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偶遇
作品:《边关悍卒:从校尉到开国太祖》 葬礼过后,云朔之地渐渐恢复了平静,冰雪消融,春意渐浓,田野间已有农人开始忙碌。
这一日清晨,许松换上一身普通文士的青色长衫,腰间只佩一柄寻常长剑,对正在院中练武的牛大山招了招手:“大山哥,随我出去走走。”
牛大山收起双锤,抹了把汗:“大帅要去哪?俺去叫亲兵队。”
“不必兴师动众。”许松摇头:“就你我二人,微服私访,看看百姓们过得如何。”
牛大山挠挠头:“那得换身衣裳,俺这身铠甲太扎眼。”
片刻后,一个魁梧壮汉穿着粗布短打,腰别短斧,活像个保镖护院,跟在许松身后出了节度使府后门。
云州城经过一个多月的重建,街道比战前更加整齐宽敞,水泥铺就的路面平整干净,两旁店铺林立,叫卖声此起彼伏。
“糖葫芦……又甜又脆的糖葫芦!”
“新到的江南丝绸,各位夫人小姐快来看看!”
“云州月报,最新一期的云州日报!大帅亲题‘忠烈千秋’四个大字!”
许松在一个报童面前停下,掏出一枚铜钱买了份报纸,只见头版赫然印着他为忠烈祠题字的新闻,旁边还配有阵亡将士名单。
这报纸乃是许松新弄出来的东西,按照他的规划,是想弄成周报甚至是日报的,不过如今云州条件有限,虽然他已经将改良的活字印刷术交给了匠作营,但是短时间内,还无法做到太好,只能先以月报的形式推广,后续再根据技术进行增刊。
“大帅的政策,百姓们都很拥护啊。”牛大山压低声音道。
许松点点头,目光扫过街上行人,百姓们虽然衣着朴素,但面色红润,步履从容,这两三个月的施政,起码云州这边已经有所成效,其他各州,想来也差不到哪里去。
转过一条街,前方突然传来一阵喧哗。
“你这奸商!竟敢拿发霉的粮食充好,坑害灾民!”一个清脆的女声怒斥道。
许松与牛大山对视一眼,快步上前,只见一家粮铺门前,一名十五六岁的少女正揪着掌柜的衣领,身旁还站着几个衣衫褴褛的灾民。
少女一袭鹅黄色襦裙,腰间悬剑,明眸皓齿,此刻却柳眉倒竖,英气逼人。
“姑娘冤枉啊!”掌柜满脸油汗:“这粮食是前几日下雨受了潮,小人正准备处理掉……”
“胡说!”少女一把夺过掌柜手中的账本:“这上面明明写着‘陈粮新卖,加价三成’!”
掌柜脸色大变,伸手就要抢夺:“还给我!”
少女身形一闪,掌柜扑了个空,差点摔倒,周围百姓哄笑起来。
“住手!”突然,几名衙役分开人群走了进来,为首的班头厉声喝道:“何人在此闹事?”
掌柜如见救星,连忙上前:“刘班头,这疯丫头在小的店里捣乱,还打人!”
少女气得俏脸通红:“你血口喷人!明明是你贩卖霉粮,坑害灾民!”
刘班头看了看少女,又看了看掌柜,忽然冷笑一声:“房小姐,您虽然是房大人的侄女,但也不能扰乱市场秩序啊,来人,把这几个闹事的带回衙门!”
几名衙役就要上前拿人,灾民们吓得瑟瑟发抖。
房筠筠杏眼一瞪,手腕一翻亮出一块玉牌:“刘班头,你可看清楚了!这是云州巡检司的巡查令,我奉巡检大人之命暗访民情,今日这事,你说该如何处置?”
刘班头顿时脸色煞白,膝盖一软差点跪倒。
巡查令,乃是许松新近颁布的一项政策,由巡检司对云朔之地有威望,有贤明之名的人进行考察,通过考核者,可先发放巡查令,有监察官员,检举不法之权,为期两年,若是表现良好者,两年后可授予官职。
巡查令持有者虽然没有执法权,但是却可以直接向节度使府检举不法,一旦被检举,无论是谁,都将受到节度使府的依法严惩。
“房、房小姐恕罪!”刘班头汗如雨下,转身就给了粮铺掌柜一个耳光:“好你个奸商,竟敢在灾民口粮上动手脚!来人,把他押回衙门,按大帅新颁的《商律》处置!”
掌柜瘫软在地,哭嚎道:“刘班头,您不能这样啊!上月给您的那二十两银子……”
“住口!”刘班头一脚踹过去,脸色铁青:“休要胡言乱语!”
房筠筠冷笑一声:“原来还有行贿受贿之事?刘班头,看来你得跟我去巡检司走一趟了。”
她转向围观的百姓,朗声道:“诸位乡亲,若有被此奸商坑害的,可到巡检司衙门作证。大帅有令,凡举报贪赃枉法者,查实后可得赃款三成作为赏银!”
百姓们闻言顿时沸腾起来,几个胆大的立即站出来指证。
房筠筠有条不紊地安排衙役记录证词,处置奸商,方才还耀武扬威的刘班头此刻如丧考妣,被两个衙役押着动弹不得。
许松在人群中看得暗暗点头,对牛大山低声道:“这房小姐倒是个能干的。”
牛大山咧嘴一笑:“大帅,这就是房永胜那个爱打抱不平的侄女,在云州城可有名了,听说她武艺不错,还跟着巡检司的人学过查案。”
这时,房筠筠似有所觉,目光朝许松这边扫来,许松不欲暴露身份,拉着牛大山退入人群。
转过街角,牛大山忍不住问:“大帅,咱们不去巡检司看看?”
许松摇摇头:“不必,巡检司是三哥负责,三哥办事向来稳妥,刚正不阿,我信得过。”
他顿了顿,嘴角微扬:“不过这个房小姐,倒是可以多留意,云州正需要这样敢作敢为的年轻人。”
两人继续前行,街边茶楼里传出说书人响亮的声音:“上回说到,许大帅亲率铁骑,夜袭叛军大营,那一杆银枪如蛟龙出海……”
春日的阳光洒在青石板路上,云州城的生机,正随着冰雪一同消融焕发。
在云州街头逡巡半日,许松又带着牛大山来到了一处大院门前,大院门头写着“少年营”三个字,这是许松命花姐专门建立的一处特殊的学堂,里面都是一些失去父母的孤儿,被花姐收留,请了先生教他们读书写字。
很明显,这是花姐为了给许松培养班底而建立的,也不仅仅是心善,想要救救这些可怜的孤儿。
许松站在少年营的院门外,隐约能听到里面传来朗朗读书声。他示意牛大山在门外等候,自己轻轻推门而入。
院内青砖铺地,几株新栽的桃树已吐出嫩芽。二十多个年纪不一的孩童整齐地坐在廊下,正跟着一位中年夫子诵读《千字文》,角落里,几个年长的孩子正蹲在地上,用树枝在沙盘上练习写字。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孩子们稚嫩的声音在春风中飘荡。
许松没有惊动他们,静静站在一株桃树下观察。忽然,他注意到廊柱旁有个约莫十岁的男孩,正偷偷在膝盖上摆弄几块小木片和细绳,似乎在组装什么。
夫子走到男孩身边,皱眉道:“李小川,又在开小差!”
男孩慌忙将木片藏到身后,小脸涨得通红:“先生,我、我在想您昨日说的‘杠杆之力''……”
夫子正要训斥,忽听身后传来一声轻咳,他转身看到许松,顿时大惊失色,正要行礼,许松连忙摆手制止。
“这位小朋友对机械感兴趣?”许松走到男孩面前蹲下,温和地问道。
李小川怯生生地点头,将手中的小玩意拿出来……那是一个简陋的杠杆模型,一头绑着小石子,一头系着绳子。
“我……我想做个能吊起水桶的装置,帮厨房的阿婆打水……”
许松眼睛一亮,接过模型端详:“想法很好,你看,如果把支点往这边移动,是不是更省力?”
他从怀中取出炭笔,在地上画起示意图。
周围的孩子们渐渐围拢过来,好奇地看着地上的图形。
许松趁机问道:“你们知道为什么船能浮在水上吗?”
孩子们面面相觑,有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怯生生地说:“因为……因为船是木头做的?”
“那为什么小石子会沉下去呢?”许松从地上捡起一块小石子,又拿来一片木屑:“同样是木头做的,为什么大船能浮,小木片也能浮?”
孩子们被问住了,连夫子也露出思索的神色。
许松笑着取出一张纸,折成小船形状放在水缸里:“关键在于排开水的重量……”
接下来的一个时辰,许松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实验,向孩子们讲解了浮力、杠杆等基本原理,孩子们听得入迷,连下课钟声响起都无人察觉。
“大帅懂得真多!”李小川眼睛发亮:“我以后也要造能飞的大船!”
许松摸摸他的头:“只要用心学习,这些都会实现的。从明天开始,我会安排专门的老师来教你们这些知识。”
离开少年营时,夕阳已西斜。牛大山迎上来,低声道:“大帅,花姐派人来寻,说是有要事相商。”
许松点点头,最后回望了一眼院内。
透过半开的门缝,他看到李小川正兴奋地向小伙伴们演示刚学会的原理,几个孩子围成一圈,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大山,这些孩子将会是云州未来的栋梁。”许松轻声道:“传我命令,从明日起扩建少年营,增设格物科,由匠作营最好的工匠轮流授课。”
牛大山挠挠头:“大帅,那些铁匠木匠能教什么?”
“教他们用双手创造奇迹。”许松微微一笑,转身走向节度使府。
春风拂过,带来远处孩童们欢快的笑声,与云州城新生的生机交织在一起。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许松每隔几日就会抽空去少年营,有时讲解基础的物理化学知识,有时则讲述外面的世界。
他让人制作了简易的显微镜,让孩子们观察水滴中的微生物,用磁铁和铜线演示电的产生,甚至搭建了一个小型蒸汽装置,展示动力转换的原理。
这些超越时代的科学知识,如同一粒粒种子,悄然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
而许松不知道的是,那个叫李小川的男孩,多年后真的造出了云州第一艘蒸汽动力战船,在统一天下的海战中立下赫赫战功。
三日后,少年营的院子里搭起了一个简易的木棚,棚下摆放着几张崭新的木桌,桌上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工具……木尺、铜线、磁石、滑轮、小齿轮,甚至还有几块打磨光滑的透明水晶片。
匠作营的老匠人王铁锤站在棚前,摸着花白的胡子,有些局促地看着眼前这群孩子。
他活了大半辈子,打铁造器不在话下,手艺更是顶尖的,他制造的火枪配件严丝合缝,从未出过任何偏差,可让他教一群娃娃"格物之理",却是头一遭。
“王师傅,您别紧张。”许松站在一旁,笑着鼓励道:“您只需把您平时做的东西拆解给他们看,告诉他们为什么这么设计就行。”
王铁锤深吸一口气,从桌上拿起一块木板,上面钉着几枚铁钉,又用细绳绑了一个小木块。
“娃娃们,看好了!”他用力一拉绳子,木块被吊了起来:“这叫‘滑轮’,省力!”
孩子们睁大眼睛,纷纷凑上前去摸。
李小川眼睛发亮,立刻问道:“王师傅,如果多加几个滑轮,连起来拉,是不是更省力?”
王铁锤一愣,随即哈哈大笑:“好小子,有悟性!”
许松满意地点点头,又走到另一张桌前,拿起一块磁石和一根铜线,轻轻一绕,铜线便悬在了磁石上方。
“这叫‘磁力''。”他轻轻拨动铜线,铜线便来回摆动:“如果转动磁石,铜线就会跟着转,若是做得精巧,甚至可以带动更大的轮子。”
孩子们发出惊叹声,纷纷围上来尝试,许松看着他们兴奋的样子,心中欣慰。
这些孩子,或许现在还不懂这些原理背后的深意,但总有一天,他们会成为推动云州变革的力量。
三月二十七日,云州第一所特殊学堂成立,许仁担任祭酒,学生以之前少年营的为主,又招收了不少云州百姓家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