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 章 教诲
作品:《今天也在努力当人,嗷!》 “在就好。”
老皇帝指着牌子上的这四个字。
“记住了,以后不到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不能把这个金牌拿出来。
用多了,就不值钱了。
外祖父会给你留一批人,他们只要看见这个牌子,就会听你的话。
所以千万不能把金牌弄丢了,听到没有?”
“为什么要给我留人?”
虎妞妞没听明白。
“我家里人已经很多了,动物园里也有很多的员工,我不缺人。”
“那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
“这是能代替大老虎,保护小老虎长大的人。”
皇帝尽可能的把所有事安排好。
“你听话,好好的学文习武。以后哇…”
一老一少在屋里,说着一些只属于他们的小秘密。等把孩子哄好,让她能安心去上学以后。
太医令才轻手轻脚的走进来,一顿望闻问切之后,依旧只能沉默的跪地请罪。
“皇上,老臣无能。”
太医令跪在地上瑟瑟发抖。
确实无能。
明明皇上这病情只不过是风寒入体罢了,已经用了最好的药材来治,怎么也不该弄成现在这样油尽灯枯的局面才是。
这段时间整个太医院都提心吊胆,他这个太医令更是愁的两鬓斑白,可还是对皇帝越来越虚弱的身体束手无策。
好像是上天故意不给活路一样,该如何是好?毕竟医者只能治病,却不能治命啊!
“起来吧。”
老皇帝艰难的喘息了几声。
“又不是你的过错,朕不是那种喜欢迁怒无辜的性子。”
抬头看了一眼窗外天空,今日的阳光似乎极好,他很满意。
当初老国师行逆天之举强行扭转国运,摆祭台祭天祈福,乞求上苍怜悯。既然福已经求下来了,那作为祭品,自然也该乖乖的束手就擒。
可原来老国师一人殒命是不够的啊?
不过也能理解。
毕竟朕才是皇帝,想与上天换取国运避祸,那么不用帝王之气,又该用什么呢?
这个事实,早在自己无缘无故身体越来越虚弱的时候,就已经心里有数了。
只不过,还是有许多的放不下。只能祈求上苍再给最后一点面子,别这么快收走他这条性命才好。
“皇上,该喝药了。”
大总管端来药碗,小心的服侍主子喝下去。等皇帝略略缓过来一些精神气儿,才轻声吩咐道。
“去,今日宣林太师和永兴侯,叫太子快点过来。”
“喏。”
皇帝这几日总会在精神好一些的时候,宣召朝堂重臣面圣,询问太子处理朝政时的各种不妥之处,有时候也会把太子宣过来当面对峙。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在抓紧磨练储君处理国事的手段能力。
太子当然自己也知道,所以他才会对这份父子之情有所触动。不管以前怎么说,总归现在是为我殚精竭虑了。
“父皇,您好生歇一歇吧。”
待朝臣们告退了之后,太子放下奏折守在皇帝床前,亲手替老父亲端茶喂药。
皇帝脸色虚弱的看着儿子。
“太子,方才永兴侯说的事儿,你怎么看?”
“我不看!”
太子气的冷哼了一声。
“那老东西倚老卖老,居然还告状告到父皇的面前来了?
他是不是以为我这个太子面软好欺,觉得我不敢动他们这些勾连的世家?
呵,打错了算盘。
孤压根就不要脸!”
“你不要脸难道是什么值得夸赞的事儿吗?咳咳咳,”
皇帝被气的咳嗽了几声,可还是只能费心费力的继续教导。
“当初灾情来势汹汹,别说是外敌了,不少内贼也同样虎视眈眈。
确实是多亏了永兴侯牵头,才能压制住那些世家没有趁火打劫。
这是他的功。
而如今他教子不严,以致他儿子私底下在州府大肆圈地敛财。
这是他的过。
当功过不能相抵的时候,就得看为君者如何权衡利弊了。”
太子皱眉沉思片刻,最终还是坚持己见。
“我觉得我罚的他不冤,本来就是他不会教儿子。我要削他爵位怎么了?”
“削他的爵位当然可以,可是你做好接下来的应对之策了吗?要么按兵不动,要么一击必中。
老三,君威的意思就是不容人冒犯。你发下去的每一道圣旨,必须能保证把对方直接压制住。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如此,才能树立下君王威严。”
太子恍然大悟。
“怪不得方才林太师光站在这里不说话,永兴侯就不敢再说大话了,因为九牧林氏手底下也掌管着多条粮道!”
稍微一被点拨,就能想到更多。
“而林太师愿意站出来,一个是因为忠君,一个是因为他想与我换一个机会给他儿子铺路,是不是?”
“废话,要不然他是你爹呀?无缘无故的愿意抛家舍业来帮你立威?”
皇帝教儿子教的实在辛苦,死都不敢立马闭眼的那种,所以就忍不住想骂他。
“一朝天子一朝臣,满朝重臣没有一个傻子,谁会盲目的拽着九族性命来忠君?
你得做给他们看,让他们知道你值得效忠。杀鸡儆猴不为错,看你能不能用对地方。
治大国如烹小鲜,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但更多的是需要用心。
耐心,狠心,仁心。
这才是君王该拥有的东西。
不要太过小心眼冲动行事,要看见满朝文武,更要看见天下百姓。当所有人的性命全系在你一人之手,就更要懂得敬畏苍生。
雷霆手段菩萨心肠,这不单是一句诫言,亦是为君之道。”
皇帝一点点的教,把曾经教过皇长子的东西,现在全部教给皇三子。
好在周晟不是周昶,他真的更适合当一个皇帝。
“儿臣知道该怎么做了,多谢父皇教诲。”
国事说完,说家事。
“长乐那边暂时不用你管,朕会安排一些人手。当务之急是你必须管好你的几个孩,尤其是你的嫡长子!”
在老皇帝的心里,其实依旧是坚定的拥护嫡长子继承制。如果不是实在没办法,他真的不会走现在这一步。
“这段时间,你那几个儿子也日日来朕这里请安。朕看过了,宏哥儿还算稳妥,你要好生教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