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契丹勾连杜重威,三十万军齐卸甲

作品:《边关悍卒:从校尉到开国太祖

    果然,三日后,探马消息传来,契丹悍将萧翰率领轻骑突袭贝州,石重贵派遣大将皇甫遇率军支援,打退萧翰。


    滹沱河畔的战斗也已经结束,契丹人烧毁中渡桥,杜重威和张彦泽不得不转道去栾城,然而他们赶到的时候,栾城已经被从贝州撤回的萧翰占领。


    双方在栾城大战一场,萧翰因为先前攻打贝州,损兵折将,兵力不足,被杜重威打败,不得不后撤,然而在杜重威他们进入栾城城后,耶律德光率领的契丹主力随之赶到,将杜重威和张彦泽二十万大军围困在了栾城。


    杜重威多次突围,均被契丹人打退,损失惨重。


    同时,耶律德光又派萧翰率军五万,防备晋国禁卫军,派遣高模翰率军五万防备刘知远,他自己率领十万大军围困杜重威的二十万大军。


    “栾城只是一座小城,杜重威的二十万大军驻守,地形狭窄,无法施展,而且耶律德光已经切断了他们和外界的联系,粮草不足,内忧外困,杜重威完了。”


    朱英盯着沙盘上,写着栾城的模具说道。


    “完蛋倒未必,不过,投降倒是很有可能。”


    许松说道。


    栾城外,契丹大营,中军大帐。


    契丹大汗耶律德光正在与群臣议事。


    耶律德光是契丹开国大汗耶律阿保机的次子,耶律阿保机驾崩后,他得到母亲述律平的支持,取代他的大哥东丹王耶律倍,登上大汗之位,开始统治契丹。


    原时空的历史上,他在位期间“甫定多方,远近向化。建国号,备典章,至于厘庶政,阅名实,录囚徒,教耕织,配鳏寡。求直言之士,得郎君海思,即擢宣徽。”


    可以说是辽国的开国之君,更是让契丹的国土面积扩展数倍,真正的成为北方的霸主,压得中原抬不起头。


    此时这位有位的大汗脸上带着喜色,看向下方的群臣说道:“虽然贝州之战不利,但是如今成功将杜重威和张彦泽围在了栾城,萧翰,你也是立了功了……咳咳咳……”


    “大汗,保重身体,小臣只是尽了为臣本分。”


    萧翰急忙站出来说道。


    “韩德枢,你那边如何了?杜重威可有回复?”


    耶律德光摆了摆手,而后看向韩德枢问道。


    “回禀大汗,密信已经送进去了,杜重威并未答应,但是也未拒绝,此人野心甚大。”


    韩德枢回答道。


    “他可是提了什么要求?”


    耶律德光问道。


    “虽未明说,但是他的意思乃是想要效仿石敬塘旧事。”


    韩德枢微微一笑说道。


    “想做石敬塘?他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竟有如此野心。”


    一旁的一个身材魁梧的将领瓮声说道。


    “耶律解里将军,那杜重威乃是石敬塘的妹夫,在晋国位高权重,素有野心,只是以前没有机会,此次率军攻打我契丹,他手上的兵马数十万,便有了与我大契丹谈判的筹码,他这是待价而沽。”


    韩德枢平静地解释道。


    “待价而沽?如今栾城已经被我们围得水泄不通,他拿什么待价而沽?大汗,臣愿领兵,攻破栾城,生擒杜重威,献与大汗。”


    有一个身穿锦袍,内里趁着软甲的男子起身说道。


    “耶律阮,你还是好好地在大营里吧,杜重威不足畏惧,不过张彦泽却是不可小觑,耶律解里,你带领两万兵马,明天先攻打一天,给杜重威一点压力。”


    耶律德光看了一眼耶律倍,而后对耶律解里说道。


    耶律阮脸色一白,也没有敢再说话,只能默默退了回去。


    他是耶律倍的儿子,去年耶律德光南征战败,还曾联络契丹各部,想要逼迫耶律德光让位,此时耶律德光自然不会给他好脸色。


    “云州可有异动?”


    耶律德光又看向韩德枢问道。


    “回禀大汗,云朔那边没有任何动静,而且探马还查到他们的军都山大营这几日每日里都有大批酒水运入,晚上还有士兵狂欢喧闹声传出,云州当是无碍。”


    韩德枢回答道。


    “大汗,此事有些不对劲,那许松年纪虽然不大,但是心机深沉,用兵奇诡,老练狠辣,绝非那种得意忘形、骄傲自大之人,还需多加提防。”


    萧翰突然起身说道。


    “萧将军放心,当日我去云州之时,那许松的确用了不少手段麻痹我,不过我也不是少不更事的毛头小子,进入云州之时,就已经留下了不少暗探,这些暗探日夜监视云州和军都山大营,再加上刘知远在代北还留有两万大军,许松投鼠忌器,可以确定,许松并无出兵的打算。”


    韩德枢看向萧翰说道。


    “那就好,那许松能够在短短一年时间,就拉起一支如此可怕的军队,占领云朔之地,确实不可小觑,只可惜,他发明的那些火器我们未能得到,否则,对付晋国,何须如此麻烦。你这边还需加紧探查,若是能够得到配方,本汗定重赏。”


    耶律德光看向韩德枢说道。


    “微臣遵命。”


    韩德枢躬身说道。


    栾城,杜重威中军大营。


    滹沱河大战之后,杜重威和张彦泽率领大军退回栾城,击败萧翰,然而却也被耶律德光的主力大军围困在了栾城,如今已经过去十天了,晋军携带的粮草不足,此时几乎已经是落入弹尽粮绝的境地了。


    中军大帐之中,杜重威、张彦泽、景东洛和药元福等一干将领正在议事,一个身穿重甲,三十来岁的将领正祈求地看着杜重威等人。


    “将军,再不突围,我等就要全军覆没了。”


    将领名为王清,一身正气,焦急地看着四位统帅。


    “王将军啊,契丹人来势汹汹,不可莽撞,不可莽撞啊。”


    杜重威摆摆手,笑着说道,似乎并未因为断绝粮草而忧虑。


    “将军,王清愿率本部兵马突围,前去寻找援军,还请将军允许。”


    王清看向其他三人,三人也并无替他说话的意思,顿时心中大怒说道。


    他当然知道其他几人为何不提他说话,晋国朝廷已经是病入膏肓,贪官横行,党争激烈,他王清的夙愿就是做一个职业军人,北征契丹,夺回汉家故土,并未与他们同流合污,不是他们一党的,他们自然不会为他说话。


    “好好好,若是王将军能够带来援军,本帅当重赏。”


    其他三人不说话,杜重威却是笑着说道。


    王清脸色苍白,但是却义无反顾,行了个军礼,便离开帅帐,回到大营,集结本部兵马,趁着夜色杀出栾城。


    这一夜,栾城外杀声震天。


    王清率领本部两千骑兵,冲杀进入契丹大军之中,浴血奋战,奋勇杀敌,然而终究是寡不敌众,冲出栾城没多远,就被契丹骑兵围追堵截,全军覆没。


    而栾城上,杜重威等将领冷漠地看着这位心有热血的猛将在城外厮杀,却无一人出城救援。


    只是没有人知道,在王清全军覆没的滹沱河畔,有一队神秘人出现,把身受重伤的王清秘密带走,王清的职位并不高,所以契丹人只是歼灭了这两千骑兵,却并未对他这位主将太上心,只以为他是趁乱逃跑了。


    深夜,杜重威帐中,幕僚王绪偷偷进来。


    “大帅,契丹人回信了,契丹大汗耶律德光信中说,赵延寿威望素来浅薄,做不得中原的皇帝。如大帅果真能率军投降,将来中原的皇帝就一定是大帅。”


    王绪的声音很低,带着激动,若是杜重威当了皇帝,那他也是从龙之臣了,却未曾想过,耶律德光是何等人物,如今的契丹也不是十年前的契丹,十年前石敬塘能够成功,是因为契丹南下受阻,而今燕云十六州在手,虽然云朔之地丢失,但是耶律德光所想的,不再是立一个中原儿皇帝,而是自己当中原的皇帝。


    “好,太好了,张将军那边如何说?”


    杜重威大喜,又开口问道。


    “契丹大汗许诺,若是投降,张将军封王爵,张将军也同意了。并且与将军约定,明日上午中军议事,杀了景东洛和药元福,率军出城投降契丹。还有杨将军,亦可封为王爵。”


    王绪说道。


    “只是景东洛掌握十万大军,药元福手上也有五万大军,若是他们两人死了,是十几万大军只怕难以控制啊。”


    杜重威忧虑地说道。


    “大帅放心,张将军那边已经安排好了,属下这几日也秘密行动,已经策反了不少两军将领,只要两人一死,便可以掌控那十几万大军。”


    王绪微微一笑说道。


    “好,那就通知各军主将,明日上午中军大帐议事,安排好刀斧手,明日不愿随我等归附的,杀无赦。”


    杜重威命令道。


    第二日上午,中军大帐之中,各军主将都已经到齐,包括景东洛、药元福等人,除了在滹沱河之战深受重创的皇甫遇和符彦卿还在昏迷,无法到场。


    杜重威和张彦泽交换了一下眼神,而后看向众将士,尤其是看了一眼景东洛两人,说道:“诸位,如今我们被重重围困,昨日王清将军率领本部兵马突围,也已经全军覆没,契丹人军力太强大了,又有契丹大汗亲自坐镇,我们是打不过的。”


    “大帅这是何意?如此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


    景东洛目带讥讽,看着杜重威说道。


    药元福却是微微皱眉,看了一眼杜重威,又看了看张彦泽,还有杜重威身后的王绪,露出疑惑的神色。


    “呵呵呵,没什么意思,本帅这里有一件东西,需要诸位将士签字画押,有了这个东西,大家就都可以安全离开栾城,契丹人自然会放大家一马。”


    杜重威并未生气,而是笑着拿出一个东西说道,谁会跟一个死人制气。


    杜重威将手中的降表拿出,交给了张彦泽,张彦泽痛快地签上名字画了押,而后传给另一人。


    景东洛和药元福顿时脸色大变,景东洛抽出腰间的钢刀,指向签字的几人厉声道:“尔等竟要投敌?”


    “杜将军,陛下对你恩重如山,你竟要投降契丹鞑子?”


    药元福也是震惊不已,厉声喝道。


    由不得他们不震惊,要说晋帝最宠信的臣子是谁,晋国满朝上下谁不知道,那必然是杜重威。


    原时空的历史上,杜重威是石敬瑭的妹夫,是石重贵的姑父,一家人不说两家话,石敬瑭本人就对杜重威照顾有加,经常给他安排机会蹭军功。


    范延光叛乱,杜重威就从一个小小的禁军将领,火箭飞升,成为节度使、同平章事、侍卫亲军马步都指挥使,出将入相、统领禁军。后来,镇州安重荣叛乱,石敬瑭又安排杜重威刷资历,以功授其镇州成德军节度使。


    杜重威欺压百姓,私吞战利品和国库库银,引发了极大的朝议,大臣们纷纷弹劾杜重威贪污公款的违法行为,石敬瑭却睁一眼、闭一眼,直接置之不理。


    后来因为私吞军饷,欺压太甚,导致镇州兵变,杜重威不仅没有善加安抚,反而带着财物擅离职守,跑到汴梁寻求庇护。


    那个时候,晋辽两国仍处于战争状态,镇州位于两国边境,边陲重镇,事关重大,杜重威却擅自离开,抛弃战略重镇。


    这是死罪,朝中大臣纷纷上疏弹劾,要求严办。


    然而,石重贵却并未追究他的责任,反而在他献出“一支四千人的武装部队、十万斛粮食、二十万捆草料”的空头支票后,同意了杜重威移镇魏州,远离战场的请求。


    在这个时空,虽然有些事情还未发生,但是对于杜重威来说,石家两代皇帝,足以说得上是恩宠之极。


    景东洛和药元福被杀了,随他们一起被杀的,还有十余名忠于他们的将领,剩余的将领都在降表上签了字,画了押,和杜重威他们一起投降契丹。


    不过,杜重威和张彦泽他们并未彻底放心,因为景东洛和药元福的麾下,还有十多万大军,若是不能顺利安抚他们,只怕这栾城就要血流成河了。


    好在,他们提前收买了不少两军的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