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铁旗未立先闻鼓

作品:《曹操穿越宋江:从小吏到雄主

    天刚破晓,晨雾尚未散尽,一骑快马便如离弦之箭,卷着滚滚烟尘冲向二龙山大寨。


    马上骑士翻身滚落,连滚带爬地冲进议事厅,声音嘶哑而急促:“急报!济州府派出的百人侦骑,已潜至山外三十里,正分队散开,似在探查我等虚实!”


    “轰”的一声,议事厅内瞬间炸开了锅。


    花和尚鲁智深猛地一拍桌案,那厚实的木桌竟被他拍出一道清晰的裂纹。


    他豹眼圆睁,声如洪钟:“洒家等了三日,等的便是这群官府的杂碎!哥哥,给洒家三百人,这就下山去将他们脑袋拧下来当夜壶!”


    鲁智深身后,武松、刘唐等人亦是摩拳擦掌,战意勃发。


    这几日七寨联盟,气势正盛,官军的出现无异于一瓢滚油泼进了烈火之中。


    然而,居于首位的宋江却面沉如水,抬手虚按,一股无形的气场瞬间压下了满厅的躁动。


    “全军禁动。”他吐出四个字,声音不大,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哥哥?”鲁智深一愣,满腔怒火仿佛被当头浇了一盆冷水。


    宋江并未看他,而是转向角落里一名满身油污的壮汉:“王铁头,盟旗铸造得如何了?”


    那名叫王铁头的匠人头领连忙躬身道:“回盟主,旗杆主体已成,只是底座尚需一日一夜的功夫锤炼,方能稳固如山。”


    “好。”宋江点了点头,眼中精光一闪,“加速,我要在今夜看到盟旗的底座立上祭台。旗立之时,才是出兵之刻!”


    “哥哥,这……”青面兽杨志终于忍不住出列,他抱拳道,“敌已在眼前窥伺,我等兵强马壮,岂能闭门不出,任其放肆?这不合兵法,更会挫了兄弟们的锐气!”


    宋江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冷笑:“杨制使,官军此刻最想要的是什么?是看到我们七寨联盟仓促出兵,阵脚自乱。他们要的是混乱,我们偏要给他们秩序!让他们看,我们是如何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按部就班,立旗、分兵、整备!这,便是攻心之战。”


    话音落定,无人再敢质疑。


    宋江的目光,已经超越了眼前这百名侦骑,望向了更深远的济州府,甚至整个大宋的官场。


    议事厅外,另一场风波正在酝酿。


    后勤大帐前,韩伯龙正按照盟约,指挥手下将盐铁库中的兵器甲具分发给各山寨。


    七寨人马按序列前来领取,一片井然有序。


    然而,轮到桃花山时,却出了岔子。


    桃花山寨主“打虎将”邓龙,因山寨地处偏远,接到调度令后绕了远路,足足晚了半个时辰才带着人马赶到。


    “韩总管,我桃花山的物资呢?”邓龙擦着额头的汗,高声问道。


    韩伯龙面无表情地翻开名册,用笔一划,冷声道:“邓寨主,你逾期半个时辰。按盟规,凡调度迟滞者,物资减配三成,以儆效尤。你的人,领七成走吧。”


    “什么?!”邓龙的脸色瞬间铁青,他一把揪住韩伯龙的衣领,怒吼道:“韩伯龙!你算个什么东西?当初说好的平价配发,如今倒找起茬来!我桃花山路途最远,晚到片刻也是情有可原,凭什么罚我三成?”


    他身后的桃花山喽啰们“哗啦”一声拔出腰刀,将后勤帐围了个水泄不通。


    韩伯龙的手下也不甘示弱,纷纷举起长枪,双方剑拔弩张,气氛一触即发。


    “住手!”一声暴喝传来,鲁智深大步流星地赶到。


    他一把将两人分开,瞪着邓龙道:“邓兄弟,盟规是哥哥亲口所定,你我皆需遵守。韩总管也是按规矩办事,你这般动刀动枪,是想让外人看我等的笑话吗?”


    邓龙胸膛剧烈起伏,看着一脸公事公办的韩伯龙,又看了看周围其他山寨投来的异样目光,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


    他猛地一甩手,恨声道:“好!好一个盟规!我邓龙认了!”说罢,他带着手下领了那七成物资,头也不回地愤然离去,那怨毒的眼神,却在韩伯龙的背影上停留了许久。


    当夜,月上中天。


    二龙山主寨前的祭台上,火把熊熊,照得半边天际一片赤红。


    王铁头率领的匠人们通宵达旦,终于将重逾千斤的玄铁盟旗底座打造完成,并深深入土,浇筑焊死。


    旗杆尚未制备完全,宋江便命人取来一丈长的红布,悬于一根临时竖起的长杆顶端,权当盟旗。


    宋江亲率杨志、鲁智深等七寨头目,立于祭台之下。


    他手持火把,绕行祭台三圈,随后将火把高高举起,朗声道:“诸位兄弟!旗未全,心已齐!今日,我们立下的不是这块布,不是这根杆,而是我们七寨同心,共抗不公的信念!此信一立,天地共鉴!”


    话音未落,杨志“噗通”一声单膝跪地,声若惊雷:“盟主!官军侦骑仍在山外逡巡,视我等如无物!末将杨志,请命出击,取官军首级,为我联盟大旗,祭上第一份血礼!”


    “末将愿往!”鲁智深、武松、刘唐等人紧随其后,齐刷刷跪倒一片,请战之声响彻山谷。


    唯有桃花山寨主邓龙,站在人群的末尾,低着头,沉默不语。


    宋江的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杨志身上,缓缓点头:“好!我便允你此战!”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命令道:“但此战非是决战,而是亮剑!杨制使,你只可带本部二百精锐,限三日往返,剿杀游骑即可,断不可深入济州地界!鲁智深,你率领清风山、白虎山、燕顺、王英四寨兵马,于三十里外设伏接应。韩伯龙,调度粮草随行,确保万无一失!”


    部署完毕,宋江走到杨志面前,将一枚冰冷的铜制令牌交到他手中,眼神陡然变得凌厉如刀:“杨制使,记住,此战以震慑为主。若遇官军大队,即刻退兵,不得恋战!违令者,斩!”


    “末将遵命!”杨志紧紧握住铜令,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头顶,眼中燃起了熊熊烈火,转身大步而去。


    两日后的黄昏,杨志果然不负众望,率部凯旋。


    二百精锐几乎毫发无伤,却带回了三十七颗血淋淋的官军首级。


    庆功宴上,酒肉飘香,众将欢声雷动,高呼“盟主英明”、“杨制使神勇”。


    杨志将一颗颗首级献到祭台前,傲然道:“幸不辱命!我于二十里外‘鹰愁涧’设伏,将官军侦骑主力三百人诱入其中,斩首三十七级,余者溃散奔逃!”


    宋江抚掌大笑,亲自为杨志满上一碗酒,眼中满是赞许。


    然而,当他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那些首级时,眉头却几不可察地微微一皱。


    他发现,那些首级的脖颈处,刀口齐整划一,深入骨骼的角度都极为相似,几乎没有多余的挣扎伤痕。


    这绝非乱军混战中能造成的伤口,倒像是……俘虏被排成一列,挨个斩杀。


    他的心猛地一沉。


    他不动声色地召来一名亲兵,低声耳语了几句,那亲兵立刻领命而去。


    宋江端着酒碗,目光看似随意地在欢庆的众人中游走,最终,悄然落在了正与人高声划拳的邓龙身上。


    火光摇曳,映出邓龙涨红的脸庞。


    他的袖口,在举杯劝酒时微微上翻,露出了一小片尚未完全干透的墨迹。


    那墨迹色泽沉黑,隐隐散发着一股独特的松香——正是济州府衙门下发密报时,专用的特制松烟墨。


    刹那间,一股寒意从宋江的脚底直窜上天灵盖。


    宴席上的喧嚣,山寨中的欢呼,仿佛在这一刻都离他远去。


    他看着那座只立了旗座的祭台,看着那面在夜风中招摇的红布,眼神深邃如渊。


    真正的敌人,已经不在山外,而是就在这觥筹交错的庆功宴上。


    宋江端起酒碗,一饮而尽,辛辣的酒液如火线般烧过喉咙,却丝毫压不住心中翻涌的冰冷杀意。


    他的手指在油腻的桌案上轻轻一叩,发出一声沉闷的轻响,像是在为某个即将到来的决定,落下第一枚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