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顾问顾问

作品:《以为是末世,你给我干四合院来啦

    初春的红星轧钢厂,办公楼的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李怀德坐在主位上,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眼神扫过在座的班子成员。


    生产科长,技术科长,工会主席,还有几个车间主任,全是厂里的核心骨干。


    窗外的炼钢炉偶尔传来 “轰隆” 的声响,却没打断会议室里凝重的气氛。


    “今天把大家叫来,就一个事,怎么留住曾毅。”


    李怀德开门见山,声音带着一丝急切。


    “之前老杨想挖人,咱们靠工人请愿挡回去了,可保不齐以后还有别的单位来抢。曾毅现在是六级工,享受七级工待遇,可这还不够,得想办法再往上提一提,让他在咱们厂待得踏实。”


    生产科长老张率先开口,他手里夹着一根烟,烟灰都快掉在裤子上了。


    “厂长说得对,曾毅的本事,别说六级工,就是七级工都委屈他了。咱们厂的老师傅谁不承认?上次检修三号轧机,那么复杂的齿轮箱,就他一眼看出是轴承间隙不对,换了别人,最少得折腾三天。按本事,他评八级工都够格。”


    “可他懒啊。”


    技术科长老李苦笑着摇头。


    “当初考六级工,还是赵师傅跟他磨了几年,他才不情不愿去的。后来我跟他提过考七级工的事,他说‘六级够用了,多那一级工资也没啥用’,你说这叫什么事?”


    这话一出,会议室里的人都笑了。谁都知道曾毅不爱争这些,平时在车间里,除了干活就是看书,对职称,待遇这些事从来不上心。


    可正因为这样,大家才更着急,要是真有人用更高的待遇来挖人,曾毅说不定真会因为麻烦而答应。


    “工资方面,咱们能做的有限。”


    财务科长推了推眼镜,语气带着无奈。


    “按规定,破格提一级已经是极限了,提两级得报市里审批,而且曾毅现在已经享受七级工待遇,再提,不符合政策。最关键的是,他不爱钱啊。


    这么多年,他写那几本书的稿酬,一分没要,全让出版社捐了。还有读者寄信夹的钱,他也都通过工会捐出去了,算下来,最少有好几万了。”


    “好几万?”


    几个年轻的车间主任都惊呆了。


    68年,普通工人一个月工资才三四十块,好几万相当于一个工人十几年的收入,曾毅竟然说捐就捐了,连眼睛都不眨一下。


    “可不是嘛。”


    工会主席老王点点头,语气带着敬佩。


    “每次捐钱,他都跟我说别留名,别声张,要不是我负责工会的捐款登记,都不知道他捐了这么多。”


    会议室里安静了下来,大家都在琢磨,曾毅不爱钱,不图职称,到底用什么办法才能留住他?


    总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么个技术人才,哪天被别人挖走吧?


    “要不给曾毅换个干部身份?”


    生产科的副科长突然开口,声音不大,却让所有人都眼前一亮。


    “咱们厂正好缺个技术顾问,不用坐班,不用管杂事,主要就是帮工人解答技术问题,整理技术资料。


    曾毅平时就爱跟工人聊技术,还爱写书,这个岗位正好适合他。而且干部身份比工人身份稳定,以后就算有人想挖他,也得掂量掂量。”


    “这个主意好。”


    李怀德一拍桌子,兴奋地说。


    技术科长老李也点点头。


    “我看行。曾毅的技术水平,当技术顾问绰绰有余。而且这个岗位不用承担行政压力,不会影响他写书,他应该不会拒绝。”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达成了一致,先跟曾毅商量,要是他同意,就立刻打报告给市里,申请给曾毅办理干部身份,安排到工会任技术顾问,待遇按科级干部标准,比他现在的七级工待遇还高一些。


    散会后,李怀德立刻带着老王去了车间。


    此时的曾毅正蹲在一台机床旁,手里拿着一把卡尺,跟一个年轻工人讲解如何测量工件的公差。


    阳光透过车间的天窗,洒在他身上,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曾毅,跟你说个事。”


    李怀德走到他身边,笑着说。


    “厂里想给你换个岗位,去当技术顾问,不用天天在车间干活,主要就是帮工人解答技术问题,整理技术资料,你看怎么样?”


    曾毅放下卡尺,愣了一下。


    “是啊。”


    老王接过话茬,“做顾问没那么多的事,还能方便你写书。而且你的读者来信,以后直接就能在工会收发,不用再麻烦别人了。待遇方面,按科级干部算,比你现在还高呢。”


    曾毅想了想,挠了挠头。


    “不麻烦就行。”


    “没问题。”


    李怀德立刻答应,“你想去车间就去,那边就是给你挂个职,没人管你。”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没过多久,市里的批复就下来了,同意给曾毅办理干部身份,安排到红星轧钢厂任技术顾问。


    消息传到车间,工人们都替曾毅高兴,以后有技术难题,找曾毅更方便了,而且曾毅不用再天天在车间里受累,还能有更多时间写书。


    曾毅到技术科上班的第一天,老王特意给他收拾了一间小办公室,里面摆着一张书桌,一把椅子,还有一个书架,书架上放满了他之前写的技术书籍和一些钳工手册。


    曾毅走进办公室,看着窗外的车间,心里挺满意。


    当天下午,就有工人找曾毅请教技术问题。老钳工王师傅拿着一张图纸,走进办公室。


    “曾顾问,你帮我看看这个工件的划线方法,我总觉得哪里不对,画出来的线总是偏。”


    曾毅接过图纸,仔细看了看,又拿出一把直尺和圆规,在纸上画了起来。


    “王师傅,你看,这个工件的基准面得先找对,划线的时候要从基准面开始,这样才不会偏。还有,这里的圆弧,得用圆规分几步画,不能一次画成。”


    王师傅听得连连点头,拿起图纸就往车间跑。


    “我这就去试试,谢谢你啊曾顾问。”


    而在会议室里,李怀德和班子成员们正在讨论如何利用曾毅的新岗位,进一步提升厂里的技术水平。


    夕阳西下,车间里的机器渐渐停了下来,工人陆续下班。曾毅收拾好桌上的图纸和笔,锁上办公室的门,往四合院走去。路上,遇到几个下班的工人,大家都热情地跟他打招呼。


    “曾顾问,下班啦?”


    “曾顾问,明天有空帮我看看机床不?”


    曾毅笑着点头,一一应下。


    顾问好啊,本来就可以随时不来,现在就更自由了。


    顾得上我就问问,顾不上,那就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