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太空军备竞赛

作品:《以为是末世,你给我干四合院来啦

    1966年1月31日的红场,积雪还没化透,克宫的钟声却比往日早响了半小时。


    高音喇叭里传来播音员激昂的声音,透过晨雾传遍城市的每个角落。


    “同志们!伟大的老大哥,成功发射月球9号无人探测器,这是人类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这是社会主义的胜利,是科学的奇迹。”


    克格勃主席站在观礼台上,看着广场上欢呼的人群,手指却悄悄攥紧了口袋里的电报。


    电报上写着“月球 9 号传回首批月球表面照片,技术参数已加密发送”。


    但下方还有一行小字“主席团内部对玉米晓夫的‘太空竞赛’政策分歧加剧,部分委员认为应优先发展军事,而非投入巨资探索月球”。


    玉米晓夫在政治局会议上挥舞着月球照片,铜制烟斗在桌面上敲得咚咚响。


    “看看!这就是老大哥的实力,美丽国在雪茄国跟我们对峙,我们却把探测器送上了月球,这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应。”


    他指着照片上灰蒙蒙的月球地表,“告诉科学院,加大对‘联盟号’飞船的投入,明年我们就要实现载人登月!”


    国防部长脸色却不太好看,他翻开军费预算表,红色数字刺得人眼睛疼。


    “领导,月球9号项目耗资超过五十亿卢布,现在雪茄国的导弹基地还需要增兵,东德边境的坦克集群也等着补充弹药。再这么下去,军费会突破预算上限的。”


    “军费?科学才是最大的军费。”


    玉米晓夫打断他,将照片摔在桌上。


    “载人登月成功,全世界都会看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到时候北约的盟友都会动摇,美丽国的威慑就不攻自破了。”


    会议室里的争论声越来越大,有人支持继续太空竞赛,有人坚持优先保障军事,烟雾在吊灯下凝成厚重的云层。


    消息传到华府,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的气氛空前紧张。


    美丽国总统将《纽约时报》拍在红木桌上,头版 “老大哥月球软着陆,太空竞赛领先” 的标题格外刺眼。


    他对着中情局局长怒吼:“我们的‘徘徊者号’探测器连续五次失败,他们却一次就成功了,这就是你们说的‘老大哥技术落后’?”


    中情局局长额头冒汗,递上一份技术分析报告。


    “总统先生,‘月球9号’的软着陆技术确实领先我们至少两年,但他们的载人航天技术还不成熟。


    我们的‘阿波罗计划’已经进入关键阶段,只要再加把劲,明年就能超过他们。”


    “加劲?现在不是加劲的时候!”


    总统走到窗边,看着草坪上忙碌的特工,“老大哥在雪茄国部署了三十枚导弹,现在又在太空压我们一头,这是在挑衅。


    给南方司令部发令,增派两个步兵师去雪茄国周边,让第七舰队进驻加勒比海,告诉玉米晓夫,我们的压力还没给够。”


    国防部长立刻起身:“已经拟定好增兵计划,驻佛罗里达的‘美洲虎’装甲师明天就能出发,‘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也将开往古巴海域。


    另外,北约总部已经同意,在西德边境增派三个装甲旅,与华约的兵力形成对峙。”


    “不够!”


    总统转身盯着他,“让东德和西德边境的驻军进入一级战备,战机每天巡逻次数翻倍,导弹基地装填核弹头。


    我要让老大哥知道,他们在太空领先,我们就在地面上碾压他们。”


    命令传到欧洲,北约和华约的军队像被按下了加速键。


    西德的法兰克福郊外,美丽国巴顿坦克集群沿着公路推进,履带碾过冻土,留下深深的辙印。


    士兵们在坦克上刷着打败老大哥的标语,机枪枪口对准东方的地平线。


    东德的柏林墙下,华约的T-62坦克也排成了长龙,炮口直指西柏林。


    士兵们裹着厚大衣,在零下十度的寒风中站岗,望远镜里全是北约军队的身影。


    高音喇叭里反复播放着玉米晓夫的讲话:“老大哥的钢铁洪流,随时准备粉碎帝国主义的挑衅。”


    东德首都东柏林的军事会议上,驻军司令拍着桌子:“北约增派了三个装甲旅,我们必须回应!把飞毛腿导弹部署到德波边境,让美丽国知道我们的厉害。”


    参谋们立刻在地图上标出导弹阵地的位置,红色箭头密密麻麻地指向西德。


    西德总理在波恩紧急召见北约盟友,会议室里的咖啡凉了都没人动。“华约的坦克离科隆只有一百公里!”


    他对着各国代表嘶吼,“我们必须增兵,否则东德的军队随时可能冲过来!”


    约翰牛的代表皱着眉:“我们的兵力都被马岛和甘地遇刺案缠住了,只能派一个步兵营支援。”


    法国代表则摇头:“我们的重心在本土防御和非洲,不能把太多兵力调去边境。”


    争吵声中,西德只能独自承担起大部分防御压力,征兵站的年轻人排起了长队,却没人知道这场对峙会持续到何时。


    与此同时,四九城的胡同里一片祥和。清晨的阳光透过槐树枝,洒在结着薄冰的路面上。红星轧钢厂的汽笛声准时响起。


    曾毅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车把上挂着饭盒,里面是赵春燕给装的小米粥和咸菜。


    车铃清脆地响过胡同,早起的老人坐在门口晒太阳,笑着跟他打招呼:“曾师傅,上班去啊?”


    车间里,机床的轰鸣声此起彼伏。


    师傅带着李虎磨钻头,看到曾毅进来,立刻挥挥手。


    “你可来了!昨天厂里通知,下个月要扩大生产,给西北的工厂赶制一批机床零件,咱们钳工班要挑大梁!”


    曾毅放下饭盒,走到熟悉的钳工台前,拿起锉刀试了试手感:“放心,保证按时完成。”


    李虎凑过来,手里拿着张报纸,上面印着“老大哥月球软着陆”的新闻。


    “师兄,你说老大哥和美丽国会不会真打起来?报纸上说他们在东德边境陈兵百万呢。”


    曾毅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笑没说话。


    傻小子,能不能打起来不是他们决定的,而是你师兄我决定的。


    中午吃饭时,广播里传来国内建设的新闻。


    “东北重型机器厂成功制造出我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江南造船厂的货轮下水吨位突破十万吨,全国粮食产量同比增长百分之五。”


    工人们围在收音机旁,听得津津有味。


    有人感慨:“还是咱们国家安稳,能安心搞建设。”


    众人纷纷点头。


    深夜,曾毅等家人睡熟,通过游戏世界的小地图观察,屏幕上是东德和西德边境对峙的画面,坦克集群遥遥相望,战机在天空中盘旋。


    美丽国增派了两个师去雪茄国,老大哥在东德部署了飞毛腿导弹,北约和华约的冲突一触即发。


    世界越来越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