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西域叛乱,御驾亲征!

作品:《大唐:太子被废流放,我爆兵称帝

    这日早朝,边关急报如雪片般呈到李承乾案前。李承乾看完战报,脸色凝重,将战报递给一旁的内侍,扫视朝堂,高声道:“西域部落叛乱,扰我边境,断我商路,诸位爱卿有何见解?”


    此言一出,朝堂瞬间炸开了锅。武将们率先站了出来,程咬金“蹭”地一下从队列中走出,双手抱拳,声如洪钟:“陛下,西域这群反贼竟敢如此嚣张,俺老程愿率铁骑踏平他们!陛下御驾亲征更是极好,定能大振军心,让那些反贼闻风丧胆!”


    尉迟恭也跟着附和:“陛下,末将愿为先锋,随陛下一同西征。西域之乱若不及时平定,恐成大患。陛下亲征,必定旗开得胜!”


    然而,以长孙无忌为首的文臣们却面露忧色。长孙无忌上前一步,躬身说道:“陛下,御驾亲征实非上策。陛下乃万金之躯,若有闪失,大唐江山社稷何托?如今朝中良将如云,派遣得力将领率兵平叛即可,无需陛下涉险。”


    房玄龄也点头赞同:“陛下,西域路途遥远,环境复杂,亲征耗费巨大。且如今国内改革正处关键时期,陛下若离开长安,恐对改革进程有所影响。”


    两派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武将们认为御驾亲征能鼓舞士气,速战速决;文臣们则担忧皇帝安危,顾虑国内局势。此时,以魏征为首的中立派站了出来。


    魏征手捋胡须,不紧不慢地说:“陛下,两方所言皆有道理。御驾亲征,确能振奋军心,彰显天威;然陛下之安危与国内改革,亦不容忽视。依臣之见,可先加强情报收集,了解西域叛军详情,再做定夺。”


    李承乾听着大臣们的争论,心中已有计较。他沉思片刻后,说道:“诸位爱卿,朕深知你们的顾虑。但西域乃大唐重要边陲,丝绸之路关乎我大唐经济命脉。此次叛乱若不及时平息,不仅边民受苦,大唐威望也将受损。朕意已决,亲征之事,不容再议。”


    此言一出,朝堂顿时安静下来。文臣们虽仍面露担忧,但见皇帝心意已决,也不好再强行劝阻。长孙无忌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既然陛下心意已决,臣等定当全力辅佐陛下。只是还望陛下万事小心,以龙体为重。”


    李承乾微微一笑,说道:“长孙爱卿放心,朕自会保重。此次亲征,朕需诸位爱卿各司其职。长孙爱卿,你留守长安,协助太子处理政务,确保国内安稳;房爱卿,负责筹备粮草辎重,保障前线物资供应;程将军、尉迟将军,你们随朕一同出征,整军备战,不得有误。”


    众臣齐声领命:“陛下放心,臣等定不辱使命!”


    散朝后,李承乾回到宫中,长孙无垢和李秀宁听闻他要御驾亲征,急忙赶来劝阻。长孙无垢满脸担忧,拉着李承乾的手说:“承乾,西域路途遥远,战事凶险,你身为皇帝,怎能轻易涉险?”


    李秀宁也在一旁劝道:“承乾,你母后方才所言极是。你若有个闪失,让我们如何是好?”


    李承乾看着母亲和姑姑关切的眼神,心中一暖,说道:“母后,姑姑,朕明白你们的担心。但身为大唐天子,保家卫国是朕的责任。西域叛乱,朕若不出征,如何向边关百姓交代?如何彰显大唐威严?”


    长孙无垢和李秀宁见李承乾心意坚定,知道再劝也无用,只得叮嘱他多加小心。长孙无垢含泪说道:“承乾,你一定要平安归来,大唐还需要你,为娘也需要你。”


    李承乾点头道:“母后放心,朕定会平安归来。”


    随后的日子里,李承乾与程咬金、尉迟恭等将领精心筹备出征事宜。长安城中,军队集结,战马嘶鸣,粮草辎重堆积如山。百姓们听闻皇帝要御驾亲征,纷纷前来送行,为将士们呐喊助威。


    “陛下万岁!陛下必胜!”百姓们的呼喊声震天动地,李承乾站在城楼之上,望着士气高昂的将士和热情支持的百姓,心中充满了信心和决心。他大手一挥,下令出征。


    李承乾率领大军一路向西,向着西域进发。这一日,大军抵达了凉州。凉州刺史郭佑听闻皇帝御驾亲征路过此地,早早便率领一众官员,身着盛装,在城外恭恭敬敬地列队迎接。


    远远望见李承乾的仪仗,郭佑立刻带着众人“扑通”一声跪地,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李承乾骑在高头大马上,神色威严又不失和蔼,翻身下马,亲自扶起郭佑,说道:“郭爱卿,不必多礼。朕此次前来,一则是路过凉州,二则也想看看凉州百姓的生活境况。”


    郭佑满脸堆笑,点头哈腰地说道:“陛下圣明,心系百姓。凉州在陛下的庇佑下,百姓安居乐业,一片繁荣昌盛之景。”李承乾微微点头,目光却在郭佑身后的官员们脸上一一扫过,只见不少官员神色略显紧张,眼神躲闪,这让李承乾心中不禁起了一丝疑云。


    当天晚上,李承乾住在了凉州的官驿。他并未声张,而是悄悄唤来自己的心腹侍卫林风,低声吩咐道:“林风,你今夜出去,找些凉州本地的百姓,暗中打听一下这凉州的真实情况,尤其是这郭佑为官如何,切不可暴露身份。”林风领命而去,消失在夜色之中。


    第二日清晨,林风匆匆返回官驿,一脸凝重地向李承乾禀报:“陛下,这凉州的情况怕是不容乐观。昨夜我与几位百姓交谈,他们都对郭佑怨声载道,说他贪赃枉法,苛捐杂税繁重,百姓苦不堪言。”李承乾眉头紧皱,眼神中闪过一丝怒火,说道:“具体说说。”


    林风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百姓们说,郭佑上任之后,巧立名目增设了许多税赋,什么行路税、交易税,甚至连百姓自家种的菜拿出去卖,都要收税。而且,这凉州的各项工程,郭佑都大肆克扣工程款,导致许多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农田灌溉成了大问题。更过分的是,他还强占民田,低价买入,高价卖给富商,从中谋取暴利。”


    李承乾气得一拍桌子:“这个郭佑,竟敢如此胆大妄为!朕一定要将他的罪行查个水落石出,还凉州百姓一个公道。”


    为了掌握更多确凿证据,李承乾决定亲自微服私访。他换上一身普通百姓的衣服,带着林风出了官驿。两人先来到了凉州的集市,集市上虽然人来人往,但百姓们的脸上却难见笑容。李承乾走到一个卖菜的摊位前,轻声问道:“大哥,这菜看着不错,怎么卖啊?”卖菜的汉子抬头看了他一眼,无奈地说:“客官,这菜可不便宜啊。本来种点菜就不容易,可那郭大人非要收什么交易税,这价钱自然就上去了。”


    李承乾心中怒火更盛,又问道:“这郭大人如此行事,就没人管吗?”汉子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说:“谁敢管啊?他权势滔天,谁要是敢说个不字,轻则被打一顿,重则就被抓进大牢了。我们这些老百姓,只能忍气吞声。”


    离开集市,李承乾和林风又来到了城郊的农田。只见大片农田干裂,庄稼都快旱死了。一位老农正坐在田边唉声叹气,李承乾走上前去,关切地问:“老人家,这好好的庄稼怎么都快旱死了?”老农看了他一眼,无奈地说:“唉,客官有所不知啊。原本这农田是有水利设施灌溉的,可自从郭大人来了之后,工程款被克扣,水渠年久失修,早就没法通水了。我们找郭大人反映,他不但不管,还把我们轰了出来。”


    李承乾安慰了老农几句,心中已然有了决断。回到官驿后,他立刻召集郭佑以及凉州的一众官员前来。郭佑以为皇帝要嘉奖他,一路上还哼着小曲,得意洋洋。可一进官驿,看到李承乾阴沉的脸色,心中顿时“咯噔”一下,有种不祥的预感。


    李承乾坐在主位上,目光如炬,盯着郭佑,冷冷地说:“郭佑,你可知罪?”郭佑心中一惊,但仍强装镇定,说道:“陛下,臣不知何罪之有?”李承乾一拍桌子,站了起来,怒道:“你还敢狡辩!你贪赃枉法,苛捐杂税,克扣工程款,强占民田,种种恶行,朕已了如指掌。你还有何话说?”


    郭佑“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陛下饶命啊!陛下饶命!臣一时糊涂,犯下大错,求陛下开恩。”李承乾看着他,厌恶地说:“你身为朝廷命官,不思为百姓谋福祉,却如此鱼肉百姓,实在罪无可恕。来人,将郭佑拿下,打入大牢,等候发落。”


    一旁的官员们见此情景,吓得纷纷跪地,大气都不敢出。李承乾扫视众人,严肃地说:“你们身为官员,本应辅佐郭佑,为百姓做事。可你们却对此恶行视而不见,甚至有些人还同流合污。朕今日暂且不追究你们,但若是再有此类事情发生,朕绝不轻饶。”众官员连忙磕头谢恩。


    处理完郭佑后,李承乾立刻下令,从军中抽调一部分士兵,协助凉州百姓修缮水利设施。同时,减免了凉州百姓的多项不合理税赋,并张贴告示,告知百姓朝廷会严惩贪官污吏,让他们安心生活。


    百姓们得知郭佑被抓,税赋减免,无不欢呼雀跃。他们纷纷来到官驿外,跪地高呼:“陛下万岁!陛下圣明!”李承乾站在官驿门口,看着这些朴实的百姓,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自己身为皇帝,责任重大,只有严惩贪官污吏,才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大唐的江山才能稳固。


    李承乾解决了凉州之事后,率领大军继续西进。这一日,天色渐晚,前方地势开阔,却无合适的城镇可供大军驻扎,李承乾便下令在野外安营扎寨。


    夜幕降临,营中燃起了一堆堆篝火,士兵们有的在整理兵器,有的在吃着干粮,气氛却丝毫没有放松。李承乾在营帐中与程咬金、尉迟恭等将领商讨着行军路线以及应对西域叛军的策略。


    突然,营外传来一阵喊杀声。李承乾神色一凛,与将领们对视一眼,迅速起身走出营帐。只见营帐外一片混乱,一群身着怪异服饰的敌军正趁着夜色,如鬼魅般冲进营地,与唐军展开厮杀。这些敌军行动敏捷,刀法狠辣,看起来训练有素。


    程咬金手持大斧,怒吼一声:“哪里来的毛贼,竟敢偷袭我军营地!”说罢,便挥舞着大斧,冲入敌阵,所到之处,敌军纷纷倒地。尉迟恭也不甘示弱,手持钢鞭,左右开弓,打得敌军节节败退。


    李承乾看着这群不明来历的敌军,心中疑云大起。这里乃是大唐境内,怎么会突然出现这样一股敌军?而且他们似乎对唐军的营地部署有所了解,专门挑防守相对薄弱的地方进行攻击。


    在唐军的奋力抵抗下,敌军渐渐露出败象。然而,他们却并不恋战,见势不妙,便开始有序地撤退。李承乾见状,大声下令:“不要放走一个,务必查清他们的来历!”唐军士兵们领命,纷纷追了上去。


    经过一番激烈的拼杀,唐军终于将这群敌军全部消灭。士兵们押着几个受伤的敌军俘虏,来到李承乾面前。李承乾看着这些俘虏,眼神冰冷,问道:“你们是什么人?为何在我大唐境内偷袭我军?”


    俘虏们起初还嘴硬,不肯回答。程咬金走上前,扬起大斧,作势要砍:“你们这群贼子,再不老实交代,爷爷的斧子可不长眼!”一个俘虏吓得浑身发抖,连忙说道:“大……大人,我们是受雇于人的。有人给了我们一大笔钱,让我们在今晚偷袭你们的营地。”


    李承乾眉头紧皱,追问道:“受雇于人?是什么人?”俘虏摇了摇头:“我们……我们真的不知道。那人一直蒙着面,只说事成之后,会给我们更多的好处。”


    李承乾陷入了沉思,看来此事背后定有主谋,而且这个主谋很可能对他的行军路线了如指掌。他看向程咬金和尉迟恭,说道:“程将军、尉迟将军,此事绝不简单。你们立刻派人对周围进行详细搜查,看看能否找到其他线索。同时,加强营地的戒备,以防再有类似的偷袭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