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小村姑躺平日常(58)
作品:《咸鱼宿主在年代文中混吃混喝》 他们两个在吃喝上非常同频,都是舍得花钱饱肚子的主儿。
出来时正好碰见刘彩燕端着刚做好的饭菜回屋。
见着两人从房间出来,刘彩燕指了指厨房让他们吃啥自己做。
“妈”
周蓉蓉再次将自己拧成麻花,腆着脸笑嘻嘻地抱住刘彩燕手臂,说着要做面疙瘩给他们留。
刘彩燕摆手,“不用,你们自己弄吧。”
上次和老头子就吃了一顿,转天家里腊肉直接成了餐盘里的东西。
啥家庭架得住这么胡吃海塞?刘彩燕再也不掺和闺女伙食。
反正他们一家人明面上算半分家,除了上工期间需要合在一起吃饭,其他时候包括猫冬全是个人顾个人。
林清淮先前分粮时从大队买的那些粮食都从知青点搬到了他们屋里,平日想加餐什么的就自己弄,因为这事没少被大肚子的郑翠芬言语。
不过周蓉蓉一向不怎么惯着对方,两人掐架都是郑翠芬输多赢少(没赢过),每天吵吵还挺有人气。
周蓉蓉自己从屋里拿了些白面出来,又取出炼好的一小罐猪油,指使林清淮穿着雨披去后院菜地薅一把小葱和蒜苗,再掰些能放进去一起煮的白菜叶子和小黄瓜,总之有什么用什么,连腌制的咸肉块都不放过。
滋啦滋啦——
堂屋的铁锅发出声响,最后淹没在门外的滂沱大雨里。
周蓉蓉照着三嫂春绯下厨时的做派,自己有模学样,不管三七二十一,重油重盐之下的疙瘩汤意外的不错。
一人一盆,配着家里买回来的饼干,两口子吃了个肚滚溜圆,走不动路。
碗筷是林清淮挪腾着洗的,谁让饭菜是周蓉蓉做的,他们对家务活早有分工,毕竟单方面的退让妥协不利于婚姻稳定。
“林清淮,这几天公社小学和初中陆续放假,县城的高中也差不了几天,你自己到底咋想的?”
要不要当老师教书,她堂伯已经打算继续跑公社和那些领导死磕到底,非要将大队小学建起来不可。
到时候就不光是林清淮的事,所以他们要是有心思的话,得提前把名额占住。
林清淮:……
走后门这种事说的这么光明正大?不怕那些没门路的人家向上举报,让周大海这个大队长下台?
“嗐,你想啥呢?我是让你自己先准备复习,或者想一想其他的门路,比如出个主意让堂伯办这件事的时候能更顺利点。
只要你能在这件事上出力,到时给一个教师名额还不是手到擒来。”
乡下社会怎么啦,乡下社会才最需要人情世故,不会来事怎么在乡里乡间混。
林清淮听得一愣一愣,他发现在这些事情上面,周蓉蓉总是有着属于她自己的独特见解。
凑到周蓉蓉身边让人好好说说,平心而论,他还真想当老师。
就先前两三个月的劳作,他的身体直接黑瘦一圈,好在黑的地方很快捂白过来,但瘦的地方却不好养胖。
周蓉蓉曲着腿,抬抬手让林清淮坐在自己身边,她小声说起目前了解的消息,“公社领导们不同意在村里建小学,一是没钱支援,二是人手不够。”
因为公社小学的老师都能领工资,每个月还有粮票布票和日用品票。
常兴公社是一个大公社,下辖近八个生产大队。
南湾大队靠近常兴公社但反应最慢,其他偏远点的大队都已经建了小学,轮到南湾大队时公社资源紧张,只能一直拖着暂不处理。
林清淮眨了眨眼,“让大队出工分不就好了。”
很简单啊,教师不拿钱,只拿工分,暑假和农忙再下地上工。
周蓉蓉白了眼林清淮,“支书和会计他们都不同意。
公社给其他大队的老师都是发钱和各种票据,到了南湾大队就得自负盈亏,一点补贴都没有。”
这不就是偏心眼嘛,所以周大海每次跑去争取,不仅上面的领导往后推,就是村里的人也在拖后腿。
“这得看人怎么想,去公社读书肯定要书本费和学杂费,如果大队建小学,可以免除这些钱。
免费之后,再提到老师们的工资用工分代替,大部分村民都会同意。
至于其他不同意的,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
林清淮说完,不忘补充一句,“村里办小学的话,还可以适当地降低学生入学的年纪,以此来增加教师数量,还能帮村里的大人们看着孩子。
之前不总有孩子从山上或者田间地头摔下去的吗?等上了学,这些都可以交给老师处理。
工分本就是大队负责,只要村里人不反对,反正这点东西又不会影响村里分粮。”
林清淮还有几点没说,像下乡的知青们越来越多,他们真不是干活的料,偏偏大队也不能看着他们饿死。
可以将擅长的人放在合适的地方发光发热嘛。
林清淮觉得,哪怕让女知青们去照顾小孩子,都好过让她们下地种田。
两人如今不过是简单沟通,里面有些事情考虑的相对片面幼稚。
何况周大海他们当了这么久的领导,有些肯定也能想到。
“等雨停,我去找妈商量商量,咱们组织组织语言去堂伯家里。”
有什么话当面说比较好,而且周蓉蓉也不知道周大海那边的进展到底怎么样。
如果周大海已经拿下公社领导,那他们只能老老实实准备考试或者通过村里其他方面的选举来当这个教师。
…………
这场雨淅淅沥沥地下了两天。
等大家出门时,种在田间地头的作物已然换新。
周蓉蓉找了个机会和刘彩燕说起大队小学的事。
刘彩燕低头想了想一阵儿,让她和林清淮等晚上随自己过去。
“妈,不给我堂伯带点啥?”比如家里的旱烟和几瓶没开封的酒。
刘彩燕摆手,“不用,你们不是去提意见的吗?”提意见还要送礼的话,周大海这大队长也干不长久。
周蓉蓉搓搓手心,“也不知道堂伯愿不愿意听。”
“这有啥的,”刘彩燕不当回事,“村子家家户户的孩子这么多,小年轻们还要年年结婚年年生,他不快点建起来,总不能让大队出人送孩子们去公社上学读书吧。”
乡下人家不是不知道读书有用,这不纯粹是距离远又费钱,舍不得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