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开一家店吧

作品:《七零随军怀孕就跑首长追妻火葬场

    又是一年暑假。


    济南的夏天,热浪滚滚。


    山东大学的校园里,学生们三三两两地聚在树荫下,讨论着假期的安排,


    言语间却多了一丝鲜活。


    不再是清一色的“响应号召,服务人民”。


    “我托我香港的亲戚,想办法给我带一块电子表,听说那边都流行这个。”


    “电子表算什么,我爸战友的儿子,


    从国外回来,戴着一副蛤蟆镜,就是电影《大西洋底来的人》那种大大的墨镜,可太时髦了。”


    林婉清推着自行车,从人群边走过,这些零碎的对话清晰地飘进她的耳朵。


    她的心,微微一动。


    时尚。


    这个在前世被她忽略了太久的词语。


    在这些年轻的面孔上,看到了对一成不变的灰、蓝、绿的厌倦,


    看到了对个性和与众不同的热切渴望。


    就连张丽和万秋实,这两个家庭条件优越的同学,


    最近也总在琢磨着去哪里能换一条更别致的尼龙表带。


    一个巨大的市场。


    这就是林婉清要的机遇。


    她的目光不再局限于书本和稿纸,而是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手表。


    墨镜。


    这两个在后世烂大街的物件,在此刻,却是身份、品味与财富的象征。


    接下来的几天,林婉清每天骑车去学校图书馆,却不再走最近的路。


    她绕着济南最繁华的市中心,一圈一圈地勘察着。


    泉城路,共青团路,经四路……


    国营百货大楼依旧是人流最密集的地方,


    但那里的商品十年如一日,售货员的表情也带着计划经济的僵硬。


    机会,不在那里。


    她的目光,最终锁定在经四路路口附近,不起眼的独门小院。


    那是一座青砖灰瓦的平房,带着小小的院子,


    地理位置却极好,正对着一个十字路口,南来北往的人都要从这里经过。


    最重要的是,这里是私人住宅。


    这意味着,有商量的余地。


    林婉清将自行车停在不远处的大槐树下,观察了好几天。


    住在这里的,是一对年过半百的老夫妻,姓周。


    老大爷腿脚似乎不太好,每天只在院子里晒晒太阳,


    老大娘则提着菜篮子进进出出,脸上总带着一抹愁容。


    她选了一个午后,太阳不那么毒辣的时候,


    整理了一下身上的白衬衫,走上前,轻轻叩响了那扇斑驳的木门。


    开门的是周大娘,她看着眼前的林婉清,眼神里充满了警惕。


    “姑娘,你找谁?”


    “大娘,您好。”


    林婉清露出了温和无害的笑容,声音清脆。


    “我不是来找人的,是想跟您和周大爷商量一件事。”


    她没有直接说要租房子开店,那个说法在1980年太过惊世骇俗。


    她换了一种更易于接受的方式。


    “我有个南方的亲戚,手很巧,会修表,也懂一些时髦的小玩意儿。


    他想来济南发展,服务一下泉城人民,但苦于没有落脚的地方。”


    林婉清的目光诚恳,语气不疾不徐。


    “我看了好几天,觉得您家这个位置特别好,就在路口,来往的人都能看见。


    我就想,能不能把您这临街的这间屋子租下来,让我那个亲戚开个小小的服务点。”


    周大娘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租房子?我们这是住家的,不租。”


    “大娘您先别急着拒绝。”


    林婉清不慌不忙,继续说道。


    “您看,只是租用临街这一间,您和周大爷还住在里屋,生活不受影响。


    而且,我们不是白租。”


    她顿了顿,抛出了自己的筹码。


    “每个月,我们给您三十块钱的租金。”


    “三十?”


    周大娘倒吸一口凉气,这个数字显然超出了她的想象。


    要知道,一个普通工人的月工资,也不过三十出头。


    她的脸上闪过意动,但很快又被愁云覆盖。


    “这……这不行的,这是投机倒把,要被抓的。”


    “大娘,您误会了。”


    林婉清耐心地解释。


    “我们不是投机倒把,现在政策开放了,国家也鼓励个体经营。


    修手表,换表带,这都是方便大家的好事。


    至于那些小玩意儿,也是正规渠道来的,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嘛。”


    她巧妙地把一切都往政策上靠。


    “而且,我那个亲戚脸皮薄,不好意思抛头露面。


    所以,店铺的名头,还得落在您二老身上。


    对外就说是您家开的,我们只在背后提供货品和技术,您二老就帮忙看看店,收收钱。”


    她看着周大娘,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


    “您二老是名正言顺的店主,我们是幕后老板,


    每个月除了三十块租金,店里盈利的钱,再分您一成。


    您看怎么样?”


    这番话,彻底击中了周大娘的软肋。


    既能拿到远超想象的租金,又不用担“投机倒把”的风险,甚至还能额外分红。


    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周大娘把林婉清请进了屋。


    屋里光线昏暗,一股淡淡的药味挥之不去。


    周大爷坐在藤椅上,听完林婉清的提议,沉默了许久,只用那双浑浊却精明的眼睛打量着她。


    “你一个女学生,哪来这么大的本事和门路?”


    “大爷,我只是个传话的。”


    林婉清微微一笑,将早已准备好的说辞和盘托出。


    “我那个亲戚,以前在南方给大领导开过车,见过世面,也攒了点关系。


    他不想一辈子给别人打工,就想自己做点小生意。


    我是他远房侄女,在济南上大学,他就托我先来探探路。”


    这个理由半真半假,林婉清将自己的学生证给两人看,林婉清的身份打消了对方的疑虑。


    最终,周大爷缓缓点了点头。


    “行,我们信你一次。”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林婉清和两人签了合同。


    林婉清当场就支付了三个月的租金,九十块钱。


    看着周大娘把那沓崭新的大团结小心翼翼地收起来,脸上的愁容都散去了大半,


    林婉清知道,自己赌对了。


    整个暑假,林婉清都忙的团团转。


    第一步,是改造店铺。


    她没有大动干戈,只是带着周大娘,把临街那间屋子彻底清扫了一遍。


    墙壁用石灰水重新粉刷,雪白雪白的,整个房间瞬间亮堂了起来。


    她又去木材厂,找老师傅定做了一排靠墙的木头货架,和一个正面镶着玻璃的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