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烽烟再起擒黑影
作品:《天山邮驿》 那是一片乱石堆和干涸的沟壑,最适合藏身也最容易设伏。
借着夜色掩护,他渐渐靠近赛尔江所在的位置。
果然,两个外地人正站在火光微弱的帐篷旁,与赛尔江低声交谈。
他们的口音生硬,明显不是本地人。
“东西已经到手了,剩下的事就看你们那边了。”赛尔江压低声音。
“放心,我们的人已经在路上了。”一个身材瘦削的男人回应道,手中提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帆布袋。
陈墨屏住呼吸,悄悄退回到原地,朝赵德顺比了个手势。
赵德顺立即做出部署,几组人迅速分头行动。
而陈墨,则走向另一侧,准备实施诱敌计划。
他故意走近一匹拴着的马,伸手轻轻拨动拴马绳。
绳索晃动间发出轻微的响动,果然引起了注意。
“谁?”一道低吼从黑暗中传来。
紧接着,两个身影迅速朝这边奔来,脚步沉重,显然是训练有素之人。
陈墨转身就跑,脚下踩着碎石和沙土,尽量制造声响。
两人追得很快,几乎就在身后几步之遥。
陈墨猛地拐进一条狭长的沙沟。
他知道前方不远处有一个天然形成的沙坑——表面看不出来,一脚踏进去就会陷下去。
果然,没多久,他听见身后传来一声惊呼,接着是扑通的闷响。
“哎哟!什么东西?”
“快拉我一把!”
陈墨回头一看,果然两人已经陷进了沙坑,越挣扎陷得越深。
他没有犹豫,迅速抽出随身携带的邮包绑带,三两下将两人手腕捆住。
“你们是谁派来的?”陈墨压低声音问。
其中一人怒目而视,却不说话。
另一个则脸色发白,显然意识到自己落进了圈套。
陈墨不再多言,掏出哨子,吹出三短一长的信号——那是他和赵德顺约定的突袭信号。
远处传来一阵窸窣的动静,紧接着便是赵德顺带着人冲向烽火台的呐喊声。
陈墨松了口气,靠在一旁的石头上喘气。
他低头看着被捆住的两人,心中却隐隐有些不安。
这些伪造文件的背后,究竟牵涉多大的阴谋?
他抬头望向烽火台的方向,那里已经被赵德顺的人团团围住。
赛尔江似乎察觉到了不对,拔腿就想逃,却被赵德顺亲自拦下。
一切都在按照计划进行,可陈墨的心却跳得越来越快。
他隐约觉得,这不仅仅是一起伪造案那么简单。
突袭结束后,烽火台外的风沙渐渐平息,黎明的第一缕光从东边的地平线探出头来。
天还没大亮,几名边防干警已封锁现场,搜查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
陈墨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回营地,邮包上的绿色已经沾满尘土,但他仍紧紧背在背上——这是他最熟悉的重量,也是最安心的存在。
不久后,赵德顺带着审讯结果召集众人开会。
帐篷内灯光昏黄,桌上摊开的是几张泛黄的伪造征兵令和一沓密密麻麻的手写电报。
纸张上盖着几个模糊的印章,字迹潦草但内容令人震惊。
“这些人打着军方名义,在牧区散布假消息,诱骗青年参加所谓‘特别部队’,实则是一支由境外势力资助的非法武装。”
赵德顺语气沉重,“赛尔江负责联络本地人,煽动不满情绪,制造社会动荡。”
陈墨听完后心头一紧。
他记得赛尔江曾多次在驿站喝茶闲聊,还送过自家酿的马奶酒,看起来像个普通的商人。
谁能想到,他竟藏着如此险恶用心。
“他为什么这么做?”有人低声问。
“他说自己是因政策调整失去了草场,心里怨恨。”赵德顺冷笑一声,“其实不过是被金钱蒙了眼。他背后还有人,只是现在还不肯说。”
陈墨低头看着桌上的电报,上面赫然写着一段用哈萨克语和俄语混写的暗语:“风起于青萍之末,乱生于无形之间。”
他心中隐隐升起一股寒意。
这不是一次孤立事件,而是一个更大计划的一环。
他们面对的,也许不是普通诈骗,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边境阴谋。
表彰会是在当天下午举行的。
临时搭起的棚子里坐满了乡亲和基层干部,气氛肃穆又热烈。
赵德顺代表边防部门向陈墨颁发荣誉证书,红底金字的封皮在他手中沉甸甸的。
“你是第一个非军人身份获得这份荣誉的人。”赵德顺拍了拍他的肩膀,“你不仅送信,更守住了这片土地的安宁。”
掌声响起时,陈墨感到脸颊发烫。
他从未想过,一个送邮件的人也能站在这样的位置上。
那一刻,他忽然想起小时候读父亲日记的画面:那些遥远的文字、模糊的照片,终于化作了现实。
“你小子,真有点意思。”一直板着脸的边防班长李铁柱破天荒露出笑容,递给他一瓶水,“下次再让你耍这种把戏,我可得申请调你进队。”
陈墨笑了笑,没说话。
清晨的霜还未化尽,烽火台下的风裹着沙砾在石缝间游走。
陈墨站在审讯室门口,望着屋里赛尔江那张倔强又阴沉的脸。
赵德顺正低头翻阅那本从马鞍夹层里找到的账册,纸页泛黄,边角卷起,像是被无数次摩挲过。
“他写得一手好字。”赵德顺低声说,“可这不是一本普通的账本。”
陈墨凑过去看。
账页上确实写着牛羊买卖、草场租赁之类的内容,但有些地方用红墨画了圈,旁边还夹杂着一些奇怪的符号:一个倒置的三角,两道斜杠,以及一段用俄文标注的日期——1997年6月。
“这是路线图。”赵德顺指着其中一页,语气低沉,“绕开哨卡,穿越戈壁,直通乌拉斯台。”
乌拉斯台。
陈墨心中一震。
那是伊犁北侧的一处隐秘山谷,常年风大,牧民少有涉足。
在他送邮件时曾路过几次,在那里见过几个神秘的“代写人”——专门帮牧民写信的外乡人,不露面,只收钱,写完就走。
“这事没完。”赵德顺抬头看向陈墨,“你猜得没错,他不是主谋。”
陈墨沉默片刻,开口道:“我去看看。”