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剑指辽西,汉宫诡谲

作品:《边关悍卒:从校尉到开国太祖

    许义这边已经准备离开了,靖安司洛阳站的密探却找了过来。


    “靖安司洛阳站指挥使骆洋潜见过许相公。”


    骆洋潜行礼说道。


    靖安司直属许松管辖,按理说他作为洛阳站的指挥使,是不需要向许义行礼的,但是谁让许义是许松的哥哥呢。


    “骆指挥使,有礼了!西南那边现在是什么情况?”


    许义回礼后说道。


    “回相公,晋武军节度使安审琦还有些本事,在子午谷将蜀将李廷阻击,双方大战了几场,都没有占到便宜,不过据靖安司查探,蜀军在兴元府囤积了大批粮草,看来短时间内,大汉西南边境是别想安宁了。”


    骆洋潜声音平静,对许义带着尊敬,却并无畏惧和谄媚,靖安司组建之初许松就已经三令五申,靖安司只对他负责,其他人,他们要给予尊重,但是却不必因此有任何顾忌。


    “嗯,太原那边呢?”


    许义又是问道。


    “大汉重臣史弘肇坐镇太原,暂时那边还没有什么异常,不过朝廷已经下诏让史弘肇出兵汉中,房大人已经去了太原,若是朝廷有变,想必太原那边也不会平静。”


    骆洋潜说道,虽然透露了房青风的行踪,但是却并未进一步多说太原的具体情报,显然是得到了命令,这也是他作为靖安司官员的本分,许松的命令,必须百分百执行。


    许义也识趣地没有多问,房青风乃是靖安司的指挥同知,在泒河、幽州都立下了汗马功劳,深受许松器重,乃是心腹重将,他的行踪乃是绝密,能够透露给他,已经是许松对他这位二哥的照顾了。


    “好,你回复大王,我这边的事情也基本完成了,不日将会回幽州。”


    许义这次来洛阳,除了要吊唁故太子和参加新太子册封之外,也是为了打探朝廷局势,靖安司虽然也能获取大量情报,但是对于高层的一些博弈,却还是无法准备获取,而许义作为明王特使,身份特殊,却能够从中看出一些端倪。


    “另外,告知大王,大汉节度使之中,有几人需要注意,河中节度使李守贞与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凤翔节度使侯益一样心有异志,后续恐有变故。”


    许义说道。


    “遵命,属下立刻上报,想必三镇的靖安司应该会有所行动。”


    骆洋潜行礼说道。


    渝关,便是后世的山海关,距离锦州三百余里,后世大明末期,遭到东北女真的侵扰,便是在山海关到锦州一线,建立关宁锦防线,阻挡女真人数十年。


    如今的渝关名气并不大,也没有山海关的雄伟,但是却也是扼守卢龙道的战略要地。


    许义的消息传出之后,许松分析了大汉的局势,决定暂不南下动兵,刘知远虽然病重,朝廷也是内忧外患,但是有郭威、史弘肇等人在,若是他起兵攻太原,一是师出无名,二是会让这几人团结起来,到时候很有可能会形成对峙之势,若是契丹再来添乱,会让明军陷入危机。


    但是若是他保持克制,让郭威他们看到他无意南下,对他放下戒心,那郭威,史弘肇他们必然会内斗起来,杨邠、王章等人在刘知远死后,与刘承祐的矛盾也必然激化。


    所以许松迅速调整边防,以第九师李济勋和第三师朱英两个师的兵力,防守雁门关、朔州一线,以第二师刘清和第五师赵匡林两个师的兵力防守云州一线,以第六师李定江和第八师符彦卿两个师防守铭州、博州一线。


    其余左右神策军拱卫幽州,第一师李崇、第四师王清、第七师高怀德所部,以高行周为东面行营招讨使,许松亲征,准备出榆关,攻锦州,拿下辽西走廊。


    幽州城外,旌旗蔽日。四万明军精锐在寒风中肃立,铁甲反射着冷冽的光芒。许松策马缓行于军阵之前,身后跟着高行周、李崇等将领。


    “诸位将士!”许松的声音在旷野中回荡:“契丹人占我辽西数十载,掳我同胞为奴,毁我祖庙宗祠!今日,本王要带你们打过去,将祖宗之土拿回来!”


    “明王万岁!”山呼海啸般的呐喊震得积雪簌簌落下。


    许松拔出佩剑直指东方:“传令!第一师为前锋,即刻开拔;第四师护辎重;第七师随本王为中军。三日内,必须拿下营州!”


    马蹄声如雷,大军向东滚滚而去。许松回头望了一眼南方……郭威,希望你不要让我等太久……


    洛阳紫微宫内,刘知远的咳血染红了龙榻前的绢帕。


    “陛下……”内侍颤抖着捧上汤药,却被刘知远一把推开。


    “传……传太子……”老皇帝气若游丝,却死死攥着一卷诏书。


    殿外,刘承祐早已候了多时。听到宣召,他整了整衣冠,脸上悲戚之色瞬间取代了方才的阴沉。


    “父皇!”刘承祐扑到榻前,恰到好处地让眼泪在眼眶打转:“您要保重龙体啊……”


    刘知远浑浊的目光在儿子脸上停留许久,突然道:“许松……出兵辽西了?”


    刘承祐一怔,随即点头:“三日前得到的消息,不过郭枢密说,明军主力未动,只是偏师……”


    “糊涂!”刘知远突然暴起,又剧烈咳嗽起来:“这是……声东击西!快……快调史弘肇回防太原!”


    刘承祐连忙为父亲抚背,眼中却闪过一丝异色:“父皇放心,儿臣已命人盯着北边,只是……”


    他欲言又止。


    “说!”


    “郭枢密与史都指挥使都在西线抗蜀,朝中无人主事,儿臣想……调刘信回京暂领禁军……”


    刘知远猛地抓住儿子手腕:“你要动郭威的人?”


    “儿臣不敢!”刘承祐慌忙跪倒:“只是刘信毕竟是儿臣堂兄,用着放心……”


    老皇帝盯着儿子看了许久,终于疲惫地松开手:“罢了……你既监国,这些事……自己拿主意吧……”


    三日后,潼关大营。


    郭威展开洛阳来的诏书,眉头越皱越紧。


    “调刘信回京?”王峻拍案而起:“这不是明摆着要夺使君的兵权吗?”


    范质仔细检查诏书印信,低声道:“印是真的,但笔迹……像是苏逢吉的手笔。”


    郭威沉默片刻,突然问:“许松那边有什么动静?”


    “刚收到消息,”范质递上一份密报:“明王亲率四万大军东征,已破营州。”


    郭威瞳孔一缩:“辽西?他这是要……”


    话未说完,亲兵慌张闯入:“报!蜀军突然撤兵,李廷珪部正向北移动!”


    帐中众将哗然,郭威猛地站起,将所有线索串联起来……许松东征、蜀军北调、刘信被召回……这分明是一张大网!


    “立刻给史弘肇送信,”郭威沉声道:“让他小心太原,再派人去洛阳……”他犹豫了一下:“找赵修己,让他提醒太子,勿中离间之计!”


    是夜,紫微宫寝殿。


    刘知远突然从噩梦中惊醒,发现龙榻前站着个黑影。


    “谁……?”


    “陛下勿惊,是老奴,”内侍总管王德显跪在榻前,手中捧着一个锦盒:“这是……先太子临终前留给老奴的,让老奴找机会交给陛下……”


    刘知远颤抖着打开锦盒,里面是一封血书,借着烛光,他看清了长子熟悉的笔迹:


    “父皇明鉴:儿臣之死非偶然,二弟与苏逢吉往来甚密……若儿臣不幸,望父皇……”


    老皇帝的手剧烈颤抖起来,突然喷出一口鲜血,染红了锦被。


    “陛下!”王德显慌忙上前。


    刘知远却死死抓住他的手腕:“传……传窦贞固、李涛……”


    话音未落,殿门突然被推开。


    刘承祐带着阎晋卿和一队禁军站在门口,脸上带着诡异的笑容:“父皇病重,怎不通知儿臣?”


    王德显下意识将血书藏入袖中,却被阎晋卿一把揪住:“老东西,藏什么呢?”


    当血书被呈到刘承祐面前时,这位太子脸上的笑容丝毫未变,只是眼中的寒意更甚:“父皇累了,需要静养,从今日起,任何人不得擅入紫微宫……这是儿臣的孝心。”


    他转向瑟瑟发抖的宫人们:“方才父皇说了什么,你们……什么都没听见,明白吗?”


    与此同时,营州城头。


    许松望着远处契丹人的援兵旗帜,嘴角勾起冷笑:“耶律牒蜡反应倒快。”


    高行周擦了擦战刀上的血迹:“王爷,要不要让火炮营上来?”


    “不急,”许松目光深邃:“先让斥候往锦州方向探查。”


    他看向身边的许智,然后压低声音:“给洛阳那边加把火,把刘知远病危的消息散出去。”


    许智领命而去。


    李崇忍不住问:“蜀军那边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退兵,那孟昶只是个守成之君,根本无心北伐,王爷真不担心郭威和史弘肇出兵偷袭河北?”


    许松轻笑:“放心吧,我们的太子殿下……比我们更急着解决郭威,更何况,靖安司的消息,本王估计朝中要发生大事了。”


    698年,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建立靺鞨国,自号震国王。713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统辖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从此粟末靺鞨政权以渤海为号,成为唐朝版图内的一个羁縻州。


    在《新唐书》中,这个国家被誉为“海东盛国”,在极盛期其领土包括了今吉林省大部、黑龙江和辽宁部分地区、朝鲜半岛北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南部。


    原时空的历史上,926年,耶律阿保机东征渤海国,灭亡渤海国,自此这个存在两百余年的国都彻底灭亡。


    然而在这里,到如今渤海国竟然还未完全灭亡,靠着几大家族联手,才能在契丹人的进攻下,维持了这二十年时间,如今契丹政局稳定,初登帝位的耶律阮亟需建立自己的威望,所以选择了和他的叔叔祖父一样的道路,便是对外扩张。


    正常来说,肯定是南侵,然而这近三年来,契丹在燕云十六州吃了大亏,被明军打出了阴影,虽然他登上帝位,已经稳定朝局,但是元气大伤的大辽,要面对火器犀利的明军,耶律阮还真是没有什么信心。


    所以便将目光瞄准了渤海国。


    这个国家在契丹的进攻下强撑了二十多年,若是能够将其灭亡,纳入版图,对耶律阮来说,这样的灭国之功,足以让他坐稳皇位。


    所以在许松出兵前,契丹秘密集结二十余万大军于辽阳、沈州一带,准备继续向渤海国用兵,一战灭亡渤海国。


    这是近期靖安司才查探到的消息,为此许智甚至斩了几个负责辽西情报的靖安司元老密探。


    二十万大军集结,虽然辽军极力遮掩,但是这岂是能够遮掩得住的,靖安司在辽西的密探竟然全然没有探到什么消息。


    如此一来,辽阳、沈州一带集结大量兵马,许松若是此时继续进兵,无异于直接撞到辽国的枪头上,耶律阮必然会放弃攻打渤海国,转而攻打明军。


    没有了城池护卫的明军,面对辽军二十万大军围攻,而且有着大量骑兵的大军,无异于找死。


    “诸位,靖安司送回的情报就是这样,虽然不是太详细,但是很显然,如今辽军在辽阳、沈州的兵马是我们的数倍,若是继续进军,很可能就要面对数倍之敌,我们该如何?议一议吧。”


    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许松便召集了众将领议事。


    “大王,辽人贪得无厌,这些年已经先后征服了鞑靼、室韦人等等,实力大增,而我们占据燕云十六州,阻挡了辽人南下的必经之路,我们和辽人必然是不死不休,决不能让契丹人解决后患,必须要想办法削弱契丹人,臣建议,继续出兵,牵制、削弱契丹。”


    王清起身说道,要说诸将之中,谁对辽人最是仇恨,非他莫属。


    “可是此时我们刚刚占领燕云十六州不久,与朝廷的关系也是极为微妙,若是辽国毫无准备,我们可以速战速决,拿下锦州后暂时据守,步步蚕食辽西,如今辽国在此陈兵二十万,继续出兵,恐怕后果难料。”


    随军的丁友生皱眉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