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但泡面可以

作品:《我,博士,地下室出道

    他挣扎了一个下午。在翻译软件、在线词典和满腔求生欲的辅助下,他终于把那篇“相对基础”的硕士论文看了个七七八八。结果就是,他知道了自己即将研究的东西,是一种把五六种金属元素像大乱炖一样熔在一起造出来的“钢铁侠战衣”材料,强度高,还耐磨。至于为什么会这样,论文里那些复杂的相图和衍射峰,在他看来,和庙里道士画的符没什么两样。


    就在林浩趴在桌上,开始认真思考“博士肄业后送外卖是否需要自备电瓶车”的时候,宿舍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了。


    “我靠,兄弟,你这是在用知识给自己砌坟吗?”一个阳光开朗的声音响起。


    林浩有气无力地抬起头,看见一个体型微胖、脸上挂着自来熟笑容的男生,正拖着一个同样巨大的行李箱站在门口。他穿着一件印着“Hello World”的T恤,浑身上下散发着一股乐天派的气息。


    “你好,我叫徐涛。你就是我未来五年的狱友,林浩吧?”胖子笑嘻嘻地伸出手。


    林浩看着他那充满活力的样子,再对比一下自己“生无可恋”的状态,感觉受到了二次伤害。他有气无力地握了握手:“你好,林浩。不是狱友,是难友。”


    “哈哈,差不多,差不多!”徐涛毫不客气地把行李箱往地上一扔,然后从包里掏出一包薯片和一瓶可乐,扔给林浩,“来,新生见面礼。看你这脸色,比我电脑蓝屏的时候还难看,咋了这是?被新导师下马威了?”


    林浩被他这种天生的亲和力感染,压抑了一下午的情绪终于找到了一个宣泄口。他把下午的经历添油加醋地说了一遍,特别强调了地下室的阴冷和导师的“仙风道骨”。


    徐涛听完,脸上露出了一个混合着同情和“果然如此”的复杂表情。他拆开薯片,自己先“咔嚓”吃了一片,然后才说:“兄弟,你这运气,也算是独一份了。不过你也别太悲观,至少你导师还在地球上,有事还能找得着人。”


    “怎么?你导师在外星球?”林浩开了个玩笑。


    “差不多,”徐涛一摊手,“人在美国西海岸,一年都见不到一次活的。我读了两年硕士,全靠跟师兄视频连线才活下来的。”


    “那你够惨的啊!”林浩瞬间感觉自己不是最倒霉的那个了。


    “惨?不不不。”徐涛得意地摇了摇手指,开始了他的科普,“你对咱们江北大学的生态还不够了解。我们学校的理工科,大大小小的课题组加起来上百个。像你们‘先进材料与能源国家重点实验室’,那是顶流,属于第一梯队,王院士和李教授他们,都是能上电视的大佬。我们组,就差远了。”


    “你们组是?”


    “我们是计算机学院下面一个叫‘智能感知与交互’的实验室,导师是个年轻教授,前几年被挖去硅谷一家大公司当首席科学家了。我们实验室,在学院里算第二梯队吧,经费不多,名气不大,但胜在自由。”徐涛说起自己的实验室,眉飞色舞,“我们导师虽然人在天边,但心系祖国科研事业。每周雷打不动,顶着时差给我们开跨洋视频组会。而且我们团队氛围巨好,有传承了快十年的代码库和技术文档,新人来了,照着文档敲一周,基本就能上手跑模型了。遇到问题,在群里吼一嗓子,甭管是师兄师姐还是已经毕业的大佬,分分钟就有好几个人出来帮你解答。我们虽然不天天‘卷’论文,但大家项目做得顺,心情好,毕业找工作都特抢手。”


    徐涛的描述,像一幅色彩鲜艳的美好画卷,与林浩自己那幅黑白默片形成了惨烈到令人发指的对比。人家的团队,是装备精良、配合默契的正规军;自己这边,就是一个光杆司令带着一个新兵蛋子,在地下室打游击。


    “那你还说我运气好?”林浩不服气。


    “因为你导师是陈默啊!”徐涛压低了声音,表情变得神秘起来,“陈默在我们江北大学,那可是个传说。”


    “传说?”


    “对,活着的传说。”徐涛化身“百晓生”,绘声绘色地科普起来,“据说,他本科时就是我们学校的头号学神,年年国奖。后来跟着王院士读博,博士期间就发了篇《Nature》的子刊,当时轰动一时。所有人都以为他会留校当个青年才俊,结果他跑去德国马普所做了博后。再后来……就不知道为什么了,前两年回来,就变得跟现在一样,孤僻得像个活在二进制世界里的人。有传言说,他在国外受了什么刺激;也有人说,他回来后因为某个项目跟李瑞阳教授起了冲突,被李教授穿了小鞋,直接打发到地下室啃最硬的骨头去了。”


    听完徐涛的科普,林浩脑海里浮现出陈默那张毫无波澜的脸,以及他墙上那片狂草般的公式。他现在有点相信了,那不是一个失败的模型,而是一头被囚禁在地下室的、暂时打盹的巨龙。


    徐涛看着林浩若有所思的样子,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所以啊,兄弟,你抱上的是一条真大腿,只不过这条大腿现在正被别人用石头压着。他自己不方便动,想让他手把手抱你飞,估计是没戏了。能不能自己顺着大腿爬上去,就看你的造化了。”


    夜深了,徐涛已经打开了他的笔记本电脑,戴上耳机,开始和他的代码“约会”,时不时还发出一两声找到bug后的窃笑,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林浩坐在自己的书桌前,看着那三篇论文,徐涛的话还在耳边回响。


    “靠自救”、“看造化”,这几个字像警钟一样敲打着他。他回想了一下自己那点可怜的学术背景和几乎为零的科研经验,再想想陈默那深不可测的学术水平。所谓的“顺着大腿往上爬”,对他来说,难度不亚于让他从地球徒手爬到月球。


    他内心那点刚刚燃起的、名为“兴奋”的小火苗,被一盆名为“现实”的冷水,浇了个透心凉。


    他彻底认清了自己和导师之间的差距,那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让他去理解陈默的世界,无异于让一只蚂蚁去理解宇宙的广阔。


    既然如此,挣扎还有什么意义?


    林浩内心的天平,在经历了一扬短暂而激烈的摇摆后,终于倒向了其中一端。他与自己和解了。


    他打开电脑,没有再看论文,而是熟练地打开浏览器,在搜索框里输入:“文献综令述模板下载”、“如何用AI快速润色英文摘要”、“博士生摸鱼指南”……他将好几个工具网站和论坛帖子,都加入了收藏夹。


    做完这一切,林浩长舒一口气,脸上露出了久违的、释然的笑容。


    既然无法成为屠龙的勇士,也无法与巨龙共舞,那就在龙的身边,找个安稳的角落,做一条快乐的咸鱼吧。


    他关上电脑,从行李箱里摸出一包红烧牛肉面,走到阳台,心满意足地泡了起来。氤氲的热气中,他看着窗外的万家灯火,做出了一个读博生涯中最重要的决定。


    从明天起,正式开启博士生涯的“咸鱼”模式。不求有功,但求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