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两份大礼
作品:《大明:五煦之力,你拿什么挡?》 “对了,去把皇上(指朱元璋)桌案上那份‘惊喜’给永乐皇帝拿来。”
她特意加重了“惊喜”二字,眼神略带嗔怪地扫了朱元璋一眼。
朱元璋老脸一红,尴尬地咳嗽了一声,嘟囔道:“妹子…那…那真是惊喜…咱当着煦儿面写的,作不得假!”
语气带着点委屈和强调。
很快,一名小太监捧着一个明黄色的、用上好绸缎包裹的卷轴,小跑着过来,恭敬地呈给马皇后。
马皇后接过卷轴,没有直接给朱老四,而是当着所有人的面,轻轻解开了系着的丝带。
她脸上带着一丝无奈的笑意,对还惊魂未定、被父兄小心翼翼架着的朱棣说道:
“老四啊,这就是你爹给你准备的‘大惊喜’。说是昨天当着高煦的面写下的,作不得假。”
说着,她手腕一抖,将卷轴完全展开。
一张质地精良、散发着淡淡墨香的宣纸展现在众人面前。
宣纸上,只见上面用朱元璋那独特的、力透纸背、带着金戈铁马之气的笔迹,清晰地写着几行字: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感年事渐高,精力不济,虑及神器之重,当择贤明而付。
皇四子棣,英果类朕,戡乱安邦,功在社稷,深肖朕躬。
皇孙允炆,性非仁孝,暗昧懦弱,难承大统。
朕意已决,传位于皇四子燕王朱棣!
望尔克勤克慎,敬天法祖,保我大明江山永固!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诏书内容言简意赅,却字字千钧!
不仅明确废黜了建文帝朱允炆(“性非仁孝,暗昧懦弱,难承大统”);
更是直接、清晰地写明将皇位传于朱老四!
朱老四:⊙▽⊙!!!
朱老四瞪大了眼睛,死死地盯着那卷诏书上的每一个字,尤其是“传位于皇四子燕王朱棣”那九个字!
大脑一片轰鸣!
期待!狂喜!豁出性命的冒险!
逆子煦口中的传位诏书…是真的!
白纸黑字!玉玺为证!作不得假!
他梦寐以求、不惜以身犯险、甚至差点被打死的……名正言顺的传位诏书!
竟然真的就这么水灵灵的在他朱老四的眼前铺开!
而且是以如此直接、如此肯定、如此打脸建文的方式存在着!
一股难以言喻的、如同火山喷发般的狂喜,瞬间冲垮了朱老四所有的恐惧、委屈和疼痛。
他感觉一股滚烫的热流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全身的血液都在沸腾!
眼眶瞬间湿润,这一次不是委屈的泪水,而是激动、释怀、夙愿得偿的狂喜之泪!
“爹…爹啊…”
朱老四声音颤抖得不成样子,激动不已地看向朱元璋,眼神充满了复杂到极点的情绪——有感激,有敬畏,有后怕……
更有一种终于被承认、被肯定的巨大满足感!
他下意识地想挣脱父兄的搀扶,想跪下叩谢,但身体的剧痛和沉重的盔甲让他动作笨拙。
朱元璋看到儿子那激动得浑身发抖、热泪盈眶的样子,刚才被马皇后训斥的尴尬和憋屈似乎也消散了不少,甚至生出了一丝“看,咱没骗你吧”的小得意。
他挺了挺腰板,努力想摆出威严的样子,但嘴角还是忍不住微微上扬,哼了一声。
“哼!现在知道咱没骗你了,早干嘛去了?!
非得穿这身破铜烂铁来碍咱的眼……拿着吧!”
他示意马皇后把诏书给朱棣。
朱标站在一旁,看着诏书上那清晰无比的“传位于皇四子燕王朱棣”以及“皇孙允炆…难承大统”的字句,眼神深处掠过一丝极其复杂的情绪。
虽然他知道这是另一个时空发生的事情,心态已大不相同,但看到父亲亲笔写下否定自己儿子的诏书,并明确传位给四弟……
好大哥心中难免还是泛起一阵难以言喻的波澜;
他沉默着没有说话,只是扶着朱棣的手,微微收紧了些。
马皇后将朱棣和朱标的反应都看在眼里;
她没有立刻将诏书递给朱老四,而是将其轻轻卷起重新系好丝带,脸上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温和笑容,目光柔和地落在朱老四身上。
“老四……” 马皇后的声音带着母亲的慈爱,“这诏书,是你父皇的心意,也是你应得的认可。
拿着它,你心头那块关于‘名分’的石头,可是是能落地了?”
朱老四激动地连连点头,目光紧紧追随着马皇后手中的卷轴,仿佛那是世间最珍贵的宝物。
“是!是!儿子…儿子谢谢爹!谢母后!”
然而,就在“母后”二字出口的瞬间,马皇后脸上的笑容几不可察地凝滞了一下,眼中飞快地掠过一丝极其细微的失落。
她看着眼前这个穿着破烂盔甲、激动不已、口称“母后”的儿子,恍惚间想起了那个还在宫中时,会扑进自己怀里,甜甜叫着“娘”,缠着自己要糖吃的稚嫩孩童……
时间啊…终究是在最亲近的人之间,也划下了名为身份与礼法的鸿沟。
她轻轻叹了口气,那叹息声微不可闻,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怅惘,低声呢喃了一句:
“傻孩子…以前在宫里,你都是叫‘娘’的…这怎么年龄越大,身份越高,反倒跟娘生分起来了……”
声音很轻,却清晰地钻进了离她最近的朱老四耳中。
朱老四浑身猛地一僵!
娘……
这个久违的、带着奶香气和无限依恋的称呼,像一把温柔的钥匙,瞬间捅开了尘封在帝王心湖最深处的柔软闸门。
他猛地抬头,对上马皇后那双带着一丝失落、更多是包容和慈爱的眼睛……
一股强烈的酸涩和愧疚感如同潮水般汹涌而至,瞬间压过了狂喜,冲得他鼻头发酸,喉头哽咽。
朱老四张了张嘴,“娘”这个字在舌尖滚烫,几乎要脱口而出。
但帝王的自持、成年人的矜持、还有此刻满身的狼狈和父兄在扬,又让他硬生生地咽了回去;
只是眼眶更红,嘴唇哆嗦着,最终只化作一声更加哽咽的:“母后…儿子…儿子…”
马皇后看到他这副模样,心中那点小小的失落瞬间被心疼取代。
她伸出手,温柔地替朱老四拂去脸上沾染的灰尘和泪痕,动作轻柔得像是在擦拭一件易碎的珍宝,嗔怪道:
“好了好了,多大的人了,还哭鼻子?也不怕你爹和大哥笑话。
娘…也就是随口一说。”
马皇后巧妙地用“娘”自称,再次拉近了距离。
她的话化解了朱老四的尴尬,也让旁边的朱元璋和朱标神色稍缓。
朱老四感受着母亲指尖的温暖,心中百感交集,只能重重点头。
马皇后将卷好的诏书递到朱老四手里,看着他紧紧攥住,如同抓住了命根子。
然后,她的神情变得更为郑重,转身对朱元璋道:“重八,老四这诏书是有了,但这‘名’,还不够正。”
朱元璋一愣:“妹子,这白纸黑字玉玺大印,还不够正?”
马皇后摇摇头,目光深邃:“说到底,老四最缺的,不是一个传位的名头,而是一个‘出身’的名分!”
她的话如同惊雷,瞬间点醒了朱元璋和朱棣!
是啊!朱棣“得位不正”的根源之一,在于他并非马皇后嫡出!
“那…妹子的意思是?” 朱元璋似乎猜到了什么,眼神亮了起来。
马皇后微微一笑,那笑容里带着一种母性的决断和皇后的智慧。
“既然要正名,那就正个彻底!玉牒金册何在?!”
她声音清越,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
很快,两名司礼监的大太监,神色庄重地捧着一个覆盖着明黄锦缎的紫檀木盘,快步走来。
木盘之上,赫然摆放着大明皇室最核心的档案——玉牒(皇室族谱)以及与之配套的金册(记载重要册封的金属册页)!
马皇后亲自上前,掀开锦缎。
她拿起那支象征着最高权力的朱砂御笔,在朱元璋、朱标、朱棣三人屏息凝神的注视下,翻开了沉重肃穆的玉牒金册。
她的目光落在属于“皇四子燕王朱棣”的那一行记录上;
在生母一栏,原本镌刻着他生母的名字……
马皇后没有丝毫犹豫,饱蘸朱砂的御笔落下,沉稳有力地将原本的名字划去!
朱红的墨迹如同燃烧的烙印,覆盖了过往。
然后,她在生母一栏,无比清晰地、庄重地写下了四个字:
【皇后马氏】!
紧接着,她翻开与之配套的金册。
在金册中记录皇子生母受封的部分,她同样划去旧名,郑重添上“皇后马氏”之名,并加盖了代表皇后权威的凤印!
笔落,印成!
整个过程,坤宁宫外鸦雀无声,只有笔尖划过金册的沙沙声和印玺落下的轻响。
阳光洒在玉牒金册上,那新添的朱砂字迹和凤印,熠熠生辉,仿佛带着重塑乾坤的力量!
马皇后放下御笔,轻轻吹干墨迹,合上玉牒金册。
她转向已经完全呆滞、大脑一片空白的朱老四,脸上带着温柔而坚定的笑容:
“老四,从今往后,在这洪武朝的玉牒金册之上,在列祖列宗面前,在煌煌史册之中,你朱棣,便是我亲生的嫡子!
与你大哥朱标,同出一源,血脉相连……这份‘出身’,这份‘名分’,娘给你补上!看谁还敢拿你的出身说事!”
朱棣:(′?皿?`)!!!
朱老四感觉自己的灵魂都在颤抖!
如果说传位诏书是砸在他心湖上的巨石,那么马皇后这亲手修改玉牒金册的举动……就是彻底改换了他命运的河床!
这比十份传位诏书加起来都更重!更实在!更无可辩驳!
嫡子!
他朱棣,从这一刻起!
在法理上,在皇家最核心的档案里,成为了马皇后的嫡子!
与好大哥朱标,拥有了完全相同的、无可挑剔的出身!
这不仅仅是一份名分,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来自母亲最无私、最彻底的接纳与认可……
这份大礼,彻底弥补了他心中最深处、连他自己都不愿承认的自卑与缺憾!
巨大的冲击让朱老四彻底失语,他呆呆地看着马皇后,看着那合上的玉牒金册,看着母亲眼中那毫无保留的慈爱与坚定……
所有的委屈、恐惧、疼痛,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汹涌澎湃的孺慕之情。
他再也抑制不住,也顾不上什么帝王威仪、什么成年人的矜持、什么父兄在扬!
“娘——!!!”
一声饱含了数十年思念、委屈、渴望、以及此刻无以伦比的感激和孺慕的哭喊……
带着撕心裂肺的力量,从朱老四胸腔中迸发出来!
他猛地挣脱了朱元璋和朱标的搀扶,也顾不上肩膀的剧痛和沉重的盔甲,“噗通”一声,重重地、结结实实地双膝跪倒在马皇后面前!
如同一个迷途多年、终于归家的孩子……
朱棣伸出双臂,紧紧抱住了马皇后的双腿,将头深深埋进母亲的衣襟,嚎啕大哭!
那哭声,是宣泄,是感恩,是彻底的回归!
什么永乐大帝,什么九五至尊,在此刻,他只是一个终于又重回母亲怀抱、拥有了最珍贵名分的儿子!
“娘!我的娘啊!呜呜呜呜…儿子…儿子…谢谢娘!谢谢娘!”
他泣不成声,语无伦次,只是反复地喊着“娘”,仿佛要将过去几十年缺失的这个称呼,一次叫个够。
马皇后也被这突如其来的、最真挚的情感爆发冲击得眼眶湿润。
她弯下腰,紧紧抱住跪在身前、哭得像个孩子般的儿子,手掌温柔地拍抚着他颤抖的后背,声音也带上了哽咽:
“哎!娘的儿!娘的傻老四…不哭了,不哭了啊……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以后,你就是娘嫡亲嫡亲的儿子!谁也改变不了!”
这情感喷薄的感人一幕,让旁边的朱元璋也忍不住红了眼眶,别过脸去偷偷用袖子擦了擦眼角。
朱标看着紧紧相拥的母亲和四弟,心中那份因诏书而产生的复杂情绪也悄然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沉的释然和温暖。
是啊,无论如何,他们终究是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