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小村姑躺平日常(59)
作品:《咸鱼宿主在年代文中混吃混喝》 刘彩燕的话给了周蓉蓉信心,她扭头和林清淮商量一通,两人都觉得去试一试又不吃亏。
何况工作就得靠自己争取,不然光等着天上掉馅饼,迟早饿死!
趁着晚上吃完饭,刘彩燕带着周蓉蓉和林清淮出门。
周大海一家住在南湾村的村中间,隔壁挨着支书袁福强一家,这就导致两人有啥事都能及时商量。
像周蓉蓉和林清淮提的大队小学,袁福强先前还挺支持,但得知公社的态度和无赖行为之后,就变得有些暧昧。
“呸,肯定是不合他意,家里有姑娘就想着能吃公家粮,”结果南湾大队没赶上这茬好处,袁福强更不乐意往外掏东西。
刘彩燕是老江湖,她和南湾村这些人做了几十年的邻居,有啥不知道的。
袁福强年轻时候就是出了名的鬼祟,擅长钻营溜须,能当上大队支书也有这方面的本事。
刘彩燕路上和周蓉蓉两人科普袁福强做过的事,整体而言,人还算有点底线,但不多。
“大队小学的事到时有啥说啥,你们堂伯当兵出身,丁是丁,卯是卯。
真能办成,少不了你们的好,大队其他人,老刘头喜欢装傻充愣,于淑娟一般不发表啥看法,剩下都不是咱们南湾村人,”就是得罪了能咋地,根本管不到他们。
刘彩燕说到这里还有些唏嘘,当初整个村子改制,所有人都被叫到大队门口举手表决,要不是周大河平日老实巴交关键时刻又被人狠狠坑了一把,那于淑娟的位置她也能坐上去。
于淑娟就是妇女主任的名字,老家在槽沟子村,嫁过来之后靠着自己泼辣爽利的性子成功当选。
刘彩燕表情愤愤,因为她年轻时比于淑娟更利索会来事,可惜没那个运气,要不然今儿个咋能这么麻烦,早就找机会蹿腾周大海去公社一哭二闹三上吊了。
周蓉蓉和林清淮跟在亲妈身后,走了差不多有十分钟的路,总算看见了周大海家的房子。
没等三人靠近,前面院子就爆发出激烈争吵。
周蓉蓉下意识地探出脑袋,被刘彩燕抬手拍了回去,“做贼似的,咱光明正大过来走亲戚,你怕啥?”
周蓉蓉:……这不是听八卦习惯了!
林清淮抬手扯了扯周蓉蓉衣摆,“站妈后面。”
周蓉蓉哦的一声,随后麻利地站到刘彩燕身后。
林清淮被挤的一个踉跄,整个人忍不住往前扑。
林清淮:……
“快快快,咱们到了,都理理头发,进门别说话。”
刘彩燕压低声音催两个糟心孩子,幸亏还没给自己添个小的,不然这日子咋过?
咚咚咚——咚咚咚————
“大哥,大嫂”
刘彩燕扯嗓子喊了一声,不等里面回话就从大门进去。
“大嫂,忙着呢?”
周大海的媳妇李红站在院子里浇地,担来的水桶倒了一半。
“弟妹啊,快进来坐,是找大河吧,他和我家那口子都在堂屋待着呢。”
李红随手指了指屋里,自己笑着又和刘彩燕聊上几句。
刘彩燕像真来找周大河似的,半点不着急,就这么站在院里和李红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闲话,有些是东家长李家短,有些是小道八卦。
周蓉蓉和林清淮纯粹当摆件,两人杵在刘彩燕身后cos门神,吓了李红的儿媳妇翁婷一跳。
刘彩燕趁势打住话茬,不好意思地和李红摆摆手,“家里忙着给他们盖房子,有事要和大河商量一下。”
李红闻言哦的一声,连连跺跺脚让刘彩燕别磨蹭,快点去喊周大河,“家里的年轻娃子咋能知道怎么盖合适,还得老人帮忙盯着。”
“可不是,今儿也不知道咋,出门就没回去,”刘彩燕拍了拍大腿,扭头让周蓉蓉和林清淮在原地等她,而她自己表示去去就回。
周蓉蓉:……
她亲爱的老母亲,可知道他们三个过来的目的?不是真找她爸的呀。
默默抬头和林清淮对视一眼,两人对此皆是不解。不过要相信她妈的做事原则,肯定不会欺骗他们的感情。
果然,没在院里和堂伯母聊多久,周蓉蓉就听刘彩燕笑着喊林清淮。
“小林,快过来一趟,你堂伯想找你问点事。”
刘彩艳笑呵呵地招招手,压根没提周蓉蓉名字。
嗯?
自己就这么被丢下了?
林清淮抬手扫了扫衣服,笑着应了刘彩燕一声妈,又对李红喊了声婶子,才和周蓉蓉说“等我回来。”
听了个正着的翁婷捂着嘴笑,“呦,小林舍不得蓉妹子啊。”
真是新婚燕尔的小年轻,她当年和大壮结婚是这样,可惜如今孩子都生了一串,夫妻两人再没红脸的时候。
周蓉蓉闻言抿唇笑了笑,心说嫂子肯定误会了,林清淮让她等是知道自己耐不住性子,等他回来说八卦呢。
李红招呼翁婷过来帮忙,家里菜地可不能不浇,哪怕前两天才刚下过一场雨。
屋里,林清淮被刘彩燕喊进去后就看见一群人围坐在堂屋饭桌前,旱烟袋子抽的到处都是,味道呛得人忍不住后退好几步。
“咳咳,咳咳咳”
林清淮捂嘴咳了几声,拧眉走到刘彩艳跟前站定。
目光看向坐在饭桌中央的周大河,林清淮声音嗡嗡,“堂伯”
周大海闻言欸了一声,“小林啊,堂伯想问问你。
拿你们知青来说,每天八个工分能填饱肚子不?”
林清淮思索片刻,非常认真地点点头又摇摇头,“堂伯,要是我们自己肯定是够吃的,女知青普遍饭量小,差不多一天六个工分就够用。
可知青里也有一堆结婚生了娃,壮劳力一天八个工分”
后面话没说完,但其他人都懂,这点工分拿去养家糊口根本不够用。
周大海抬起眼皮扫搭一圈,“小林就是知青出身,自己也在南湾大队待了一年,他说话肯定比你们可信。
咱们给大队小学找老师,主要面向的就是这些知青。
既解决了知青们的吃饭问题,又能让队里孩子有地方去,有人看着,还能学知识。
咋滴?这不挺好?干啥不同意?你们有更不错的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