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我们要研发变循环发动机

作品:《鹰酱:我就吹个牛,你的航母咋真飞起来了?

    电话挂断后一个多小时,一群身着便装的人面无表情的走进林远的办公室。


    其中带头之人进门就敬礼:“林总好,我是谢南春,来自总参二局。”


    然后就把自己的证件递给林远。


    林远接过证件扫了一眼,没有多说话,直接转身递给他一个密码箱:“国防科工局的特制密码箱,密码找他们要。”


    谢南春双手接过密码箱:“谢谢林总,所有参与实验的名单有吗?”


    林远把手边的文件夹递给他:“都在这里,实验之前已经过了我们内部和国安的双重审查。”


    谢南春接过名单,面色有了些许缓和:“事关重大,我们还得再清查一遍,请林总见谅。”


    林远点点头。


    既然上头已经打过招呼了,那他照做就行。


    半个月后,林远收到了来自军部的秘密简报,所有人通过背景和行为调查,不用调离实验室。


    1个半月后,林远所要求的所有设备全部秘密运输到了江钢位于鄂省境内的一个秘密锻造基地。


    当然,这个秘密基地对外是隶属于集团旗下的综合后勤管理中心。


    半年后,2013年的冬天,星海未来科技有限公司的新园区已经被漫天大雪覆盖。


    林远走在路上,踩着雪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很好听。


    “毕江军,南方的雪没有北方那么大啊。”


    赶路途中,林远看着已经披上洁白外套的园区,和毕翰宇闲聊起来。


    毕翰宇揉了揉冻得有些僵硬的脸庞:“现在是好很多了,08年的雪灾可是没把我们折腾的够呛。”


    “这次你们苍龙无人机在我们那测试的时候,国电听说就跑去看了,想着把苍龙改造成可以去冰的无人机。”


    “不过江城的冬天也冷啊,帝都是干冷,你们这是湿冷。”


    “你大学在北方,应该深有体会吧。”


    林远哈哈一笑,一股白气适时腾空而起:“现在可比我小时候好多了。”


    “说来不怕你们笑话,小时候冬天我最喜欢的就是在厂子里玩,那时候厂房都是平房,房檐上有很长的冰溜子,我们这叫冰钩。”


    “我喜欢掰下来玩,还老忍不住去舔。”


    “每次舔我爸看见都揍我,说容易拉肚子,不让舔,但我就是忍不住。”


    看着林远略带兴奋的模样,毕翰宇等人这才反应过来,这还是一个20多岁的孩子。


    一个大学刚毕业1年多的人。


    尽管他已经带队研发出了第一代碳基合金,解决了国内单晶高温合金的材料限制,可他还是一个会因为到了冬天而高兴的孩子。


    这一刻毕翰宇才算是真正认识了林远。


    在他身后默默跟着的几十人一样看着走在前面兴致高昂的林远。


    眼里透露出说不出的复杂。


    此刻他们很难把眼前的林远和上午和他们滔滔不绝的讲述碳基单晶高温合金材料的林远挂钩。


    那时候的林远专业的像教授,每一个专业名字,每一个参数,每一个测试方案和极限理论,都是那么的震撼人心。


    这时候的林远,会因为下了大雪而讲起小时候的囧事。


    很快,林远把众人带到了物理实验室旗下的材料力学实验室。


    “诸位,你们之前关心的一些数据都是在这里做的,你们可以咨询下实验室的同事。”


    “关于碳基单晶高温合金本身,你们也通过江钢拿到了我们测试生产的合金,想必你们自己也都经过测试了。”


    “现在项目的核心人员也都在这里,你们想问什么可以问了。”


    走进实验室,林远立刻大致介绍了一下情况。


    然后带着毕翰宇和几位关键人物来到会议室。


    “毕江军,你们有什么想问的,现在可以问了。”


    双方落座,林远打开电脑直奔主题。


    “林总,请问....”


    一位戴着眼镜的教授立刻开口。


    林远吓的差点蹦起来:“师叔,您可别叫林总,不然我老师要是知道了得从庐州专程坐飞机来揍我。”


    问话的这位是材料学领域的大拿,和林远的老师冯宁川关系相当好。


    虽然两人专业不同,但年轻时求学那会,眼前这位可是和老师冯宁川睡一个屋的。


    所以林远叫一声师叔一点问题没有。


    韦心逸转头看向毕翰宇,毕翰宇毫不在意的摆摆手:“你们学术界的事儿我不了解,也不参与你们的论资排辈。”


    “我只是来要一个答案的,只要别耽误我的正事,你们聊得好原地磕头拜把子都行。”


    韦心逸不再纠结,对于自己老友新收的爱徒,他早有耳闻,但今天还是第一次见。


    “好,那自家人我就不见外了。”


    “小远,你们研发的碳基单晶高温合金我们已经测试过了,数据确实和你们上报的相符,甚至有些数据表现的更好。”


    “虽然这属于量产技术控制之内的正常数据起伏,可总的来说我们很满意。”


    “材料生产出来就得用,现在我们关心2个问题。”


    “第一,原材料价格和产量问题。”


    “第二,未来你们深入研究的计划和方向。”


    林远咧嘴一笑,伸手比划出一个八的手势:“8万一公斤,人民币。”


    “至于产量问题别问我,问国防科工局的赵部长,生产线设备他们就给了一套。”


    韦心逸、毕翰宇等人面无表情的转头盯着赵士林。


    赵士林原本有些淡然的表情立刻变了,心里更是“咯噔”一下,不等众人询问他主动开口了:“我们又秘密下单了2条生产线的设备,国内已经在秘密生产了,这次是按照林总他们的要求生产的。”


    “半年,最迟半年我们就交货。”


    军部的毕翰宇还好说,关键是那么多领域的大拿都用不善的目光盯着他,他也遭不住这些人的发难。


    得到这个结果,林远说起了产量问题:“现在一条生产线,每个月的产量在1180吨左右。”


    “这是量产技术稳定后的理想情况,现在毕竟刚开始,还没那么理想。”


    仿佛知道他们要问什么,林远主动开口了:“前期我们能卖的份额不多,每个月最多不超过50吨,我们要用。”


    韦心逸有些着急:“这玩意你们要这么多干什么?国内多少行业需要呢。”


    林远摇摇头,扭头紧紧的盯着毕翰宇:“我们要研发变循环发动机。”


    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