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你还有何话说?
作品:《边关悍卒:八极镇天下》 另一人愤愤接口:“那些管事的,心黑着呢。用的石头都是附近山上乱采的,根本不结实,听说上面拨下来的好石材,都被他们偷偷转卖啦。”
张朔在一旁听着,拳头不由自主地握紧,脸上露出愤怒之色。张墨用眼神示意他稍安勿躁。
这时,一阵呵斥声传来。只见一名工头模样的人,挥舞着皮鞭,驱赶着民夫们去上工:“都懒死吗?快起来干活,完不成进度,今晚都没饭吃。”
数日后,中京,锦衣卫衙门。
影牙向张墨汇报初步调查结果:“陛下,狼山段工程总负责人是工部郎中郑显贵,此人是前朝旧吏,留任后颇会钻营。
据查,他与其小舅子——负责石料采购的王扒皮勾结,将优质石材指标转卖给民间商贾,转而用廉价毛石替代,仅此一项,贪墨便不下五万两白银。
克扣工钱、口粮更是常态,民怨沸腾。”
“证据可确凿?”张墨问。
“已有部分账本副本、以及被克扣工钱民夫的画押证词。但核心账本及赃款流向,郑显贵藏得极深,且其府邸守卫森严,有江湖人士护卫,强攻恐有不便,也容易打草惊蛇。”
张墨沉吟片刻,道:“郑显贵不过小鱼,他背后定然还有人。继续深挖,盯紧他与工部乃至朝中其他官员的往来。核心账本朕自有办法。”
他所说的办法,是璇玑宗的弟子。璇玑道宗自有潜行匿迹、探查隐秘的玄妙手段。
三日后深夜,一道若有若无的影子悄无声息地潜入了守卫森严的郑府。不到一个时辰,影子带着几本厚厚的账册,悄然离开。
第二天,这些记录着详细贪污往来、甚至包括向上级“孝敬”记录的账本,便摆在了张墨的龙案上。铁证如山。
证据确凿,张墨不再犹豫。翌日大朝会,气氛格外凝重。
当百官奏事完毕,张墨并未像往常一样宣布退朝,而是冷冷地扫视全场,最后目光定格在工部队列中神色略显不安的郎中郑显贵身上。
“工部郎中,郑显贵。”张墨的声音不高,却如同寒冰,响彻大殿。
郑显贵浑身一颤,出列跪倒:“臣……臣在。”
“朕来问你,狼山段运河工程,进展如何?所用石料,可符合工部规制?民夫工钱口粮,可曾足额发放?”张墨一连三问,每一个问题都像重锤敲在郑显贵心上。
郑显贵强作镇定:“回陛下,工程进展顺利。石料皆按规制采购,民夫待遇亦按律发放。”
“哦?”张墨冷笑一声,抓起龙案上的几本账册,狠狠摔在地上:“那这些是什么?
你与王扒皮勾结,倒卖官石,克扣工粮,贪赃枉法,鱼肉百姓。账目在此,你还有何话说?”
账册散落,上面的字迹清晰可见。郑显贵顿时面如死灰,瘫软在地,磕头如捣蒜:“陛下饶命,陛下饶命,臣……臣一时糊涂啊。”
“一时糊涂?”张墨勃然大怒,霍然起身:“你这一时糊涂,贪墨的是筑堤的石头,喝的是民夫的血汗。
若运河决堤,水淹千里,这责任,你担得起吗?我大明立国之基,岂容尔等蛀虫啃噬?”
他目光如刀,扫过全场文武,许多官员都心惊胆战地低下头。
“传朕旨意。”张墨厉声道:“工部郎中郑显贵,贪腐工程款,罪证确凿,即刻革职抄家,交三法司会审,依《大明律》从严惩处,绝不姑息。
其同党王扒皮等一干人犯,立即锁拿,严查不贷。”
“工部侍郎周廷玉,负有失察之责,降级留用,罚俸一年,戴罪立功,全面核查所有在建工程。”
“着都察院、刑部、大理寺,即日起开展‘清吏治、惩贪腐’专项督察,凡有贪墨之行,无论官职大小,一经查实,严惩不贷。”
皇帝的雷霆之怒,让整个朝堂为之震颤。郑显贵被如狼似虎的侍卫拖了下去,他的哀嚎声久久回荡在殿外。
三法司会审进展极快,证据确凿,郑显贵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最终判决:主犯郑显贵、王扒皮贪墨数额巨大,影响恶劣,判处斩立决。
其余涉案吏员,根据情节轻重,或流放,或革职。
行刑之日,中京菜市口人山人海。张墨特意下令,允许百姓围观,以儆效尤。
郑显贵和王扒皮面如死灰,跪在刑台上。监斩官正是以刚正不阿著称的新任刑部侍郎。午时三刻,追魂炮响,鬼头刀落。
两颗贪官的人头落地,百姓们先是寂静,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
多年来,他们受够了贪官污吏的盘剥,今日亲眼见到皇帝陛下动真格严惩贪官,无不拍手称快。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全国。各级官员闻风丧胆,纷纷自查自纠,以往一些不甚规范的举动立刻收敛。官场风气为之一清。
处置了贪官,更重要的是善后。张墨下旨:
从抄没郑显贵家产中拨出专款,补偿被克扣工钱口粮的民夫,并改善其伙食。
狼山段已建堤坝,由工部派遣可靠官员和工匠,严格检测,不合格处全部推倒重建,所需费用由贪墨赃款支付。
表彰并破格提拔举报有功的工部主事赵德清。
事后,张墨与儿子张朔在御花园散步。
“朔儿,此次狼山案,你有何感悟?”张墨问道。
张朔认真回答:“儿臣感悟良多。其一,贪腐如毒瘤,侵蚀国本,必须用重典严惩。
其二,水至清则无鱼,但底线必须守住,尤其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工程,绝不容蛀虫插手。
其三,为君者,需有耳目,如锦衣卫,但也需兼听则明,如赵德这样的直臣,应予以保护重用。”
张墨满意地点点头:“说得很好。但还有一点,制度比人更可靠。今后需进一步完善工程审计、钱粮拨付的制度,让贪腐无处下手,这才是根本之道。”
通过这场雷霆万钧的反腐风暴,张墨不仅清除了吏治毒瘤,赢得了民心,更给儿子和满朝文武上了深刻的一课,彰显了新朝涤荡积弊、开创清明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