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夜除夕各缘各法
作品:《假世子她真行》 秦老夫人故作威严的坐在软榻上,仿佛这样她就不会心虚。
忠武王挥退了屋中的下人,老夫人看到那些听话离开的婆子丫鬟,心中一阵的凄凉。
“都是你那好儿子干的好事,如今老婆子身边连一个忠心之人都没有了!”
忠武王心情复杂的看了秦老夫人一眼,那声“母亲”竟是再也叫不出口。
“当年秉文落水,本王知道是老夫人所为。”
秦老夫人握着扶手的手紧了紧,却是没有言语。知道又如何?都过去那么多年了!
忠武王:“我想不通,同样是一母所出,为何母亲从来不会对我温柔的说话?即便母亲对二弟责骂,语气里都是带着慈爱的。”可那样的慈爱他从未感受过。他曾一度觉得是自己不够好,所以不得母亲的喜欢。
“直到那次母亲伤寒发了热症,昏迷间说漏了嘴,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不是我不够好,而是在母亲的心中我不是你的儿子,而是一个‘贱种’!”忠武王面无表情的说着憋了很久的话,这些话在他心里憋了十几年。一朝说出,他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
“老夫人,可否告知本王的身世?”
秦老夫人抬眼,哼了一声:“老婆子哪里知晓。”她凭什么要告诉这个贱种。
忠武王眼底冷意闪过,语气却是异常的平静。
“陆才……本王若是想捏死他……易如反掌!”
秦老夫人怒声道:“你敢!”
忠武王笑着说道:“老夫人可以试试的!”他就那么噙着笑意看着秦老夫人,眼中不带一丝的往日恩情。
秦老夫人知道,他真能做出来!而且她那傻儿子对这个大哥,也并非没有兄弟情义。
“当年,在一个雨夜老婆子不慎滑倒,落了胎。可他陆宗林不顾我失去孩子的痛苦,居然让我隐瞒落胎之事……”
她那夫君说,借着这个契机,要替一个故人保留血脉。她傻傻的以为自己夫君是个重情义的大丈夫。配合着他继续假装一个孕妇,直到他将一个男婴偷偷抱入府中,她又配合着假装早产.....
“老婆子又不傻,什么故人血脉?不过是他在外面的野种罢了!”
其实,让她确定自己猜测的是她生下了陆才之后。
因为陆才与陆成越长越有几分的相似。说不是兄弟,傻子都不信。
哪怕陆宗林大方的说出让她抚养外室的孩子,她都不会这般的怨恨!可他不该那般骗了自己,还做出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来。
秦老夫人陷入回忆之中,心中百般的凄然。她与陆宗林虽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也曾幻想过夫妻恩爱、相伴一生的。
可她的夫君居然为了让她心甘情愿的养外边女人的孩子,将她当个傻子的在欺骗。
她不是圣人!又怎么能做到心无芥蒂?又怎么会不恨?
没有弄死这个贱种,已经算是她心有仁慈了!
忠武王听了秦老夫人的一通回忆和咒骂,转身离开。
秦老夫人说他是父亲和外边女子生的,他其实是不信的。不是不信秦老夫人的话,而是不信父亲是这样的人。
或许秦老夫人以为父亲在说谎,可他更偏向于他说的是事实!只是这故人血脉是怎么回事,就不得而知了。
事情已经过去了那么久,想要查清楚并不是简单的事情。
所以他打算日后有机会再查当年之事,如今紧要的是当下。
......
今年的宫中没有像往年一样办宫宴,皇帝只与皇后和温淑妃,带着几个皇子公主的在太后宫中,陪着太后守岁。
太后感慨道:“这般如寻常百姓家的守岁也挺好。”更显几分温情和真诚。
四公主安静的坐在一旁,再不像从前那般讨巧卖乖的逗太后开心。
三公主一如往常一般的冷情。她坐在太后身边帮着太后捏腿。
好在还有几个小些的,倒是凑在一处玩闹着,有了几分热闹。
“哀家记得当年在丞相府后院,我们母子守岁时连个炭火都舍不得燃......”当年那般艰难的境地都熬了过来,可这次生死相隔却再不可能跨过去了。
皇帝紧了紧身上的大氅:“儿臣不孝,害您受了一辈子的苦。”之后还要经历老年丧子之痛。
太后抬头压下即将落下的眼泪,手不自觉的拍着自己的腿:“如今想想,这辈子最高兴的时候,就是我们母子相依为命的那段苦日子。”若是儿子不做这个皇帝,或许就不会因为劳神过度伤了身子。
朔风城,青霄大营。
北地冬夜的风雪正猛,刮得营帐呼呼作响,中军大帐外的空地上却显得格外的暖和。燃烧正旺的火堆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照得将士们脸上都带上了笑,粗陶碗里的烈酒冒着热气,闻着就有了年节的劲儿。今夜特殊,知许特允每人可以饮一碗酒水暖身子。
刘千总声情并茂的给将士们讲了一个压箱底的笑话后,大营里发出一阵的大笑。
青霄军的将士们来自天南地北,可无论哪个地方,都很重视今夜的守岁团圆。
“每逢佳节倍思亲”从来不只是一句诗,更是远离亲人和故土的无奈。
有小将喊道:“大将军,要不您给大家唱一个吧?”他们听说,京中的大家公子都是出口成章,是吟诗唱和皆拿得出手的主。
知许爽快的应下:“好,本将军便给大家喝一个!”
“好!”众人一阵的拍巴掌。拍散了之前的低落情绪。
知许想了想,缓缓开口吟唱了起来,她的调子大家从未听过,可唱词大家却听的热血沸腾。
“营篝火,除夕夜,青霄将士志如铁。
北风冽,冻雪冷,手握长枪寒光冽。
为家国,保万民,远离乡阙心不怯。
......
战鼓擂,号角嘹,金戈铁马把功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