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真的吗?谢谢母后
作品:《边关悍卒:八极镇天下》 张朔的一席话,引来了部分寒门出身、更务实学子的赞同,但也让柳文渊等传统士子面露不豫。一场关于帝国未来方向的思想碰撞,在这小小的书院里激荡。
事后,张墨听闻此事,将张朔唤至书房。
“朔儿,今日辩论,你有主见,很好。”张墨看着日渐成熟的儿子,眼中既有赞许,也有审视:“但可知柳文渊等人为何担忧?”
张朔思索片刻:“他们怕格物兴起,动摇儒学根本,坏了千年来的规矩。”
“不错。”张墨点头:“改革如烹小鲜,火候急了,易生焦糊。你要记住,破旧立新,需有章法,要让人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而不能仅凭道理压人。
接下来,你跟着徐启院长,去格物院和将作局实地看看,看看新式水车如何灌溉农田,新式织机如何提升效率。有了实据,你的道理才能更有力量。”
张朔眼睛一亮:“儿臣明白了。”
与此同时,皇宫御花园内,皇女张璇正跟着一名从北疆来的女官学习骑马射箭。她继承了母亲墨月的部分武学天赋,身手矫健,不输男儿。
但练习结束后,张璇却显得有些闷闷不乐,对母亲墨月抱怨:“母后,为何哥哥可以去书院与天下才子辩论,学习治国之道,我却只能整日待在宫里,学些女红礼仪,顶多练练骑射?我也想知道格物院的新发现,想了解朝廷如何治理地方。”
墨月怜爱地抚摸着女儿的头发,眼中闪过复杂的神色。
她自身就是超越时代女性束缚的例子,深知女儿的心思:“璇儿,如今的规矩,女子确难如男子般抛头露面,参与外事。但规矩并非一成不变。”
她沉吟片刻,道:“你父皇欲开新政,移风易俗亦是其中一环。或许,我们可以先从宫内和勋贵之家做起。
明日,我与你父皇商议,可否在宫中开设一处‘内学堂’,请有学问的女官或品行端方的才女,为你和一些宗室、重臣之女讲授经史、算学,甚至浅显的格物常识。
虽不能如书院般开放,但至少能开阔眼界,明事理。”
张璇闻言,脸上顿时阴转晴:“真的吗?谢谢母后。”
数日后,一个规模不大、却意义非凡的“内学堂”在皇宫僻静处悄然开办。张墨对此表示了支持,认为“教化之功,不分男女,明理之女,方能相夫教子,滋养贤才”。
这微小的一步,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虽涟漪不大,却为这个新兴王朝的未来,埋下了一颗不一样的种子。张璇成为其中最勤奋的学生之一,她的视野和想法,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大明虽未过完全渡过云江,但云江以北的广袤土地已尽在掌握。如何治理好这片核心区域,是稳固根基的关键。
年轻官员周文是明算科出身,被破格提拔为云北重镇余州的知府。
他踌躇满志,到任后便大力推行新政:清丈田亩,推行“一条鞭法”简化税制,并引入格物院设计的新式曲辕犁,鼓励垦荒。
然而,新政触动了当地豪强地主的利益。
以当地大族赵家家主赵德为首的地头蛇,暗中勾结胥吏,阻挠清丈,还散布谣言,说新犁破坏地力,周文是“媚上邀功,祸害乡里”。
一日,一群被煽动的乡民围住了府衙,叫嚷着要周文滚出余州。场面一时十分紧张。
周文并未慌乱,他带着几名衙役,拿着丈量工具和账册,直接走到了赵德家最大的一块田产前。
“赵员外。”周文朗声道:“你说本官清丈不公,可否当着乡亲们的面,你我一同重新丈量此田?若本官有误,即刻上书请罪,若无误,又当如何?”
赵德骑虎难下,只得应允。结果丈量下来,与他隐瞒的数量相差甚远。
周文又请来老农,现场演示新式曲辕犁深耕的效果,并与旧犁对比。
事实胜于雄辩。乡民们眼见为实,纷纷指责赵德欺上瞒下。
周文趁机宣告:“陛下推行新政,是为均平赋税,减轻大家负担。
新式农具,是为让大家多打粮食,过上好日子。今后若有胥吏豪强再敢欺压良善,阻挠新政,本官定严惩不贷!”
此事迅速传开,周文凭借智慧和勇气,树立了威信,余州新政得以顺利推开。
消息传回中京,张墨对墨江白感叹:“看来,这新政能否落地,关键还得有一批像周文这样既懂新学、又有胆识的干吏啊。”
大明的疆域止步于云河,但连接南北的大运河却成了最繁忙的黄金水道。
南方的粮食、丝绸、瓷器,通过运河源源不断运往中京,而北方的皮毛、药材等也借此南下。运河沿岸,商贾云集,码头林立。
这一日,漕运巡检郭松,他原是在烽燧堡时就跟着张墨的老兵。
郭松在巡查时,发现一批准备运往南方的货物中,夹带着严禁出境的精铁和书籍。他立即扣下货物,扣押相关人员。
审讯得知,背后牵涉到中京一名颇有背景的皇商钱不多。此人仗着与墨家远亲有往来,平日行事张扬。
“老郭,这事儿水深啊,”副手悄悄劝道:“钱不多手眼通天,咱们小小巡检,何必得罪他?睁只眼闭只眼算了。”
郭松瞪了他一眼:“放屁,陛下严令,精铁、书籍不得南流,资敌之罪,岂能轻饶?我郭松在战场上没怕过死,还怕他一个奸商?”他坚持将案情上报。
此事很快惊动了锦衣卫指挥使影牙。
影牙亲自介入调查,发现钱不多不仅走私违禁品,还涉嫌向大越泄露大明边境布防的模糊情报。
张墨得知后,勃然大怒:“朕允南北通商,是为互利,非为资敌,此风断不可长。”
他下旨严办,钱不多被抄家问斩,相关涉案官员也被革职查办。同时,张墨进一步加强了对运河漕运,特别是边境口岸的监管,锦衣卫的暗探也更多地活跃在商旅之中。
运河依旧繁忙,但在平静的水面下,围绕着贸易、情报和安全的暗战,从未停止。大明在利用经济手段影响南方的同时,也牢牢把控着安全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