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那什么,爱卿倒也不必如此

作品:《视频通古今,开局盘点十大帝王

    唐太宗位面。


    李世民轻抚颌下龙须, 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态度对他来说并不重要,他愿意将那条命还给他们。反正,秦王李世民又影响不到唐太宗李世民。


    啧啧啧, 我可真是个小机灵鬼!


    可这个“小太宗”, 却实实在在的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难免欣慰的点了点头, 瞧瞧,这都多少年过去了,百姓们还记得我, 后辈皇帝们还以“小太宗”为荣。


    嗯,这个李忱, 很不错嘛!


    赵光义@李忱:“哦~, 我知道。就是那个装傻三十六年、熬死四代皇帝、被扔进粪坑差点淹死, 最终才成功上位的唐宣宗嘛, 久仰久仰。”


    朱瞻基:“啊?这样奇特的方法都没能治他于死地?那不如搞个奇葩死法大赏?我先出!先来一个汉王烧烤!”


    李自成:“我也来!那我就出……福王火锅, 这样才显得合群啊。”


    黄巢:“来了来了, 响应号召!我出人肉军粮,服不服?还有谁!?”


    宋太宗位面。


    赵光义选择彻底揭露李忱的过往自然是另有所图, 他的黑眸中闪过几丝狡猾。


    啧啧,你们不是说我是高梁河车神,嫌我丢脸吗?这唐宣宗还被扔粪坑里, 差点淹死。


    我虽然狼狈不堪,但是, 也总比举身赴粪坑强吧?


    可是, 他万万没想到后面又冒出来三位狠人,虽然他不知道朱瞻基和李自成是谁,可他知道黄巢啊!


    史书记载,黄巢的军队日食死尸三千具。而他有十多万士兵, 皆靠吃人为生。


    真是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毛骨悚然啊!


    黄巢能主动加入这个奇怪的讨论,而且,听后面那俩的意思,什么福王火锅、汉王烧烤,听着就不像什么好话,难道是?


    雍正@朱瞻基、@李自成:“你们俩能不能别叭叭?人家唐宣宗是受害者,你们是施暴者,这能一样吗!还好意思说?”


    李自成@雍正:“别欺负我读书少。黄巢可比我们二人恐怖多了。你怎的只骂我们,偏不骂他?你是不是针对我?是不是故意搞特殊?”


    雍正@李自成:“我骂你们俩,是因为你们的所作所为也算是事出有因,还可以挽救,而黄巢,那算是人吗?他吃人啊!”


    什么?


    秦汉隋唐的皇帝们都被这条消息震惊的目瞪口呆,紧接着就双目圆睁、怒不可遏。


    太平盛世的百姓们皆长叹一声,庆幸自己生活中繁荣稳定的时代中,而身处乱世的百姓们却神色惊慌、惶然无措。


    现代。


    这时候,柳洹也回过神来了,谁知道就这么几分钟,话题已经歪到了十万八千里之外。


    起初是李唐一家的争吵,后来突然变成“奇葩死法大赏”,还牵扯出了黄巢?


    现在在盘点到唐太宗李世民,你们能不能尊重他一下?


    她的嘴角微微抽搐:


    “什么情况?这评论区怎么越来越魔幻了?隔了几百年的一家人咋还掐起来了?”


    柳洹立刻本人上阵,提醒大家,这是李世民的主场。


    柳洹:“咳咳咳,评论区的各位,先别说题外话,现在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主场,你们不要喧宾夺主、提一些与之无关的事。”


    可“黄巢用人做军粮”这件事实太恐怖了,放在诸天万界那也是极为炸裂的,大家的讨论根本停不下来:


    “食人魔?去死!”


    “以人为食,与禽兽何异乎?”


    “简直是疯魔了?这根本不是人!”


    ……


    面对这种情况,柳洹也很无奈,总是有些人乱入,打乱她原本的计划。


    最终,还是始皇帝发话:


    嬴政@黄巢:“无论是何原因,都不得以人充做军粮,劝你就此收手。等盘点完毕,朕必与你相见。好了,此事暂且搁置,继续盘点吧。”


    闻言,诸天万界的人也逐渐压抑住心中的种种异样,收敛了心中的满腔愤怒。


    纷纷在屏幕上打上了自己的态度:


    刘邦:“好,听政哥的。”


    刘彻:“谨遵始皇帝之言。”


    李世民:“此人早已丧心病狂,届时我与始皇帝同往。”


    朱棣(航海先驱):“同去同去,免得他发了疯,谁也控制不住。”


    ……


    见状,柳洹长舒了一口气,她急忙接过话题说道:“之前咱们讲述了唐太宗李世民宛如开挂的传奇一生,现在咱们就具体介绍一下他的千古功绩吧。”


    【文治方面:


    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分散相权以巩固中央集权,共设置了六位宰相,最大程度的降低相权,达到历史之最。


    完善后的科举制也极大的激励了寒门学子们,在提高行政效率的同时,也扩大了统治基础。


    又设立弘文馆,储备天下文才,唐太宗本人更是礼贤下士、虚心纳谏,知人善任、用人唯贤,招揽的文臣武将皆是忠直廉洁之人。


    唐太宗还减轻刑罚,命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对唐高祖李渊时期的《武德律》进行修订,历时十年定稿成为《贞观律》,将之前的严刑苛法削减了三分之一多。


    武功方面:


    为让大唐王朝能够长期稳定发展,唐太宗李世民便向东突厥、吐谷浑、高句丽、薛延陀四个国家发动战争,并取得卓绝成效。期间灭国无数、各部落归附、生擒国君往长安献俘。


    唐朝在李世民带领下实现了大一统,并正式崛起、开启了大唐盛世。


    在经济上,重视农业发展,实行“均田制”,严格规定了占田的额度,使土地更加平均分配,增加国家编户,有效地抑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这一系列制度使不少荒地得到了开垦,扩大了耕地面积,大力推动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他还减轻了农民的赋税劳役,提出“戒奢从简”,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以减轻人民的负担。


    在民族关系上,唐太宗对所有民族一视同仁,从大局出发,实行四海统一的外交政策,融洽各民族关系,推动了了民族大团结。


    李世民对外开疆拓土,征服东突厥与薛延陀,攻灭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又分别设立安西四镇,与北方各民族和睦相处,被尊为“天可汗”。


    他一生杀伐果断,勤政爱民,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作为一国之君,李世民的生活却是极为廉洁朴素的。他躬行节俭,从不滥用人民的劳力。


    上行下效,当时的社会上也形成了这种朴素求实的习惯,在他的治理下,大唐做到了真正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东征西讨,收服四夷。东逾日本海,北综西伯利亚,西达底格里斯河,南至印度,威令所行、国势之盛,已超大汉而代之,使唐人的威声远扬异域,华夏之实力震烁古今,诚为千古之英雄也。】


    虽然唐太宗的战绩非常吸引人,可大家都兴致缺缺,柳洹也知道,这是还没从刚才的“奇葩大赏”中缓过来呢。


    得想个办法缓和一下气氛,拉回人们的注意力。


    【唐太宗一生善于纳谏,其中,他与大唐铁头怼人王魏征之间的故事最令人津津乐道。


    无论正史记载还是野史传言,都能从中看出,唐太宗李世民对魏征可谓是“畏之如虎”。


    某段时期,李世民很喜欢把玩一只漂亮聪明的鹞鹰,但他担心自己喜爱鹞鹰的事被前来谈论国家大事的魏征发现。


    于是,他将鹞鹰藏在袖子里,许久之后,等到魏征离开以后,他才敢将袖子里的鹞鹰拿出来,结果却发现鹞鹰已经被闷死了。


    某日,唐太宗想出宫游玩,正当他打算踏上马车的时候却碰到了刚进宫的魏征,只能悻悻然取消了这次的出宫计划,他说“我本来是打算出宫游玩的,但是魏征知道了肯定会指责我,那还是算了!”】


    嗯?


    大家本以为独揽皇权、乾纲独断的皇帝一定是非常独断专行的,根本不会听取臣子的建议。


    可万万没想到,这李世民不仅听从了谏臣的意见,甚至还畏臣子如虎。


    这种情况可不多见啊!


    评论区


    嬴政:“啊这......没想到,这唐太宗竟然如此与众不同!”


    刘彻:“这魏征也是个不怕死的牛人,是条汉子。”


    朱棣(航海先驱):“啧啧啧,这要是换了我,就算不砍头也要打他一顿板子,喜欢鹞鹰怎么了,耽误我治国理政了吗?叨叨叨的,烦死了!gif.”


    朱元璋(平民榜样):“唐太宗确实有些太过于虚心纳谏了,换了咱这暴脾气可不行!”


    魏征:“陛下,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您竟然还想出去游玩?看来老臣还需继续努力才是。”


    李世民:!!!


    那什么,爱卿倒也不必如此。


    唐太宗位面。


    李世民脸色尴尬,又羞又恼,这个柳洹,怎的突然说起这个,真是害他下不来台!


    看着自家夫君这副情态,长孙皇后也无奈地摇了摇头。


    ok,看来大家的注意力又回来了,柳洹继续再接再厉,稳定输出:


    【“然而,作为一名生杀夺予的帝王,他又真的会畏惧魏征这一介臣子吗?


    当然不会,他只是虚心纳谏,愿意听从臣子的建议。他和隋帝杨广一样,皆是皇二代、武皇帝,因此他怕自己重蹈隋朝的覆辙。于是,他将魏征比作自己的镜子,让敢于直言的魏征时时刻刻的警示自己。


    古往今来能做到这一点的皇帝寥寥无几,有魏征这样刚直不阿的谏臣从旁约束,他自然是当之无愧的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