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伪诏来了,真命在哪
作品:《曹操穿越宋江:从小吏到雄主》 冰冷的晨雾中,梁山聚义厅外的空气凝重如铁。
杜迁昂首而立,身后十二名壮汉皆是晁盖旧部,神情肃穆,腰杆挺得笔直,仿佛十二尊沉默的石像。
他们手中高高举着一卷黄绢,晨光熹微,映照出卷轴上四个古朴的篆体大字——白龙遗诏。
“众家兄弟!”杜迁的声音洪亮,穿透薄雾,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昨夜三更,白龙滩的渔夫在河底打捞出一只千年石匣,内藏太祖皇帝梦中遗诏!诏书有言:‘后有郓城宋氏,代赵兴刘’!此乃天命所归,非人力可以违抗!”
一石激起千层浪。
闻讯赶来的众头领瞬间炸开了锅,议论声嗡嗡作响,汇成一股躁动的暗流。
“阿弥陀佛!”豹子头林冲身侧,花和尚鲁智深双手合十,声如洪钟,“洒家不懂什么弯弯绕绕,若真是上天旨意,叫宋公明哥哥坐那鸟位,俺便第一个拥护!”他的话语质朴,却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头领的心声。
“天命?”人群中,混世魔王樊瑞发出一声冷笑,他精通法术,对鬼神之事最是怀疑,“天命若真,何必藏在河泥里,非要等到半夜三更才让一个渔夫捞出来?这般鬼祟,倒像是哪个耗子在暗中打洞!”
话音未落,人群自动分开一条道路。
宋江身着一袭素色长袍,缓步而出。
他的脸上看不出喜怒,眼神平静得像一潭深水,仿佛眼前这场足以颠覆梁山根基的风波,不过是湖面的一丝涟串。
所有喧嚣在他出现的刹那,尽数平息。
他没有看任何人,目光径直落在杜迁手中的黄绢上。
杜迁迎上他的视线,心脏不自觉地一缩,但还是硬着头皮,双手将遗诏奉上。
宋江接过,指尖触及绢面,那是一种仿古的贡品丝绢,手感厚重。
他缓缓展开,诏书笔迹古拙,力透纸背,末尾的玉玺印文更是斑驳残缺,确有几分历经岁月侵蚀的模样。
他看得极慢,极细,似乎在研究每一个字的笔锋走向。
然而,就在他指尖轻抚过一个“宋”字时,动作倏然一顿。
他将诏书凑到鼻尖,轻轻一嗅。
一股极淡,却又无比清晰的松烟墨香钻入鼻腔。
新墨,尚未彻底干透。
宋江的面色依旧平静,他不动声色地将诏书平整地置于身旁的石案上,目光转向杜迁,声音温和地问道:“杜迁兄弟,辛苦了。这石匣,是谁最先发现的?”
杜迁心中一凛,却只能按预先的计划答道:“回哥哥,是一位名叫耿老道的云游方士。此人精通谶纬之术,夜观天象,说白龙滩有龙气升腾,这才指点渔夫下水打捞,寻得了这天命之物。”
“耿老道?”宋江微微颔首,“请他来见我。”
片刻之后,一个身形瘦小、山羊胡及胸的道士被带了进来,正是耿老道。
他一见这阵仗,腿肚子便有些发软,颤巍巍地跪倒在地,自称昨夜梦中受白龙指引,才勘破天机。
他说得神乎其神,唾沫横飞。
宋江静静地听着,直到他说完,才突然发问,声音不大,却如一道惊雷在耿老道耳边炸响:“你昨夜,可曾在济州城南的石灰窑里烧过青石?”
此言一出,耿老道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尽,变得惨白如纸。
他全身剧烈地一抖,仿佛被抽去了所有骨头,整个人瘫软在地,嘴唇哆嗦着,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满场头领,无不骇然。
谁也想不到,宋江竟会问出这么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而这问题,竟有如此威力!
当夜,军师吴用亲率一队心腹,突袭了耿老道在城外的居所。
一番搜查,果然在灶台的灰烬深处,挖出了半块尚未雕刻完成的石碑残坯。
残坯之上,赫然可见“代赵兴刘”四个字,其字体、笔锋,与那“白龙遗诏”上的字迹如出一辙。
除此之外,还有一叠用朱砂画就的符纸,上面写满了“紫微临凡”、“赤帝再世”之类的谶语。
铁证如山,耿老道在审讯之下,心理防线彻底崩溃,将一切和盘托出。
原来,这一切的幕后主使正是杜迁。
杜迁暗中资助,命他伪造天命凭证,其目的却并非真心要拥立宋江,而是要将他架在火上烤。
这是一场恶毒的阳谋——宋江若当众拒绝,便是违逆“天命”,失了人心;若欣然接受,则彻底背离了梁山“替天行道”的初心,沦为与赵宋官家无异的篡权之徒,必将引起内部分裂。
消息传回,众皆哗然,纷纷请命严惩杜迁及其党羽。
然而,宋江的决定再次出乎所有人意料。
三日之后,他非但没有惩罚杜迁,反而下令在白龙滩大兴土木,设下九层高的祭天法坛,召集梁山全军观礼。
是夜,月色如水,火把如林。
宋江手持那卷“白龙遗诏”,独自立于高台之巅,衣袂在湖风中猎猎作响。
他俯瞰着台下数万将士,目光如炬,朗声道:“天命若真,我宋江不敢推辞;天命若伪,亦是万千兄弟的民心所寄!”
声音远远传开,振聋发聩。
他话音刚落,便向一旁喝道:“周明远何在?”
神算子周明远立刻出列,登上法坛旁的观星台,高声宣布:“禀大都督,昨夜天象异变,紫微星斗移位,光华大盛,正落于我梁山水泊正中!”
“乐和何在?”
铁叫子乐和随即率领千人唱诗班,引吭高歌,一曲新编的《白龙颂》响彻云霄,歌词激昂,颂扬着天命所归的壮丽景象。
更令人瞠目结舌的还在后面。
一支快马从东方疾驰而来,为首的女将正是林昭雪。
她翻身下马,单膝跪地,高举着半块残破的石碑,声若金铃:“启禀大都督,末将奉命率轻骑突袭东京外围,于宋太祖永昌陵前,寻回失落多年的断碑!碑文有载:宋继赵统,天道昭然!”
那石碑,实则是石将军韩天寿连夜伪刻,做旧而成。
但在此时此景,无人会去质疑。
刹那间,万众沸腾!
就在群情最激昂的一刻,法坛四周,早已埋伏好的火器营同时点火。
只听一阵惊天动地的轰鸣,数十道炽热的火流冲天而起,在夜空中交织、盘旋,竟幻化出一条摇头摆尾、鳞甲毕现的巨大火龙!
“天火”巨龙腾空,将整个梁山水泊照得亮如白昼!
所有人都被这神迹般的一幕震撼得无以复加,纷纷跪倒在地,高呼“天命”。
混乱与狂热之中,杜迁脸色煞白,他没想到宋江竟能将一场骗局,演绎成如此宏大的天命盛典。
他不甘心,越众而出,正要嘶声揭露真相。
一道黑影如鬼魅般闪到他身侧,一只铁钳般的大手死死按住他的肩膀。
杜迁回头一看,正是行者武松。
武松此刻身披执法都统的玄铁甲,眼神冷冽如刀:“大都督尚未称帝,你便敢在祭天大典上咆哮生事,是为乱臣!给我跪下!”
一声爆喝,武松膝盖猛地一顶,杜迁双腿一软,重重地跪倒在地,再也说不出一个字。
全场瞬间鸦雀无声,只剩下火把燃烧的噼啪声。
宋江立于那漫天烈焰之前,缓缓举起旧日那面写着“替天行道”的杏黄大旗,亲手将其投入祭坛的火盆之中。
熊熊火焰瞬间吞噬了旗帜,火光映照着他的半边脸庞,阴晴莫测,宛如神魔。
一面崭新的帅旗,在旗杆上迎着夜风冉冉升起。
黑底金字,上书四个鎏金大字——天命惟新!
风起,旗展。
就在此时,远方一骑哨探飞驰而来,人未到,声先至:“急报!童贯余部勾结淮西王庆,已合兵一处,犯我济州边境!”
杀气瞬间冲散了祭典的狂热。
而那面被焚毁的杏黄大旗,尚有半片焦黑的残纸被风卷起,飘飘荡荡,落向幽深的湖心。
水波荡漾间,依稀可见其上残存的“代赵”二字,正缓缓沉入无边的黑暗之中。
白龙滩祭坛的烟火尚未完全熄灭,那混杂着草木与丝绢气息的灰烬,被猎猎湖风卷起,如一场诡异的黑雪,洋洋洒洒,飘向水泊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