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大封赏

作品:《边关悍卒:八极镇天下

    “臣,张墨,谨以玄牡,昭告皇天后土:赵齐无道,生灵涂炭,今顺天应人,扫清寰宇,定鼎中京,立国曰‘明’……当励精图治,匡扶社稷,使四海升平,万民安康……伏惟尚飨。”


    祭天文告读毕,燔柴升烟,钟鼓齐鸣,声震四野。坛下百官及围观军民,皆感肃然,纷纷跪拜。


    随后,仪式移驾太庙,祭告祖宗。完成这一系列庄严的仪式后,张墨返回皇宫正殿——被更名为“承天殿”的主殿。


    在承天殿内,张墨正式接受百官朝贺,颁布即位诏书,大赦天下,宣布改元“启泰”,寓意开启太平盛世。同时,追尊先祖,册封墨月为皇后,并立嫡长子为皇太子。


    至此,明朝正式建立,开启了历史的新篇章。张墨,也从北疆德亲王,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


    新朝初立,论功行赏,稳定人心,是重中之重。张墨在登基后不久,便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人事任命和爵位封赏,奠定了大明最初的权力格局。


    设立内阁,以墨江白为内阁首辅,总领政务。另设数名内阁大学士,协助处理机要。此举意在削弱丞相权力,加强皇权,同时提高决策效率。


    设立枢密院,总揽全国军事。铁横、周大彪、赵小七、马恒等主要将领皆授枢密使、副使之职,但实际兵权仍由皇帝直接控制,重大军事行动需皇帝批准。


    同时,对军队进行整编,确立卫所制度,分驻各地。


    加强都察院权力,赋予其风闻奏事、监察百官的职责,以防腐倡廉。


    影牙领导的“睚眦”正式转为直属于皇帝的秘密情报机构,更名为“锦衣卫”,负责对内监察、对外谍报。


    接下来便是重要爵位夫人封赏。


    张墨暂未封异姓王。他并非是不封异性王,而是他打算把异性王赏赐给将来平定越国的功臣。


    墨江白授“文正公”,铁横授“武威公”,周大彪授“镇西公”,赵小七授“靖南公”,马恒授“定东公”。此五人为最高爵位,世袭罔替,以示对开国元勋的尊崇。


    其余大小将领、有功文官,按功劳大小,分别授予侯、伯、子、男等爵位,并赏赐大量田宅金银。


    张墨将全国划分为多个行省,派遣总督、巡抚治理。原北疆故地、西齐故地、新占大越部分区域,皆纳入统一行政管理体系,推行明朝律法和新政。


    随即他大量起用有才能、愿归顺的原西齐、大越官员,以缓和矛盾,尽快恢复地方秩序。


    这一系列的安排,既酬谢了功臣,稳固了统治核心,又初步构建起一个高效、制衡的中央集权官僚体系,展现了晟太祖张墨卓越的政治手腕。


    定都金城,并更名为“中京”,是明朝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


    这意味着政治中心从北疆的云州转移到了中京。随之而来的,是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和城市建设。


    内阁、枢密院等中央机构陆续从云州迁往中京。


    大量北疆籍的官员、将领及其家眷也随之南迁。同时,为了充实京畿人口,张墨下令从人口稠密的地区迁移部分百姓至中京周边。


    工部开始规划中京的扩建工程。在原有皇宫的基础上进行修缮和扩建,使其更符合帝都气象。


    同时规划新的官署区、市坊、道路。整个中京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呈现出蓬勃的生机。


    定都中京,也带来了南北文化、习俗融合的问题。


    北疆来的官员士卒,作风较为粗犷直接;而中京原本的居民和来自南方的归附者,则相对文雅含蓄。初期难免有些摩擦和隔阂。


    张墨和墨月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以身作则,倡导简约务实的朝风,同时尊重各地的风俗习惯。


    朝廷举办的宴会、庆典,也注意兼顾南北特色。


    科举取士制度被提上日程,准备面向全国士子,无论南北,唯才是举。这些措施,逐步地促进着新朝内部的融合。


    云州作为北都,依然是北疆集团的精神象征和重要的军事、工业基地。张墨定期巡幸北都,以示不忘根本。这种“双都制”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各方利益。


    明朝建立,万象更新,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新气象。


    新法度推行,吏治在都察院的监督下得到初步整顿,效率远胜前朝。皇帝勤于政事,臣下不敢懈怠。


    轻徭薄赋,鼓励垦荒,兴修水利,沟通商路。尤其是丝绸之路的彻底畅通,带来了繁荣的对外贸易。


    军队经过整编,士气高昂,继续对南方大越保持高压态势,同时巩固西部边防。


    然而,盛世之下,亦有暗流涌动。


    虽然进行了封赏,但如何长期安置这些手握重兵、功高盖主的开国功臣,是一个潜在难题。尤其是像铁横这样性格直率的武将,能否适应太平年代的官僚生活?


    北疆旧部与新归附的官员之间,在权力分配、政治理念上存在微妙竞争。


    大越虽苟延残喘,但毕竟占据着富庶的江南半壁。彻底统一天下,仍需一场甚至数场硬仗。


    昆仑墟、蜀山剑宗乃至玄坤宗,这些超然势力如何看待这个新成立的明朝?他们是否会像干预张墨个人那样,干预这个新朝的命运?


    这些挑战,都需要明太祖张墨和他的统治集团去一一应对。


    登基大典的喧嚣逐渐平息,中京的日常政务走上轨道。


    张墨站在承天殿的高台上,望着眼前这座正在重生的城市和远方广袤的国土,心中充满了开创历史的豪情,也感受到了作为一国之君那沉甸甸的责任。


    他知道,建立王朝只是第一步,如何让这个王朝避免重蹈覆辙,长久地繁荣昌盛,实现他“再造乾坤”的理想,才是真正艰难的征程。


    云州城,北都,城西有一处戒备森严却又异常安静的宅院。这里高墙深院,与外界隔绝,正是软禁大越皇子赵琛之处。


    赵琛已在此度过了数载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