁使出全身力气,恐怕钱真孙能被试图冲上去的百民们活活撕碎了。


    跪在地上的钱真孙,目光呆滞,浑身发抖,上下嘴唇不停地打颤着,也不知道是在想着什么,又或者说些什么。


    或许到了这个时候才真的后悔了,然而,这一切都已经不重要了。


    时辰已到,随着兴王、锦衣卫都指挥使赵与珞一声令下。


    狗头大刀被高高举起,又势大力沉地劈下。


    “咔嚓!”


    钱真孙这位主动投敌,并且甘愿充当急先锋的叛徒,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


    砍个脑壳有啥好看的,所以赵昺并没有去现场。这些都是听了赵与珞的汇报才了解的。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


    转眼间就到了祥兴元年的冬至。


    “冬至”,在这个时代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节日。


    古代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周天子于冬至日郊祀祭天。


    (周代冬至和元日是同一天)


    “元日”,即正月初一,同时元日也是宋朝的“国庆日”。


    (汉武帝时期,把冬至和元日分开,冬至成为一个单独的节日。)


    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


    (此时的一代英主柴荣已经去世半年有余,周恭帝柴宗训还没来的及改元,仍然沿用他爹的年号。)


    后周朝廷正在庆祝新年,突然传闻契丹军南下,北汉东下,两国夹攻后周。


    朝廷震惊,匆忙间派禁军最高指挥官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率军抵挡。


    正月初二,赵匡胤派前锋出发。


    正月初三,赵匡胤亲率大军出城北进。


    “将以出军之日策点检为天子。”赵匡胤出发之后,一股流言很快传遍汴梁城。


    谣言四起,群臣不安。


    正月初四,走到陈桥驿(汴梁城东北四十里。)


    赵匡胤诡异的睡着了!


    打了一辈子仗,人精一般的都点检居然睡着了,而且是睡的“不省人事”,喊都喊不醒的那种。


    正月初五,一觉醒来的赵匡胤发现被披上了皇帝专属的黄袍,顿时“大惊失色”!


    缓过劲之后,怒气冲冲地拔出佩刀就要当场诛杀“叛逆”。


    (不是龙袍,这个时候还没有正式的龙袍的,前文有介绍。所以叫“黄袍加身”。)


    正月初六,“黄袍加身”的赵匡胤回到汴梁,替代后周,建立享国三百二十年的大宋王朝。


    令人百思不解的是,契丹、北汉,气势汹汹两路夹攻后周,人呢?


    两国加起来十余万兵马。


    “耗费”了无数钱粮的联军走到一半的时候人没了。


    消失了?被吃了?扒拉出锅了?


    或许是因为契丹和北汉听说“英明神武”的赵匡胤当了皇帝,被吓跑了吧。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没有困难制造困难。


    兵马在汴梁城,那是没法**的,只有获得了统兵权,然后把兵马拉出去才能有机会。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