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盐事

作品:《边关悍卒:从校尉到开国太祖

    造船工匠是一个大问题,但也不是不好解决,重金聘请,还是能够请到一些的,这件事许松交给了清吏司,很早就已经开始招募了,加上刘知远送来的工匠,也有会造船的,虽然这些工匠以前建造的都是民船商船,但是殊途同归,钻研一下,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熟练。


    “工匠这边已经招募了不少,现在都在幽州那边,很快就会送过来,各种造船材料,你们这边可以采购了,先在这一座建好的船坞这里试试水。”


    许松点点头,对龙惊天说道,而后看向成水中,他已经把这些事记下来。


    “是,大帅,其实目前的最大困难在于龙骨,我们要造的是能够在海上航行的海船,龙骨要求极高,这东西不是说到树林里砍一棵树,加工一下就能做龙骨的,需要很复杂的程序。”


    龙惊天很显然是好好地做过功课的。


    “哦?你还懂造船?”


    许松奇怪的看着他问道。


    “回大帅,下官在接到调任船厂的任务以后,便跟着几个造船的老师傅学了一段时间,略有了解。”


    龙惊天谦虚说道。


    “嗯,聪明又好学,你做得很不错,战船龙骨这块我已经命令冶金研究室在研究了,你说的木质龙骨的确制造程序太复杂,而且使用寿命也不行,所以我准备用合金龙骨。”


    许松笑了笑夸赞道,至于合金龙骨,自然是在炼钢坊改进了炼钢技术,炼制出精钢之后,许松就给他们下了任务,抽调精熟工匠,实验各种金属,冶炼合金。


    在后世,各种合金广泛用在各行各业,有些合金重量甚至比塑料还要小,但是硬度和柔韧度却堪比精钢,他不求弄出这么好的东西来,只想尽可能地种下科技的种子,打开基础科学的大门。


    如今冶金研究室也已经成立,实验的各种合金已经有数十种,其中就有重量小,硬度和柔韧度比木质龙骨要强得多的合金,只是产量暂时上不去。


    “合金龙骨?大帅,这又是您的新发明吗?”


    龙惊天微微一喜,云朔军谁都知道,大帅经常会有一些奇思妙想,而且事后证明,这些奇思妙想都有意想不到的作用。


    “这可不是我搞出来的,是那些研究院的工匠们搞出来的,他们可真是咱们云朔军的宝贝,合金龙骨就是利用钢铁,还有其他金属,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流程混合冶炼,制造出来的金属。


    这种金属比木头还轻,但是硬度和韧度却比木头强数倍,只是目前这种合金龙骨还不能实现量产,还需要继续研究,等工匠到了,你们可以先设计出战船的图纸,需要什么样的龙骨,让实验室先做出几根,你们先试试制造战船,等工序流程都熟悉了,估计龙骨批量制造也该差不多了。”


    “当然,木质龙骨的事情也不能落下,自然风干不行,那就用火进行烘干,总会缩短很多时间,我也命令商会那边,从南方采购木质龙骨,战船的事情,虽然并不是特别紧迫,但是能够早一些制造出新式战船,也是好的。”


    许松耐心地解释道。


    离开船厂,许松一行继续沿着海岸线向南,这一次他们的目的地是沧州。


    一方面是为了沧州港口的事情,这里是云朔军目前沿海的第二处能够建造港口的地方,如今河朔局势渐渐稳定,辽国也因为之前一战后,内部陷入争夺皇帝之位的争斗之中,也没空南下,反倒让沧州等河朔腹地的州县有了发展的时间。


    论港口繁荣程度,自是不如登莱二州,但却是云朔军如今对外的唯一港口,所以辽东或者新罗半岛的商人来中原经商都是在沧州靠岸。


    许松想来看看这里的港口情况,下一步准备设立市舶司,海贸可是一个巨大的聚宝盆。


    另一个方面,便是盐道。后世的长芦盐场便是在沧州,是我国海盐产量最大的盐场,产盐量占据全国的四分之一,后唐时期也在这里设置了长芦台,云朔军占领这里后,许松就派了一个大队的兵马在这里驻扎,并且财政司也派人过来,检查长芦台的盐业账目。


    当时还有盐场的管事以为自己有官府的关系,阻挠查账,结果靖安司强势介入,盐场方面砍了十几颗脑袋,沧州官场更是被牵连甚多,三十多位官员被免职,迁居朔州,主犯斩首。


    “大哥,你为何如此重视海贸啊?又是建港口,又是造船的?”


    去沧州的路上,房筠筠不再骑马,而是坐上了马车,许松骑马跟在旁边。


    “建造港口和造船,是为了海贸,但是也不全是,海贸是一个巨大的聚宝盆,市场潜力无限,将来我们的税收海贸至少要占三成,会为我们带来无尽的财富,从海上运货,不需要那么多的民夫,而且速度也比陆地快了很多,可以节省大量的成本,赚取的利润也就更大。”


    许松笑着解释道。


    房筠筠继续问道:“不全是为了海贸,那还是为了什么?”


    许松说道:“海洋,乃是一座无穷无尽的宝库,其中有无尽的鱼虾,可以让百姓果腹,还有其他的资源,比如说盐,比如说海外的那些土地。


    我造船的主要目的便是建立一支远洋海军,你可知道,在我们中原往南,过了崖州的大海之中,还有一片广阔的群岛,那里一年四季都可以种庄稼,还有金矿银矿各种矿藏,还有各种香料等等取之不尽的资源。


    可是那里的人还未真正开化,坐守宝山而不知道利用,若是我们拥有了远洋海军,便可以占领那里,不管是把那里的资源运过来,还是迁移我们这边的穷人百姓过去,都可以让大量吃不饱饭的百姓过上好日子。”


    房筠筠也是读过书的,见识也不必一般的读书人差,听到许松的话,就明白了,这所谓的占领,只怕还是用战争的手段。


    说起打仗,房筠筠的目光就有些黯淡,有些不喜地说道:“那还是要打仗啊?”


    许松叹了一口气,说道:“有些仗能不打,那就不打,但是有些,却是不得不打,这个世界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不去取,别人就会去取,别人得到了这些资源,变得强大了,超过了我们,你觉得,他们会安心地看着我们发展吗?当然不会,他们会露出獠牙,吞噬我们,所以想要不被吞噬,那就去争,去抢,战争便可不避免。”


    房筠筠看着许松说道:“那些侵略我们,想要奴役我们的,比如契丹人,我们自然要反抗,要跟他们打仗,可是你说的那群岛上的百姓,他们并没有招惹我们,我们也去打他们,这岂不是和契丹鞑子一样了?”


    许松摇摇头说道:“那不一样,契丹鞑子南侵虽然是为了生存,但是他们却选择了一种错误的方式,想通过杀戮和奴役获得资源,我们派兵去群岛上,首选的绝不是武力。那些群岛都还未开化,土地很多都是无主之地,我们过去,只是要建立一个基地,让我们可以获取资源,甚至和当地的土人做生意,而不会直接动用武力。”


    许松开海,并非为了殖民,获取资源的方法不一定要以殖民这种充满了罪恶的办法,通过通商的方式也是可以的,要知道,对那些土人来说,一个陶罐都能换取不少的黄金,这样的生意谁不愿意做,何必再去造孽杀戮?


    房筠筠笑了笑,恢复情绪说道:“那就好,若是别人没来招惹我们,我们就发动战争,这岂不是不义之战?”


    许松笑了笑,没有回答,他不想让这个开朗的姑娘了解太多这一类的事情,资源争夺,向来是血腥的,他虽然不会主动殖民,但是却也不会放弃武力,将来海军出海,战争是绝对不可能避免的。


    不过许松只会在意汉家,其他民族的,若是友好合作,那我也会以礼相待,若是刀兵相向,他也会让他们感受到火炮的威力。


    两天后,许松他们来到了长芦台,这段时间盐场招募了不少流民,而且待遇丰厚,所以如今的盐场比之前要热闹许多。


    不仅仅是传统的煮盐,在海边,还有一座座盐池,正在建设,这是许松照搬的后世的晒盐法,建造的晒盐池。


    “大帅,目前我们这座盐场采用煮盐法,每个月能够生产粗盐三千斤,细盐一千斤,海边那些盐池,乃是大帅新近设计的晒盐池,已经有两座盐池完成建设,目前正在晒第一批海盐。”


    盐场的管事是财政司派遣,名叫赵砚田,是当年康敬习幕府的幕僚,后来许松起兵,康敬习便让他在节度使府做了个书吏,两年来勤勤恳恳,办事有法度,又因其祖父曾在长芦台供职,所以便得了这么一个肥缺。


    许松准备将盐铁茶酒官营,专门设置了盐铁茶酒四监,开展官营改革,也被称为四监改革。


    其中铁、茶、酒都已经全面开展,收归官营,唯有食盐,因为所辖区域没有足够的食盐供应,只能依靠外来进口,又因为战乱,价格高居不下,官府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不过如今长芦盐场扩建数倍,加上晒盐法产量远远超过煮盐法,盐监改革应该也可以提升日程了。


    “哦,晒盐法已经开始了吗?李老师傅,你是这里的大匠吧,依着你的估算,这晒盐法,每月的产量能够有多少?”


    许松点点头,看向赵砚田身旁的一个五十多岁的老者,笑着问道。


    许松实行了大匠师制度后,这些能够得到一等高级匠师称号的,他都召见过,还亲自给他们颁发了一等高级匠师荣誉勋章。


    按照许松的设定,匠师分为学徒,低级匠师,中级匠师和高级匠师,其中从低级匠师到高级匠师,又各自分作三等,一等最高,如此匠师有十级划分,三等低级匠师给予从九品待遇,最高的一等高级匠师给予正五品待遇。


    这在各司各部还产生了不少分歧,毕竟,给匠人如此待遇,从古未有,还是许松强势推行,让这些匠人有了地位,有了尊严,他们干活也更有活力。


    到今天,能够评到一等高级匠师的,一双手都能数得过来,眼前这位李长兴便是其中之一,精通盐道,主持长芦盐场的各项制盐技术的改进和制盐。


    “回大帅,大帅这晒盐法,实乃是盐道革新、史无前例的开创啊,老头子研究了这晒盐法后,推测经过建滩、整滩、纳潮、制卤、测卤、结晶和捞盐归陀七道工序,每七日左右便可出一池,一池盐应有一千斤左右,这还只是一池子的产量,在这长芦台沿海岸边,足以建立数百座盐池,等到技术成熟,这里的食盐每月的盐产量将能达到数十万斤,足以供应全国食盐啊。”


    李长兴顿了顿,许是太激动,有些岔气,稍歇了歇后兴奋地继续说道:“而且,这些盐的质量,比之煮盐法做出的粗盐要好太多了,最差的,都接近现在所用的细盐了。”


    房筠筠也是经商世家,微微一算便是惊呼道:“能产这么多盐?那岂不是单单售卖食盐,就可以每月挣上十几万贯钱,一年下来就是数百万贯啊。”


    “想什么呢,现在食盐一斤细盐大概是300文,若是按照这个价格,的确能年入数百万贯,但是啊,我扩大盐场的目的,可不只是为了赚钱,更重要的是,要将盐价压下去,让普通百姓都能吃上细盐。”


    许松敲了一下她的额头,笑着说道。


    然后只见他看向成水中说道:“通知财政司,立刻成立盐监,在各处建立分部,联系房家、康家,还有与我们有合作的盐商,统一售卖,定价嘛,我们给盐商的每斤50文,盐商售卖给百姓不得超过100文,命令税务稽查处加紧查处,若有敢私抬盐价的,一律没收非法所得,按照所得百倍处罚。暂时先在辖区内销售,运行成熟后,向周边推广,击垮那些黑心的盐商。”


    成水中赶忙记下,后续自然会有靖安司把消息传给财政司。


    然后许松又带着其他人来到了建造盐池的海边,只见这里沿着海岸数里地域都被圈了起来,数百工人正在建造晒盐池,也有盐池工人正在几座建好的盐池里忙活,晒制食盐,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盐池之中,已经有雪花一般白白的食盐被析出来,在太阳的照耀下,微微有些刺眼,但是众人却没有人感觉不舒服,这可都是钱,也是百姓的命脉,有了这些,云朔军便又多了一项进项,每年数十万贯的收入是少不了的。


    “好壮观啊。”


    房筠筠不由地赞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