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冯坤老贼

作品:《边关悍卒:八极镇天下

    圣京城。


    昔日的皇宫,如今虽仍保持着几分气象,但门庭冷落,难掩衰败。


    悬挂的牌匾换成了“越王宫”,昭示着主人地位的变迁。王宫最深处的主院,药味浓郁,压抑的咳嗽声日夜不息。


    病榻之上,曾经的越国皇帝,如今的大明“江南国主”赵铎,已是形销骨立,面色蜡黄,眼窝深陷。


    沉重的打击和长期服用所谓“仙丹”带来的丹毒,彻底击垮了他的身心。


    太医们束手无策,只能用名贵药材勉强吊命。他时而清醒,时而昏聩,清醒时便抓着王世子赵瑾的手,含糊地叮嘱“守业艰难”、“勿信小人”。


    昏聩时则胡言乱语,时而惊呼“张墨来了”,时而咒骂冯坤等朝臣无能。


    王世子赵瑾守在榻前,面色忧虑,眼神中却带着一丝与其年龄不符的沉重。


    王宫内,王妃的哭声、侧妃的窃窃私语、太监宫女们小心翼翼的脚步,共同构成了一幅末世图景。


    国主病重,世子年幼,越王府的“小朝廷”暗流汹涌。权力真空的出现,使得各方势力蠢蠢欲动。


    核心人物,依旧是皇城司的指挥使冯坤。


    赵铎病重期间,许多对外文书、甚至部分内部事务,都由冯坤代为处理,权势不减反增。


    他深知自己与王世子及其舅父、礼司郎王佑安素来不睦,一旦赵瑾正式主事,自己必然失势。因此,他暗中积极布局。


    王世子赵瑾是名义上的合法继承者。但他手中无实权,尤其是缺乏军权支持,面对冯坤的步步紧逼,显得十分被动。


    赵瑾虽有心振作,但年纪尚轻,经验不足,主要依靠王佑安等少数文官出谋划策。


    外部,则是拥兵自重的各地守将和宗室。


    如镇守云江上游的靖江郡王赵虢,手握重兵,对临安局面虎视眈眈。


    还有镇守秦南的大将李长芳,态度暧昧,静观其变。这些地方实力派,对临安这个日渐衰弱的“中央”早已离心离德。


    深夜,冯坤的心腹密室。


    “义父,世子近日与王佑安密会频繁,恐对我不利啊。”冯坤的一名干儿子说道。


    冯坤阴冷一笑:“黄口小儿,能成甚事?王佑安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关键是京营和王府侍卫司,对了,孙霸那边怎么样了?”


    “孙将军已基本掌控了圣京城防,但侍卫司内仍有几个老家伙是忠于赵铎的,有些棘手。”


    “找个由头,把他们调开,或者……”冯坤比了个抹脖子的手势:“非常时期,当用非常手段。给靖江郡王的信送出去了吗?”


    “已用快船送出。信中按义父意思,陈说王世子懦弱,难当大任,请郡王速带精兵东下,‘共商大事’,稳定江南局势。”


    冯坤满意地点点头,眼中闪烁着野心:“只要赵虢的兵一到,这江南之地,是谁说了算,可就由不得赵瑾。”


    然而,他们的密谋并非毫无痕迹。王佑安通过安插在侍卫司的个别眼线,隐约察觉到了冯坤的异动和城防的异常调动。


    王佑安冒险秘密求见世子赵瑾。此时的赵瑾,被困在府邸深处,对外界消息所知甚少,充满不安。


    “世子殿下。”王佑安神色焦急:“冯坤老贼,封锁消息,勾结外将,恐有废立之心。


    近日侍卫司调动异常,圣京城防已在其掌控之下,臣担心国主一旦……他们就要对殿下不利啊。”


    赵瑾闻言,脸色煞白,声音颤抖:“舅父……这,这该如何是好?冯坤势大,侍卫司都在他手里,我们……我们岂不是任人宰割?”


    王佑安咬牙道:“为今之计,唯有冒险一试。臣设法联络城外忠于王室的旧部,再派人秘密前往秦南,寻求大将李长芳的支持。


    李将军虽观望,但素与冯坤不和,或可争取。殿下在府内,务必隐忍,装作不知,切不可与冯坤发生正面冲突,以免遭毒手。”


    然而,他们的会面还是被冯坤的耳目察觉。冯坤立刻以“世子需静养,勿受打扰”为名,加强了赵瑾住所的守卫,实则将其软禁。


    同时,罗织罪名,将王佑安投入王府私牢。


    赵瑾彻底成了孤家寡人,每日在恐惧中度日,深刻体会到了权力斗争的残酷。越王宫的天空,乌云密布,风雨欲来。


    上游,靖江郡王赵虢收到冯坤密信,心中狂喜。他立刻召集心腹:


    “天赐良机,冯坤邀本王入圣京‘主持大局’,正合我意。速速点齐兵马,以‘防备北明、稳定江南’为名,顺流东下。”


    谋士提醒:“王爷,冯坤反复无常,需防有诈。且北明张墨……”


    赵虢打断道:“顾不了那么多了,先入圣京,控制局面再说。”


    秦南,李长芳也收到了双方拉拢的信件。他老谋深算,吩咐手下:“回复冯坤,就说我军务繁忙,暂难分身;回复世子那边,就说本王定当恪尽职守,保境安民。”


    显然,他打算坐山观虎斗,待价而沽。


    越国境内的动荡,自然被北明锦衣卫和边境守军探知,迅速报往中京。


    紫宸殿内,张墨看着南方送来的急报,淡然一笑:“赵铎将死,孤儿寡母,权奸藩王,各怀鬼胎。这江南,已是煮熟的鸭子。”


    铁横等将领纷纷请战。


    张墨摆手:“不急。让他们先乱。传令边境:加强戒备,防止乱兵流窜或有人狗急跳墙北犯。


    严密监控各方动向,尤其是靖江郡王赵虢的进军路线和速度。加大对江南百姓的宣传,敞开边境,愿北归者,妥善安置。”


    他的策略清晰:静观其变,以逸待劳。


    越国内部斗得越狠,消耗越大,将来大明接收时阻力就越小,成本也越低。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当好那个最后的“黄雀”,同时争取江南民心。


    南方的混乱,预示着大明统一天下的最后一块拼图,即将以一种近乎自然崩塌的方式,落入掌中。


    张墨的目光,已经越过了眼前的乱局,开始规划如何治理这片富庶的鱼米之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