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谈判
作品:《铁骑签到系统:开局砍翻蛮族王》 次日清晨,边城城门缓缓开启。
张文远与冯保在一队精锐骑兵的护卫下,向着蛮族大营方向行进。
李震亲自率军在后压阵,以防不测。
蛮族大营前,阿速干早已摆开阵势,数千蛮族骑兵分列两侧,中间留出一条通道,直通中军大帐。
气氛肃杀,剑拔弩张。
张文远面色不变,从容下马,冯保则皱皱眉头,尖声道:“好大的排场,这是要给我们下马威不成?”
“冯公公慎言。”张文远低声道,“蛮族重面子,我们既来谈判,当以礼相待。”
众人行至大帐前,阿速干端坐帐中,并未起身相迎。
陈洛被两名蛮族武士押着站在一旁,略显疲态。
“汉使远道而来,有什么指教?”阿速干开口,语气冷淡。
张文远拱手说道:“大首领,别来无恙。边城之事,实在是因贵部南下而起。如今乌维王子在我方手中,如若继续战争,双方各有损伤,不如各退一步,化干戈为玉帛。”
阿速干冷笑:“化干戈为玉帛?说得轻巧!我儿被擒,粮草被焚,此仇岂能轻描淡写抹去?”
冯保此时开口,声音尖细:“大首领,咱家奉天子之命前来,是为化解干戈,不是为了争论个是非,追究谁的责任。若大首领执意要战,我朝有百万雄师枕戈待旦,随时可北上。只是恐怕,到时候贵部的损失就不止眼下这些了。”
帐内气氛剑拔弩张。阿速干面色阴沉,手按刀柄,像是要发作一般。
一旁的陈洛见此,开口说道:“大首领,可否容我一言?”
阿速干眯起眼睛:“小小人质,有何话说?”
陈洛不卑不亢:“大首领生气的,是我部擒拿乌维王子、焚毁了粮草火石等物资。但也请大首领细想,若不是贵部先犯我边城、伤我军民,又怎么会生来这些事端?今日两位大人亲临,足见朝廷诚意。大首领若为一时意气,拒绝和谈,不仅乌维王子性命难保,贵部数万勇士亦将陷入苦战,这怎么是有韬略的首领会做的事情呢?”
阿速干沉默片刻,一拍桌子:“伶牙俐齿!不要只会动嘴皮子,让我听听,朝廷有何诚意?”
张文远接过话头:“若大首领愿退兵三十里,开放边市可议。朝廷可提供粮食布匹交易,助贵部度过严冬。”
“仅此而已?”阿速干冷笑,“我要边城以西三百里草场,作为赔偿。”
冯保尖声反对:“荒谬!我朝疆土,岂能这般轻易割让?”
谈判陷入僵局。
又一番拉扯后。阿速干依旧态度强硬,寸步不让。张文远、冯保同样坚持底线,不肯妥协。
就在双方争执不下时,帐外传来骚动。
一名蛮族将领匆匆入帐,在阿速干耳边低语。
阿速干脸色诧异,随即恢复平静。这一反应,被陈洛捕捉到。
在敌营的这几天,陈洛也没顾上闲着,每日坚持签到,零零散散地获取了一些有关蛮族的情报。
陈洛心下有了计较,开口自信说道:“大首领,可是北方部落有变?”
阿速干面色阴晴不定,厉声道:“你如何得知?”
陈洛从容道:“乌维王子曾言,贵部南下,是因白灾严重。可是草原各部,素来是各自为政,大首领倾巢而出,后方难免空虚。若此时有部落趁机作乱,哼哼!”
他没有把话说完,但意思已经很明显。
阿速干面色愈发难看,显然,他被说中了心事。
张文远见状,立即抓住机会:“大首领,与其在此僵持,不如各退一步。朝廷可提供过冬物资交易,助大首领稳定后方。待来年春暖花开,再议边市不迟。”
冯保也缓和语气:“大首领是聪明人,当知进退。若此时退兵,既可保全实力,又能得大批朝廷物资交易,何乐不为?”
阿速干沉默良久,终于长叹一声:“罢了!就依你们所言。但我有三个条件:第一,立即释放乌维;第二,十日内交付粮食五千石,布匹千匹;第三,来年春,边市必须重开。”
张文远与冯保交换眼色,点了头:“可。但大首领需立即退兵三十里,并保证一年内不再犯边。”
协议达成,阿速干下令设宴款待汉使。
宴席上,冯保特意坐在陈洛身边,低声道:“陈曲长,今日多亏你机警,否则此次谈判,恐难成功。”
陈洛谦逊道:“公公过奖,末将只是尽本分而已。”
冯保意味深长地看着他:“年轻人,有勇有谋是好事。跟你说句心里话,朝堂之上,光有本事还不够。你今日锋芒太露,必定引起不少人的注意。回去后,要好自为之。”
陈洛心中凛然,明白冯保这是在提醒他。
他正要道谢,冯保已起身向阿速干敬酒,谈笑风生,仿佛刚才的对话从未发生。
三日后,蛮族大军开始北撤。
乌维被释放,临行前还特意找到陈洛,赠他一把镶嵌宝石的匕首:“陈曲长,你是我见过最勇敢的汉人。我是不主张开战的,多亏了你!此刀赠你,望有朝一日,我们能在和平中把酒言欢。”
陈洛收下匕首,拱手郑重道:“但愿如此。”
蛮族退兵后,张文远和冯保在边城停留数日,详细了解了战事经过。张文远对陈洛颇为赏识,多次与他长谈,询问边防策略。
离城前夜,张文远私下对陈洛说:“我回朝后,会向兵部举荐你。边城需要你这样的将领。”
冯保则更直接:“陈洛,咱家看你是个可造之才。朝中如今局势复杂,郡守府那边不会善罢甘休。你好自为之,若有难处,可来信至京城冯府。”
两位朝廷重臣对陈洛青眼有加,他也不是不识抬举的人,承诺一定将边城守好。
一个月后,朝廷诏书抵达:李震升任北境都督府参军,陈洛擢升为校尉,领边城副将职,暂代城防总责。原郡守因“供给不力”被革职查办。
……
一个月后的边城,虽已入冬,仍然难得地显露出几分生机。
蛮族北撤,压在城头半年多的战云终于散去,百姓们纷纷地走出家门,重整家园。
这日清晨,一队风尘仆仆的驿使驰入边城,为首的官员手持黄绫诏书,在都尉府前高呼:
“圣旨到——边城众将接旨!”
李震率陈洛、周式等将领整齐跪拜。
诏书中,朝廷对边城守军大加褒奖,擢升李震为北境都督府参军,三日内赴任。陈洛破格晋升为校尉,领边城副将职,暂代城防总责。赵三、狗子、王奎等有功将士皆有封赏。原郡守因“供给不力、贻误军机”被革职查办,新任郡守不日到任。
宣读完毕,众将叩首谢恩。驿使又取出一封兵部密函,交给陈洛:“张侍郎特意嘱咐,要陈校尉亲启。”
送走驿使,李震拍着陈洛的肩膀,神色复杂:“陈洛,边城就交给你了。我三日后启程,这期间会把军务与你交接清楚。”
陈洛郑重行礼:“末将,定不负都尉重托。”
当夜,陈洛在灯下细读密函。
张文远在信中除了勉励之词,还透露了朝中一些动向:郡守被革职查办,与其勾结的朝中官员也受到申斥。冯保回京后对陈洛赞誉有加,旨在为他这样脚踏实地的将领铺路。并提醒陈洛,原郡守背后的政治势力可不会买陈洛的账,让他小心为上。
“看来,仗是打不完的。”陈洛轻叹一声,将密函在烛火上点燃。
次日,陈洛召集众将,开始着手边城的重建与整备。
他首先来到军械库,伤誉的老工匠欧冶早已等候多时。
见到陈洛,他激动地捧出一把寒光闪闪的陌刀:“校尉请看,按照祖上所传“金鸣宝刀”工艺,用上了校尉所供的多种原料,终于让这把宝刀得以重见天日。此刀比寻常陌刀更坚韧锋利,属下试过了,可连劈三层铁甲而不卷刃!”
陈洛接过陌刀,只觉入手沉实,刀身浮现出奇异的瑰丽纹路,赞道:“好刀!欧师傅辛苦了。从今日起,军械坊的事务,还要拜托您了,我需要您赶在寒冬前,为陌刀营人手打造一把这样的金鸣刀。”
听说又有这样能追求更高工艺境界的活儿干,欧冶激动得老脸通红:“属下领命!”
接着,陈洛着手整编各部人马。
常年征战,边城守军伤亡近半,亟需重新整编。
他将陌刀营扩编至五百人,由赵三、狗子、王奎各领一队。
周式所部与其他残部合并,组建新的步弓营。
同时从边城青壮中大批招募新兵,由老兵带着训练。
“校尉,蛮族虽退,但各部落分布情况复杂,不可不防。”赵三在军务会议上提醒道。他在审讯乌维期间,对蛮族内部情况了解颇深。
陈洛点头,命人挂起北境地图:“你说得对。据可靠消息,结合乌维所透露的,蛮族并非铁板一块。阿速干的部落是最大的,但还有兀术、秃麻、豁里等十几个大小部落。此次南下的主要是阿速干部,其他部落多持观望态度。”
狗子插话:“乌维那小子临走前,特意跟我提过他们部落没有巫师,那是什么意思?”
陈洛解释道:“蛮族各部,大多信奉萨满巫师,但阿速干部落例外。他们崇尚勇武,认为巫师是装神弄鬼。这也是尽管他们势大,但其他部落不太服他的原因之一。”
他顿了顿:“实事求是地看,蛮族内部矛盾不少。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分化瓦解,避免他们大举联合南下。”
……
除了军事整备,陈洛还大力推动边城的休养生息。他组织士兵帮助百姓修复房屋,开挖水井。开放了部分军粮赈济灾民。甚至亲自带队到白牙山狩猎,补充食物储备。
最让将士们意外的是,陈洛下令在城墙内开辟菜园,搭建温室,尝试在冬季种植蔬菜。
“校尉,这大冬天的种菜,能成吗?”王奎看着那些覆盖草帘的土框,满脸怀疑。
陈洛笑道:“我在一本古籍上看过,如此可保地温,白菜、萝卜等耐寒的作物,应该能长。边城被围时,我就深感粮草的重要性了,必须未雨绸缪。”
十日后的傍晚,边城飘起了今冬第一场雪。
都尉府内却温暖如春,原来,是一场庆功宴正在举行。
这是李震离任前的饯行宴,也是陈洛就任的庆祝宴。
大堂内灯火通明,炭火烧得正旺。李震坐主位,陈洛次之,以下依次是周式、其他屯长、赵三、狗子、王奎等中层将领。就连欧冶等有功的工匠、文吏,也都应邀出席。
酒过三巡,李震举杯起身:“诸位,李某在边城八年,历经大小七十余战,从未有如这半年来得凶险。幸得诸位同心协力,方能一次次化险为夷。这第一杯酒,敬战死的弟兄们!”说罢,他将酒洒在地上。
众人肃然静默,纷纷效仿。
第二杯酒,李震面向陈洛:“陈校尉,我走之后,边城就托付给你了。你年轻有为,胆识过人,必能守住这北境门户。”
陈洛举杯还礼:“都尉教诲,陈洛铭记于心。必竭尽全力,守土安民。”
“第三杯酒,敬边城全体将士、属吏、工匠、百姓!请!”
酒宴气氛渐渐热烈。
狗子几杯酒下肚,话多了起来:“要我说,这半年多来,最险的就是三哥单挑蛮将,还有出使孤身入敌营!好家伙,我当时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赵三也笑了笑:“若非校尉用计生擒乌维在前,我们又哪有上桌谈判的筹码。”
周式也感慨道:“说起来,郡守府那帮人着实可恨!若不是他们克扣粮饷、物资、药品,延误军需,我们何至于如此艰难。”
提到郡守府,气氛顿时有些微妙。新任郡守尚未到任,朝中的派系又十分复杂,谁也不知来的会是怎样的人物。
李震压低声音对陈洛道:“有件事要提醒你。据我在都督府的同僚透露,新任郡守是宰相门生,与冯公公不是一路人。你与冯公公有交情,恐会招来忌惮。”
陈洛眉头低了下来:“多谢都尉提醒。我一定会小心。”
这时,欧冶端着酒杯走来,满脸红光:“校尉,老夫敬你一杯!若非你重视军械改良,我们哪能造出克制蛮族的装备,又哪来的陌刀!”
陈洛与他碰杯,随即问道:“欧师傅,蛮族的火弹,你可研究出了什么门道?”
欧冶顿时来了精神:“正要向参军和校尉禀报!那火弹的爆炸之物,是一种特殊的黑石,遇撞击即爆。我试验多次,发现用湿泥包裹储存,可保安全。若能搞到更多这种黑石,或许可以为我们所用。”
陈洛眼前一亮:“此事交由你秘密研究,需要什么尽管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