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刘光福含冤顶罪,俩老贼安然回院

作品:《四合院:道德绑架?我掀桌子!

    “我再跟你说句实话,我在派出所有个熟人,叫孙玉普。


    他会帮忙周旋的,保证光福不会有大事。”


    “你说的可是真的?”刘海中还是有些不放心。


    易中海拍了拍胸脯:“放心,我易中海说话,一口唾沫一个钉!


    到时候我会拿钱去疏通孙玉普,保证万无一失。”


    听到有钱开路,还有内部人帮忙,刘海中心里最后一点顾虑也烟消云散了。


    刘海中站起身,冲着铁门外大喊:“公安同志!


    我要交代!


    我有新的情况要交代!”


    很快,一名公安走了过来打开门。


    易中海趁着公安不注意,迅速将一卷钱塞到公安手里,压低声音道:“同志,麻烦你,去找一下孙玉普,就说他易大哥找他。”


    那公安掂了掂手里的钱,眉毛一挑,心照不宣地点了点头,带着两人朝审问室走去。


    审问室里,易中海和刘海中一唱一和,顺利地完成了翻供。


    半个小时后,两名公安出现在了四合院刘家的门口,在二大妈和邻居们惊愕的目光中,将还没睡醒的刘光福从被窝里拽了出来,直接带回了派出所。


    派出所里,孙玉普看着被押进来的刘光福,眼神复杂。


    他母亲重病在床,急需一笔钱动手术,易中海送来的钱,对他来说就是救命钱。


    尽管内心无比挣扎,但在现实面前,他还是选择了妥协。


    审讯室内,灯光昏暗。


    刘光福哆哆嗦嗦地坐在椅子上,面对着表情严肃的孙玉普,吓得话都说不囫囵。


    孙玉普翻着手里的卷宗,并没有看刘光福。


    “刘光福,昨天晚上九点左右,你是不是在院子里,看到陆宁从外面回来?”孙玉普沉声问道。


    刘光福用力点头:“是,是啊,公安同志,我看见了。”


    “那你是不是接着就跑去跟你爸刘海中说,你看到陆宁进了秦淮茹家?”孙玉普的目光锐利了起来。


    刘光福一听睁大了眼,连忙摆手:“没有啊!


    我没那么说!


    我就是跟我爸说陆宁回来了,别的我什么都没说啊!”


    孙玉普重重地一拍桌子,大声反驳:“还不老实!


    你爸和你院里的一大爷易中海都已经交代了!


    就是你造谣,才引起了后续的全部纠纷!


    你小小年纪,怎么就学会撒谎了?”


    “我没有!


    我真的没有!”刘光福吓得快要哭了,显得有些慌乱。


    孙玉普没理会他的辩解,将一份早已准备好的笔录推到刘光福面前,指着末尾的空白处。


    “这是你爸的口供,上面写得清清楚楚。


    现在,你在这上面签字画押,承认错误,念在你年纪小,可以从宽处理。


    要是还敢狡辩,就别怪我们不客气了!”


    刘光福看着笔录上那些陌生的字,脑子里一片空白,根本不知道上面写了什么。


    他只听到了“从宽处理”和“不客气”几个字,心里怕到了极点。


    “公安同志,我……”


    “别废话了,赶紧签!”孙玉普不耐烦地催促。


    刘光福被吓破了胆,颤抖着手拿起笔,在孙玉普的指点下,歪歪扭扭地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又按上了红色的手印。


    孙玉普收回笔录,脸上没有丝毫表情:“好了,带下去关起来,让他好好反省反省!”


    “公安同志,我冤枉啊!”刘光福还想解释,却被两名公安架着胳膊,直接拖了出去,任凭他如何哭喊,都没有人再理会。


    孙玉普拿着刘海中的新笔录和刘光福的认罪书,向所长做了汇报。


    既然“造谣者”已经认罪,受蒙蔽的“举报人”也交代清楚了,事情便有了定论。


    很快,易中海和刘海中被无罪释放。


    走出派出所的大门,刘海中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像是重活了一回。


    刘海中转过头,看着身旁的易中海,压低声音提醒道:“老易,说好的二百块钱,你可别忘了。”


    易中海瞥了他一眼,不动声色道:“放心,钱我早就准备好了。


    等会儿让你家老婆子去医院,我让一大妈把钱送过去。”


    说完,易中海便与刘海中分道扬镳,拐进了另一条胡同。


    他在一个角落里,将一百块钱交给了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孙玉普。


    孙玉普接过钱,手有些发抖,他不敢看易中海的眼睛,只是低低地说了一句“我妈的手术费够了”,便匆匆离去,背影里满是挣扎与无奈。


    当易中海和刘海中一前一后地回到四合院时,院里的住户们都炸开了锅。


    一个个探头探脑,议论纷纷,谁都没想到这两人这么快就安然无恙地回来了。


    易中海回到家,一大妈立刻迎了上来。


    “老易,你可算回来了!


    怎么样,没事吧?”


    易中海摇摇头,从床底下摸出一个布包,数出二百块钱递给一大妈:“你现在就去一趟刘家,把这钱给二大妈,一分都别少。”


    一大妈愣了片刻,但也没多问,拿着钱就匆匆出了门。


    易中海看着空了一大半的布包,心里一阵刺痛。


    为了摆平这件事,他前前后后花出去了三百多块,这可是他攒了大半辈子的积蓄,简直是在割他的肉。


    刘家。


    二大妈正激动地迎接着刘海中,又是端茶又是倒水。


    “老刘,你可算回来了,担心死我了!”二大妈揉了揉眼睛,“哎,怎么就你一个人?


    光福呢?


    不是说公安把他也带走了吗?”


    刘海中目光躲闪,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含糊其辞:“他……他有点事,晚点回来。”


    “行了,别问那么多了,赶紧去做饭,我肚子都饿扁了。”


    “哎,好,我马上去!”二大妈没有察觉到任何异常,高高兴兴地转身进了厨房。


    院子里,住户们的窃窃私语还在继续,大家都不是傻子,隐约猜到这俩老家伙能平安回来,恐怕是把刘光福给推进了坑里。


    易中海对这些议论充耳不闻,沉着脸直接回了自己家,关上了房门。


    后院,陆宁家。


    于莉端着一盘刚洗好的水果走进屋,脸上带着一丝惊讶。


    “陆宁,我刚才看见了,易中海和刘海中都回来了!”


    陆宁微微一笑,凭借着强大的精神力,院子里发生的一切都逃不过他的感知。


    “他们回来,刘光福被抓了,对吧?”


    “啊?


    你怎么知道?”于莉惊讶地张大嘴,“我也是刚听院里人说的,公安早上来把刘光福带走了。”


    陆宁咬了一口苹果,眼神一暗:“这还用猜吗?


    刘海中那个老东西,狠起来连亲儿子都能卖。


    上次为了撇清关系,把刘光天赶出家门,这次为了自己脱身,就把刘光福推出去当替罪羊。”


    “这……这也太狠心了吧?


    那可是他亲儿子啊!”于莉有些难以置信。


    陆宁冷笑一声:“所以说,刘海中只是蠢和坏。


    真正毒的,是易中海那条老毒蛇。


    这个计策,十有八九是他想出来的。”


    于莉皱了皱鼻子,还是有些不解:“可是,刘海中怎么会同意呢?


    那毕竟是他的儿子。”


    陆宁想了想,沉吟道:“能让刘海中这种自私自利的人卖儿子,无非就是两种可能。


    一是易中海抓住了他的什么把柄,逼他就范。


    二嘛,就是给了他无法拒绝的好处。”


    “我猜,第二种可能性更大。”


    陆宁眯起眼睛,陷入了沉思。


    “用钱收买吗?


    可易中海一个八级钳工,平时又抠门得要死,他哪来那么大一笔钱,能让刘海中狠下心来卖儿子呢?”


    这个问题,陆宁一时也想不明白。


    第二天,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了整个四合院。


    刘光福因为诬告陷害,被判了一年半,直接送去了少管所。


    这下,所有人都知道了,是刘海中为了自己脱身,硬生生把亲儿子推出去顶了罪。


    院子里顿时炸开了锅,震惊、鄙夷、唾骂,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


    “听说了吗?


    刘家老二被判了一年半!”


    “我的天爷,这刘海中也太狠心了吧?


    虎毒还不食子呢,他倒好,亲手把儿子送进去了。”


    “可不是嘛,这下好了,刘家两个儿子,一个刘光天被赶出去,一个刘光福进了少管所,都算是被‘改造’了,这爹当的,真是绝了!”


    院子里的议论声一浪高过一浪,句句都像刀子一样扎在二大妈心上。


    二大妈坐在自家门槛上,眼泪就没停过,拍着大腿哭嚎着,冲着屋里的刘海中喊道。


    “刘海中,你这个杀千刀的!


    你毁了光福一辈子啊!


    那可是你亲儿子,你怎么下得去手啊!”


    “你还有脸说我?”


    刘海中从屋里冲了出来,眼睛布满血丝,一脸狰狞地低吼:“还不是听了易中海那个老王八蛋的鬼话!


    为了保住我这个七级锻工的工作,为了这个家,我有什么办法?”


    二大妈哭得更凶了:“工作重要还是儿子重要?


    你现在工作保住了,儿子没了!


    我们刘家的脸也让你丢尽了!”


    刘海中烦躁地抓了抓头发,咬着牙道:“哭什么哭!


    我答应了,等光福出来,我花钱给他买个工位!


    肯定不会亏待他!”


    “买工位?


    他档案里有了污点,哪个厂子敢要?


    你这是把他往火坑里推啊!”


    院子里的住户们听着刘海中这番毫无悔意的辩解,更是指指点点,满脸的不屑。


    “到现在还不知错,真是没救了。”


    “就是,拿儿子当什么了?


    交易的筹码吗?”


    “这种人,离他家远点,省得哪天被他卖了都不知道。”


    刘家的名声,在这一天彻底烂了大街。


    事情很快就不再局限于四合院内部。


    整个南锣鼓巷,上到八十岁的老头,下到七八岁的顽童,都在传着刘海中的“光辉事迹”。


    先是嫉妒陆宁,伙同易中海排挤人家,不成想反被陆宁搞得灰头土脸。


    后来又不知廉耻地诬陷陆宁和于莉偷情,结果被抓了个现行。


    现在,更是做出了推亲儿子顶罪这种丧尽天良的事情。


    刘家的名声,算是彻底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